廣州美術學院是華南地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設計藝術,廣州美術學院官網,廣州。廣美,行業信息,more..,城市學院,設計院校,視覺藝術設計學院。
學術淵源/廣州美術學院就*現代美術教育史言之,在粵從事過美術教育的藝術家都歷史地成為了學院的學術淵源和學術資源:高劍父、李鐵夫、馮鋼百
、廣州美術學院官網,方人定、丁衍庸、倪貽德、李金發、陳之佛、馬采、關良、龐薰琹、胡根天、李樺、賴少其、鄧白、黃少強、廣州美術學院官網·首頁黃君璧、趙浩公、盧振寰、王益論、趙蘊修、黃篤維等。學院創建之初,是以廣東、湖北和廣西三地的美術教師、以及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現*美術學院)的一批優秀畢業生為師資主體。骨干教師中既有接受過魯迅先生教誨的“一八藝社”成員胡一川等,又有20世紀三十年代倡導現代主義美術的“決瀾社”成員楊秋人和陽太陽,以及強調“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的嶺南畫派傳人關山月、黎雄才等。廣州美術學院官網,群賢薈萃的師資主體,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氣氛,使整個學院呈現出艱苦樸素、勤奮學習、嚴謹治學、結合實際、蒸蒸日上的氣象。
1953年,具有延安“魯藝”革命傳統精神的胡一川院長,強調走“文藝為工農兵,為政治”的實踐路線,因而形成這一時期學院的辦學特色;其成就集中體現在建國初期學院創作的一大批有影響的美術作品,以及1964年“廣州美術學院進京作品展”之中。1983年,學院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角度出發,提出“設計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學科發展道路,進而奠定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院在全國美術院校現代設計教育中先行者的位置。1985年,學院全力推動美術教育專業在學院的發展,主張美術教育“多能”加“一專”的培養模式,從而獲得了學院在藝術院校辦美術教育專業的“教育部試點”資格。1992年,學院明確了“美術、設計、教育、史論”四大模塊的學科專業新格局,和“以教學、科研和創作為中心,以校園建設和校產開發為兩翼”的辦學方略。2000年,學院適逢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時期,積極拓展辦學空間,并探討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辦學思路。2004年,學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提出重點建設美術傳統學科,突出發展設計特色學科,深化美術教育探索,開拓新興交叉學科,走“外延拓展”與“內涵建設”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這些辦學方針和思想的提出,無不歷史地詮釋了不同歷史時代對美術與設計教育的社會要求,同時也清晰地說明廣州美術學院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與設計教育的發展文脈。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