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取甘州(今張掖)、元代設甘肅省,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省公安廳,省科技廳,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省民政廳。省教育廳,交通出行。
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它東接陜西, 甘肅省古屬雍州,北扼內蒙、西倚新疆,寧夏,南控巴蜀青海, 地處黃河上游。
甘肅省主要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省委書記 | 王三運 |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長 | 劉偉平 |
省政協主席 | 馮健身 |
宣傳部長 | 連輯 |
省紀委書記 | 張曉蘭 |
省軍區政委、黨委書記 | 傅傳玉 |
省委政法委書記 | 澤巴足 |
省委秘書長 | 李建華 |
省委組織部部長 | 吳德剛 |
省委統戰部部長 | 冉萬祥 |
省政府秘書長 | 張生楨 |
行政區 | 景點 |
---|---|
蘭州市 | 水車博覽園、興隆山、中山橋、黃河風情線、五泉山、東方紅廣場、白塔山公園 |
酒泉市 | 莫高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陽關、鳴沙山、月牙泉、榆林窟、透明夢柯冰川 |
嘉峪關市 | 嘉峪關文物景區、懸壁長城、紫軒葡萄酒莊園 |
白銀市 | 景泰黃河石林、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
天水市 | 麥積山石窟、伏羲廟、甘谷大象山、武山水簾洞、大地灣、秦安文廟、小隴山 |
武威市 | 武威雷臺、武威文廟、白塔寺 |
張掖市 | 大佛寺、*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馬蹄寺、丹霞地貌 |
平涼市 | 崆峒山、云崖寺、紫荊山、大云寺、王母宮. |
慶陽市 | 周祖陵、慶陽華池南梁紀念館 |
定西市 | 貴清山、遮陽山、通渭溫泉度假區、隴西李氏龍宮 |
隴南市 | 萬象洞、官鵝溝、西狹頌、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文縣天池 |
臨夏州 | 黃河三峽、炳靈寺、和政松鳴巖景區、康樂蓮花森林公園 |
甘南州 | 臨潭冶力關風景區、迭部臘子口風景區 |
古語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歷史上甘肅名人以將居多,主要集中在兩漢和三國。如西漢時的李廣祖孫三人——李廣、李敢、李陵、趙充國、甘延壽、三國時的龐、姜維。另有西漢時的著名外交家段會宗,西漢末期的軍閥隗囂,東漢末期的軍閥董卓,張繡。并有先事張繡,后佐曹操的大謀士賈詡。其他主要有唐朝時期的詩人李益。
古代名人姓名 | 事跡 | 姓名 | 事跡 |
---|---|---|---|
伏羲 | 人文始祖 | 不窋 | 古代周族部落首領 |
女媧 | 上古之神 | 鞠陶 | 不窋之子 |
軒轅黃帝 | *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 | 嫘祖 | 嫘祖始蠶 |
歧伯 | 華夏民族人文始祖 | 公劉 | 古代周部落首領 |
秦襄公 | 大秦開國之君 | 秦非子 | 秦的開國君主 |
秦始皇 | *歷史上*封建國家的皇帝 | 段會宗 | 西漢著名外交家 |
李廣 | 西漢名將 | 李陵 | 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
趙充國 | 西漢屯田安邦名將 | 甘延壽 | 西漢將領、出身名門、義成侯 |
公孫賀 | 平定七國之亂、官拜丞相 | 馬援 | 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 |
公孫敖 | 從大長公主手中救衛青 | 王符 |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著《潛夫論》36篇 |
隗囂 | 西漢末年將領 | 李敢 | 西漢名將、被霍去病暗箭射殺 |
馬騰 | 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 | 李陵 | 西漢名將 |
張繡 | 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 | 趙壹 | 東漢著名辭斌家 |
董卓 | 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 | 皇甫謐 | 魏晉著名學者,醫學家 |
馬超 |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 賈詡 | 三國時期魏國謀士 |
姜維 |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 | 龐德 |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
韓遂 | 三國名將 | 索靖 | 晉代著名書法家 |
貂蟬 | *古代四大之一 | 傅玄 | 魏晉時期著名學者 |
陰鏗 | 南朝著名詩人五言律詩的先驅 | 張芝 | 東漢大書法家 |
蓋勛 | 東漢著名清官 | 呂光 | 后涼的建立者 |
姚萇 | 后秦武昭帝 | 宋繇 | 西涼、北涼大臣名儒 |
姚興 | 后秦文桓帝 | 李暠 | 西涼開國皇帝 |
苻洪 | 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 | 劉雄 | 北周大將軍、柱國、趙郡公 |
苻堅 |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 李穆 | 北周名將、屢建奇功,隋朝位列三公 |
李世民 | 唐朝君主 | 李淵 | 政治家和戰略家 |
李翱 |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 梁肅 | 唐文學家 |
李思訓 | 唐代大將軍、山水畫家 | 李益 | 唐代詩人 |
李白 | 浪漫主義詩人 | 梁肅 | 唐文學家 |
李翱 |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 王仁裕 | 五代文學家 |
李夢陽 | 明代"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趙邦清 | 明代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 |
米萬鐘 | 明代著名書畫家 | 劉爾炘 | 近代著名學者 |
金鑾 | 明代散曲家 | 安維峻 | 清代著名的諫官、“隴上鐵漢” |
張澍 | 清代著名學者、隴上“二澍” | 封芝琴 | 劉巧兒的原型 |
邢澍 | 清代著名學者、隴上“二澍” | 馬步青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
馬步芳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 鄧寶珊 | 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 |
馬鴻逵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 馬鴻賓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
蔣云臺 | 國民黨陸軍中將 | 李世軍 | 曾任國民政府南京(首都)市長 |
杜堃 | 國民黨陸軍中將 | 牛鑒 | 清道光朝兩江總督 |
當代名人
姓名 | 事跡 | 姓名 | 事跡 |
---|---|---|---|
潘石屹 | SOHO*有限公司董事長 | 秦大河 | *橫穿南極的*人、*科學院院士 |
王進喜 | 大慶油田“鐵人” | 楊子恒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位華人 |
朱軍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任繼周 | *科學院院士、*草業科學的奠基人 |
水均益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盧柯 | *科學院院士 |
裴新華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姚檀棟 | *科學院院士 |
張麗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施雅風 | *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冰川學家 |
耿薩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李 燦 | *科學院院士 |
李修平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文蘭 | *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
張莉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張學忠 | 四川省省委書記 |
馬斌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陳寶生 | 中央黨校副校長 |
張騰岳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蔡武 | 文化部部長 |
和佳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王石 | 衛生部副部長 |
朵英賢 | *工程院院士、*95式槍族之父 | 陸武成 |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
葛寶豐 | *工程院院士、新*骨科奠基人之一 | 李建華 |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
吳有生 | *工程院院士 | 劉希模 | 天鴻集團總裁 |
柴天佑 | *工程院院士 | 慈國威 | 前*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武官 |
賈承造 | *工程院院士 | 馬蕭蕭 | *十佳軍旅詩人 |
徐德龍 | *工程院院士 | 李栓科 | *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 |
王隴德 | *工程院院士 | 趙季平 | 著名電影作曲家 |
閆希軍 | 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 | 張維 | 著名書法家 |
李陽 | 瘋狂英語創始人 | 雷 達 | 著名作家 |
胡亞權 | 《讀者》雜志的創辦人 | 王曉銀 | 著名畫家 |
馬三立 | 相聲大師 |
甘肅風景圖*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3年07月22日07時45分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北緯34.5度,東經104.2度)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2013年07月22日07時54分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北緯34.5度,東經104.2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城市 | GDP排名 | 人均GDP排名 |
蘭州市 | 1 | 4 |
酒泉市 | 2 | 2 |
慶陽市 | 3 | 6 |
白銀市 | 4 | 5 |
天水市 | 5 | 11 |
平涼市 | 6 | 9 |
武威市 | 7 | 8 |
張掖,市 | 8 | 7 |
嘉峪關市 | 9 | 1 |
金昌市 | 10 | 3 |
隴南市 | 11 | 12 |
定西市 | 12 | 13 |
臨夏,州 | 13 | 14 |
甘南州 | 14 | 10 |
2012年甘肅全年糧食總產量1109.7萬噸,比上年增產9.4%。其中,夏糧產量323.8萬噸,增產1.3%;秋糧產量785.9萬噸,增產13.1%。
2012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3.9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57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4.82萬公頃,增加0.0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3.64萬公頃,減少1.45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5.40萬公頃,增加3.86萬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21.12萬公頃,增加2.57萬公頃。
2012年末大牲畜存欄650.9萬頭(只),比上年末下降1.0%;牛存欄488.89萬頭,下降1.9%;羊存欄1932.79萬只,增長1.8%;豬存欄655.32萬頭,增長5.4%。牛、羊、豬出欄分別為172.67萬頭、1087.16萬只和721.83萬頭,分別比上年增長1.9%、2.3%和6.2%。
2012年肉類總產量92.28萬噸,比上年增長4.3%,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9%和2.3%。牛奶產量48.52萬噸,比上年增長2.9%;綿羊毛產量2.95萬噸,增長1.7%。全年水產品產量1.33萬噸,比上年增長1.5%。
2012年主要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8.10萬噸,比上年增產6.7%;烤煙產量1.09萬噸,增產10.5%;油料產量67.0萬噸,增產5.5%;水果產量359.71萬噸,增產8.7%;蔬菜產量1460.42萬噸,增產10.6%;中藥材產量75.94萬噸,增產22.6%。
甘肅2012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07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3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3.4%,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8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3.73億元,增長19.5%;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55.82億元,增長15.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42億元,增長1.1%。
2012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78.7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652.62億元,增長14.0%。
2012年發電量1083.2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5.38%;原油629.52萬噸,增長25.24%;原油加工量1520.52萬噸,下降5.76%;粗鋼產量810.16萬噸,下降1.18%;鋼材883.04萬噸,增長8.65%;水泥3515.06萬噸,增長27.97%;十種有色金屬294.10萬噸,增長34.15%。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9.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201.87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13.05億元,增長1.6%,其*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96.59億元,下降6.7%。
2012年石化、有色、電力、冶金、食品、煤炭和裝備制造業等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755.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3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0.89%;實現利潤226.51億元,增長4.9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7.39%。其中,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6.61億元,增長15.72%;實現利潤16.51億元,增長0.67%。
甘肅省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19.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0%。
2012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401.1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4.05%;旅客周轉量666.41億人公里,增長12.08%。其中:鐵路運輸完成貨運周轉量1489.73億噸公里,增長30.27%,旅客周轉量379.75億人公里,增長20.72%;公路運輸完成貨運周轉量905.94億噸公里,增長39.93%,旅客周轉量286.44億人公里,增長8.06%。
2012年年末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28.8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2.05%。其中,轎車58.51萬輛,增長26.40%;當年新注冊汽車23.33萬輛,增長13.69%。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09.9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5.47%;私人轎車保有量45.72萬輛,增長31.80%。
201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8.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89%。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79.97億元,增長11.96%;郵政業務總量8.24億元,增長10.4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77.77萬戶,比上年末下降4.71%。其中,城市272.42萬戶,增長0.92%;農村105.34萬戶,下降16.73%。2012年減少固定電話用戶18.66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763.55萬戶,2012年新增149.98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308.7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163.3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2.13%。
2012年國內旅游人數7824.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29%;國內旅游收入469.65億元,增長41.22%。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數10.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2%。其中,外國人6.69萬人次,增長22.39%;港澳臺同胞3.51萬人次,下降3.57%。全年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23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47%。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7.04億元,比上年增長16.0%。按銷售單位所在地統計,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0.55億元,增長16.0%,其中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3.90億元,增長16.8%;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49億元,增長15.8%!∪晗揞~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47.64億元,比上年增長29.06%。其中,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334.47億元,增長31.44%;汽車類零售額165.22億元,增長20.27%;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67.47億元,增長33.4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49.03億元,增長24.9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8.36億元,增長15.76%;中西藥類零售額17.42億元,增長45.41%;金銀珠寶類零售額14.29億元,增長21.90%;日用品類零售額14.25億元,增長25.33%。
先秦時期 | 全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
西周時 | 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今天水地區定居下來, 開始了由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
秦時期 | 公元前688 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今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己達今甘肅的東南部。 |
秦昭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80 年)設置隴西郡,9 年后,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再建立北地郡。 | |
唐時期 | 唐代改郡為道,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 |
元時期 | 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陜西興,遠路 |
明時期 | 改省設司,省境屬陜西布政司、陜西都司、陜西行都指揮使司,轄地大部繼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衛、所設于邊境和要害地區,在邊境重鎮設行都指揮使司,每省設一都指揮使司。衛、所實行軍屯,屬軍事機關,但后來在邊境地區衛、所也兼理民政。 |
清時期 | 設陜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范圍。光緒十年(1884)分出新疆。 |
1912年 | 省境又劃分為寧夏( 原朔方)、西寧(原海東)、蘭山、涇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寧夏。 |
1927年 | 撤道為省,1929年分出青海和寧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陜甘寧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 |
1950年 1月8日 | 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 |
1954年 | 根據內務部的通知,將撤銷的寧夏省并入甘肅省 |
1957年 | 以1929年的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名從元朝相沿至今。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
武警指揮學院蘭州分院 | 中央軍委 | 蘭州市 |
序列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備注 |
---|---|---|---|---|
1 | 蘭州大學 | 教育部 | 蘭州市 |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2015年世界大學500強 |
2 | 西北師范大學 | 教育部、甘肅省教育廳 | 小211工程高校 | |
3 | 西北民族大學 | 國家民委 | ||
4 | 甘肅農業大學 | 農業部、甘肅省教育廳 | 小211工程高校 | |
5 | 蘭州理工大學 | 甘肅省教育廳 | 小211工程高校 | |
6 | 蘭州交通大學 | 小211工程高校 | ||
7 | 甘肅中醫學院 | |||
8 | 甘肅政法學院 | |||
9 | 蘭州商學院 | |||
10 | 蘭州工業學院 | |||
11 | 蘭州文理學院 | |||
12 | 天水師范學院 | 天水市 | ||
13 | 河西學院 | 張掖市 | ||
14 | 隴東學院 | 慶陽市 | ||
15 |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 甘南州 |
序列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1 | 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 | 甘肅省教育廳 | 蘭州市 |
2 |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 | ||
3 |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 ||
4 | 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 | ||
5 | 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 |
序列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1 |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 甘肅省教育廳 | 蘭州市 |
2 |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
3 | 甘肅警察職業學院 | ||
4 |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
5 |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 ||
6 |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
7 |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 ||
8 |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 | ||
9 |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天水市 | |
10 |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
11 |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
12 | 武威,職業學院 | 武威市 | |
13 |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14 | 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 嘉峪關市 | |
15 |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 酒泉市 | |
16 |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 金昌市 | |
17 |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 | 白銀市 | |
18 | 平涼,醫學高等?茖W校 | 平涼市 | |
19 | 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 | 定西市 | |
20 |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張掖市 | |
21 |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 隴南市 |
甘肅臨夏州實施從學前到高中15年教育全免費
臨夏回族自治州全州貧困人口有90.02萬人,貧困面高達52.4%。2013年,全州財政收入剛剛突破20億元。可這樣一個貧困州,卻用有限的政府財政陸續推出“免費教育”大單。2013年春季開始,全州所有3萬名高中生免費上學。2014年春節,全州實施學前教育免費。學費、課本費、保育費等費用全部由縣級財政負擔,在臨夏州和政縣,高中和學前教育免費一項,縣財政每年支出1000萬元。財政支持完成了臨夏回族自治州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的15年教育全免費。
2014甘肅省大學教師效率排行榜
甘肅省面積45.43萬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2578萬人,人均GDP21978元。截止2009年,共評價13所普通本科大學,其中985工程大學1所。教師12201人,在校博士生2516人,碩士生 19648人,普通本科生178890人,留學生527人。
相關排名請見:
分省排名 | 全國排名 | 校名 | 效率等級 | 效率得分 | 師資總數 | 教學科研總得分 | 備注一 | 備注二 |
1 | 33 | 蘭州大學 | A+ | 2.7844 | 2367 | 53.34 | 985工程大學 | |
2 | 114 | 西北師范大學 | B+ | 1.2835 | 1255 | 13.04 | ||
3 | 214 | 甘肅農業大學 | B | 0.7925 | 894 | 5.74 | ||
4 | 232 | 蘭州理工大學 | C+ | 0.6965 | 1374 | 7.75 | ||
5 | 235 | 蘭州交通大學 | C+ | 0.6926 | 1358 | 7.61 | ||
6 | 西北民族大學 | D+ | ||||||
7 | 天水師范學院 | D | ||||||
8 | 蘭州商學院 | D | ||||||
9 | 甘肅中醫學院 | D | ||||||
10 | 甘肅政法學院 | D | ||||||
11 | 河西學院 | D | ||||||
12 | 隴東,學院 | E+ | ||||||
13 | 蘭州城市學院 | E |
2010年11月1日零時,甘肅省常住人口為2556.5255萬人。
其中,男性人口為13064127人,占51.08%;女性人口為12511127人,占48.92%。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42;0~14歲人口為4643822人,占18.16%;15~64歲人口為18825645人,占73.61%;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05787人,占8.23%;漢族人口為23164756人,占90.5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410498人,占9.43%;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923,25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24460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982,787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313040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236582人,占36.1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6338672人,占63.88%。甘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回族、藏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
甘肅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占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省內現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東鄉、積石山、張家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
回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散居在蘭州、平涼、定西、白銀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東、中段地區;東鄉、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裕固、蒙古、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中、西段地區。甘肅省86個縣、市、區中,除少數民族聚居的21個縣、市外,其余65個縣、市、區中均有散居的少數民族。
地區 | 汽車牌照 | 電話區號 | 郵政編碼 | 面積(萬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2010) | 下轄地區 |
---|---|---|---|---|---|---|
蘭州市 | 甘A | 0931 | 730000 | 1.32 | 361萬 | 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紅古區、蘭州新區、榆中縣、皋蘭縣、永登縣、甘肅礦區 |
酒泉市 | 甘F | 0937 | 735000 | 19.2 | 110萬 | 肅州區、新城區、甘肅礦區、東風場區、玉門市、敦煌市、瓜州縣、金塔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金昌市 | 甘C | 0935 | 737100 | 0.8 | 46萬 | 金川區、永昌縣 |
天水市 | 甘E | 0938 | 741000 | 1.4 | 326萬 | 秦州區、麥積區、清水縣、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嘉峪關市 | 甘B | 0937 | 735100 | 0.2 | 20萬 | 峪泉鎮、新城鎮、文殊鎮 |
武威市 | 甘H | 0935 | 733000 | 3.3 | 181萬 | 涼州區、古浪縣、民勤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
張掖市 | 甘G | 0936 | 734000 | 4 | 119萬 | 甘州區、山丹縣、民樂縣、臨澤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白銀市 | 甘D | 0943 | 730900 | 2.1 | 170萬 | 白銀區、平川區、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 |
平涼市 | 甘L | 0933 | 744000 | 1.1 | 206萬 | 崆峒區、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華亭縣、莊浪縣、靜寧縣 |
慶陽市 | 甘M | 0934 | 745000 | 2.7 | 221萬 | 西峰區、正寧縣、華池縣、合水縣、寧縣、慶城縣、鎮原縣、環縣 |
定西市 | 甘J | 0932 | 743000 | 1.9 | 269.86萬 | 安定區、通渭縣、隴西縣、漳縣、渭源縣、岷縣、臨洮縣 |
隴南市 | 甘K | 0939 | 742500 | 2.7 | 256萬 | 武都區、成縣、兩當縣、徽縣、西和縣、禮縣、康縣、文縣、宕昌縣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甘N | 0930 | 731100 | 0.8 | 194萬 | 臨夏市、臨夏縣、康樂縣、廣河縣、永靖縣、和政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P | 0941 | 747000 | 4 | 68萬 | 合作市、夏河縣、瑪曲縣、舟曲縣、碌曲縣、迭部縣、臨潭縣、卓尼縣 |
馬踏飛燕 | 敦煌莫高窟民俗 | 肅南裕固族風情 | 肅北蒙古族風情 | 阿克塞風俗 |
天祝藏區風情 | 雷臺奇觀 | 古酒泉傳奇 | 嘉峪關傳說 | 橋灣人皮鼓 |
玉門關 | 古陽關 | 民間筵悅 | 伏羲文化 | 大地灣文化 |
佛公嬌 | 萬紫山 | 滲金寺 | 拉卜楞寺 | 臨夏清真寺 |
崆峒山 | 王母宮山 | 公劉廟 | 菩薩山 |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