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
設立變更,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寫信。市商務局。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位于長樂市東面。長樂機場為福建省主要的國際機場,是中國航空國際口岸之一,于1997年6月23日投入使用,為國內首座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籌資金興建的大型現代化航空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級,停機坪面積30多萬平方米。福州機場運營的國內航線50條,航班通達國內外47個重要城市,是全國第九個實現全國省會航線全覆蓋的城市機場。地區航線8條,國際航線9條。年旅客吞吐量約1000萬人次。
國際港臺航線包括新加坡、吉隆坡、東京、大阪、首爾、濟州島、曼谷、吳哥、雅加達、香港和臺灣等,每天進、出港航班總數200個左右,基本形成了由福州向全國輻射、向東亞及東南亞延伸的空中交通網絡。
鐵路截至2015年6月,福州已有至溫州溫福鐵路、至廈門福廈鐵路、至江西上饒橫峰峰福鐵路、西接鷹廈鐵路,經過福州的向莆高速鐵路(2013年9月26日開通)、經過福州的杭深鐵路(2013年12月28日全線貫通)、至合肥的合福高鐵(2015年6月28日開通)。正在建設中的還有福平鐵路(預計于2019年建成通車)。
福州站管轄福州的兩個站:福州站、福州南站。均系鐵路一等客運站,全路43個較大車站之一,規劃中的客運樞紐站之一。福州站與福州南站將組成連接京滬、東南沿海、中西部的客運樞紐。
公路福州至寧夏銀川經過江西的G70福銀高速、福建至江西等的興尤高速福州段(湄渝高速公路:興化灣出福建,經過江西等)組成部分)、京福高速(G3京臺高速)、G15沈海高速公路、福州至廣東福廣高速、至福州機場的福州機場高速公路、福州羅源至寧德的羅寧高速、羅長高速、福州福清至平潭的漁平高速,福州長樂至平潭長平高速公路。
市內交通公交
市區主要公交運營單位有:福州市出租汽車公司、福州市汽總客運公司、福州市閩運出租車公司、福州市華威出租車公司、福州公交集團出租車公司等26家出租車運營公司;福州市區道路兩側設有專門的藍色虛線出租汽車等候點。截至2013年底,福州市內共有公交營運線路288條,公交營運車輛近5000輛。全空調車營運,市區線路執行全年一元一票制,運營時間集中在5:00~23:00。共有各類出租車6304輛。主要的公交樞紐站包括:福州火車站公交站(鐵路福州站廣場西側)、公交仁德站(廣達路仁德路口)、金山公交總站(金祥路金洲路口)、白湖亭公交站(則徐大道連江南路口)、下院公交站(鼓山進山口東側)、鶴林公交站(三八路東站)、福州南站公交站(永南路)、金山金桔站(金桔路)、公交鰲峰洲站以及尤溪洲東公交站。
的士
客運出租車自2012年12月01日起執行市物價局核準的新標準運價:起步價10元/3公里,超出3公里2元/公里,不加收燃油附加費。
地鐵
線路 | 長度 | 建設狀態 | 起點終點 | 設站個數 |
---|---|---|---|---|
福州地鐵一號線 | 全長約29.84公里 | 2017年1月全線通車 | 起點:象峰站終點:福州南站 | 設25個車站 |
福州地鐵二號線 | 全長約26.289公里 | 2014-2019建設中 | 起點:蘇洋站終點:洋里站 | 設22個車站 |
福州地鐵三號線 | 全長約35.6公里 | 規劃中 | 起點:戰坂站終點:澤苗村 | 設站29座 |
福州地鐵四號線 | 全長約42.9公里 | 規劃中 | 起點:小橋終點:長樓村 | 設站30座 |
福州地鐵五號線 | 全長37.5公里 | 規劃中 | 起點:閩侯終點:福州南站 | 設站27座 |
福州地鐵六號線 | 全長38.45公里 | 2016-2019建設中 | 起點:會展中心站終點:機場站 | 設15個車站 |
福州地鐵七號線 | 全長31.15公里 | 規劃中 | 起點:林珠終點:松下鎮 | 設站19座 |
福州地鐵八號線 | 全長49.83公里 | 規劃中 | 起點:建平終點:里仁 | 設站19站 |
福州地鐵九號線 | 全長16.32公里 | 規劃中 | 起點:勞光終點:魁岐 | 設站13站 |
福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多達300余萬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福州地區的歸僑、僑眷人數多達200萬,港澳有福州鄉親近30萬。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幾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跡。不僅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為數眾多的福州鄉親,而且在一些落后國家、小而偏僻的地區如巴巴多斯、馬紹爾、安提瓜和巴布達、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跡。福州與臺灣水相連、地相望、語相通、習相近,民間交往源遠流長,歷來關系十分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福州去臺人員達3萬人,到2012年臺灣地區有27個福州同鄉會、60多萬福州鄉親;在福州居住的臺灣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臺屬12萬人。
國家 | 友好城市 |
---|---|
美國 | 錫拉丘茲市、塔科瑪市 |
日本 | 長崎市、那霸市、沖繩縣 |
法國 | 馬恩河谷省 |
韓國 | 平澤市、光陽市 |
澳大利亞 | 肖爾黑文市 |
巴西 | 坎皮納斯 |
波蘭 | 科沙林市 |
肯尼亞 | 蒙巴薩市 |
印尼 | 三寶壟 |
圭亞那 | 喬治敦市 |
福州市簡稱榕,轄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長樂6個區,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個縣及福清1個縣級市?偯娣e12251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鼓樓區烏山路96號。2015年,全市轄43個街道、99個鎮、45個鄉(含連江縣馬祖鄉)、2個民族鄉;446個社區居委會、2356個村民委員會。
縣(市)區 名稱 | 面積 (平方公里) | 街道、鄉(鎮)名稱 | 社區居委會 (個) | 村委會 (個) |
---|---|---|---|---|
鼓樓區 | 35 | 東街、南街、安泰、水部、溫泉、鼓東、鼓西、華大、五鳳街道,洪山鎮 | 69 | — |
臺江區 | 18 | 茶亭、洋中、后洲、新港、瀛洲、蒼霞、義洲、上海、寧化、鰲峰街道 | 52 | — |
倉山區 | 142 | 倉前、下渡、臨江、三叉街、對湖、上渡、金山、東升街道,建新、蓋山、倉山、城門、螺洲鎮 | 64 | 102 |
晉安區 | 567 | 茶園、王莊、象園街道,新店、岳峰、鼓山、宦溪鎮,壽山、日溪鄉 | 68 | 113 |
馬尾區 | 281 | 羅星街道,馬尾、亭江、瑯岐鎮 | 13 | 62 |
福清市 | 1518 | 玉屏、龍山、龍江、音西、宏路、石竹、陽下街道,東張、海口、龍田、高山、漁溪、城頭、江鏡、三山、江陰、港頭、沙埔、東瀚、上逕、新厝、鏡洋、一都、南嶺鎮 | 46 | 438 |
長樂區 | 658 | 吳航、航城、營前、漳港街道,梅花、金峰、潭頭、玉田、江田、古槐、鶴上、首占、文武砂、湖南、文嶺、松下鎮,羅聯、猴嶼鄉 | 29 | 226 |
閩侯縣 | 2136 | 甘蔗街道,白沙、尚干、祥謙、青口、南通、南嶼、上街、荊溪鎮,竹岐、洋里、鴻尾、大湖、小箬、廷坪鄉 | 28 | 292 |
連江縣 | 1168 | 鳳城、曉澳、浦口、琯頭、敖江、東岱、東湖、丹陽、馬鼻、透堡、官坂、黃岐、筱埕、苔菉、長龍、坑園鎮,潘渡、蓼沿、下宮、安凱、江南、馬祖鄉,小滄畬族鄉 | 34 | 243 |
羅源縣 | 1187 | 鳳山、鑒江、松山、起步、中房、飛竹鎮,白塔、西蘭、洪洋、碧里鄉,霍口畬族鄉 | 8 | 189 |
閩清縣 | 1466 | 梅城、坂東、池園、梅溪、白樟、白中、塔莊、東橋、雄江、金沙、省璜鎮,云龍、上蓮、三溪、下祝、桔林鄉 | 16 | 271 |
永泰縣 | 2241 | 樟城、嵩口、梧桐、葛嶺、城峰、清涼、長慶、同安、大洋鎮,塘前、富泉、嶺路、赤錫、洑口、蓋洋、東洋、霞拔、盤谷、紅星、白云、丹云鄉 | 12 | 255 |
平潭縣 | 371 | 潭城、蘇澳、澳前、北厝、流水、平原、敖東鎮,嵐城、中樓、白青、南海、嶼頭、大練、東庠、蘆洋鄉 | 12 | 192 |
福州是中國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定位在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全局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解放初到1978年,福州市經濟先后經歷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社會經濟發展不穩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較低水平。改革開放后,福州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1978-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2%,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26.8:47.2:26調整優化為2007年的10.9:46.7:42.4,形成福清百億電子城、馬尾百億電子城、閩侯百億汽車城、長樂百億紡織城等特色產業帶,F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紡織服裝化纖、汽車及配件、塑膠制品、光電、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產業體系。截至2012年,福州市經濟增速已連續7年達到12%以上。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18.29億元,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597.3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2.0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409.37億元。
*產業福州物產豐富,素有“福海寶地”之譽。糧食以水稻為主,一年三熟,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甘蔗、茶葉等,形成果蔬、食用菌、畜牧三大特色產業。至2012年年末,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4.9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62.1億元;林業產值16.9億元;牧業產值73.7億元;漁業產值352.5億元。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30家,實現銷售收入(含交易額)482億元;共有*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2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企業81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60家,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企業34家,有效使用有機食品標志企業4家。79個農業項目獲國家、省星火科技項目立項,37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和80家農業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全市已建成規模超100畝各種休閑農場72家。休閑農業方面,閩侯縣2012年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市已建成規模超100畝各種休閑農場72家。
第二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福州市以打造強大的制造業基地為目標,圍繞支柱產業發展產業集群,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調整優化經濟布局,推動工業項目向以江陰、羅源灣和重點的“兩翼”集聚,加大工業集中區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工業產出總量不斷越上新臺階。截至2012年底,全市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6353.2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493.48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77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90.58億元。
第三產業貿易、旅游
至2012年年末,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9.03億元。全年共接待境內外游客(含一日游)3192.55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85.1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50.12億元。福州赴臺個人游順利實施,經福州口岸赴臺旅游41277人次!陡V菔小笆濉甭糜螛I發展專項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福州市將整合山海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著力打造“都市、文化、溫泉、江海”四大旅游品牌;到2015年,力爭全市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突破4000萬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數突破12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600億元。
金融、證劵、保險
至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機構(不含保險和證券機構)46家;各類金融機構營業網點1292個;共有4家外資金融機構在福州設立分行。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本外幣,下同)7909.63億元;單位存款余額4193.35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7054.33億元;全市共有證券公司2家,證券營業部85家,股民資金開戶總數156.68萬戶;保險業發展迅速,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類保險營業網點398個,外資保險機構在福州設立9家分公司和2個代表處。
對外經濟
改革開放后,福州發揮自身的區位,政策、人文等各項優勢打好“僑牌”、“臺球”,積極引導海內外鄉親“回歸”興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和有效利用外資,拓展對外經貿,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全面對外開放的格局有效形成。2012年,福州市進出口總額310.60億美元;出口總額211.31億美元;出口地區以美國、歐盟、東盟、日本和香港等地為主;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39項,新批協議投資總額3.41億美元,增長42.61%,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2.46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858.89萬美元,年末勞務合作在外人員4367人。
福州較特殊的區域地質,形成了獨特的礦種結構。已探明的地下礦產資源近四十種,以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為主,葉蠟石、標準砂、型砂、建筑砂、飾面用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儲量多、品位高、分布廣、埋藏淺,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價值和開采前景。其中,葉蠟石的保有儲量居中國首位;不僅可廣泛用于工業生產,而且是工藝美術制品的重要原料。市郊的壽山石從南朝開始用于工藝雕刻,石質*者首推田黃石,人稱“石中之王”,價超黃金,視同瑰寶。
森林資源福州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地熱資源福州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福州盆地的地熱田是福建省*地熱田,其泉脈廣、溫度高、水質優、流量大、埋藏淺,且分布在市區中心,為世間罕見,現已被用于生產、生活、醫療、科研和體育等方面。
海洋資源福州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大島,中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南臺島、江陰島、瑯岐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余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獵的有20多種。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 |
福州動物園 | 福州熊貓世界 | 福州左海海底世界 | 福建森林博物館 |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 福建省博物院 | 福州市博物館 | 福建省科技館 |
福州市科技館 |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 福建民俗博物館 |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
福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侖類型,表明閩族先民們已在此以漁獵、采集,或從事原始農耕,使用磨制石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紡織、制陶等生產技術和相應的裝飾藝術。戰國秦漢,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后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別在鼓屏路錢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場基建工地、歐冶池畔省財政廳基建工地,發現漢代文化堆積層,出土有漢代龍鳳紋瓦當、萬歲紋瓦當、布紋磚、筒瓦、板瓦堆積和建筑基址等;與此同時,在新店古城村發現漢代城址遺跡等,都為《史記》有關閩越國都冶城的記載提供新的實物佐證。
自從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于江淮之間后,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晉太康三年(282年),太守嚴高筑子城,鑿西湖、東湖灌溉農田;東晉衣冠士族與百姓南渡,許多姓氏舉族入閩,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福州經濟、文化的復蘇與發展。福州城郊就發現眾多的晉代與南朝的墓葬;1982年,福州懷安窯址發掘,出土3000多件器物,發現有南朝款識的窯具。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為都督府,府治設在州城內(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審知主閩,建閩國,在子城外筑羅城和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將南面九仙山(即于山)、烏石山圍入城中,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宋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使“榕城”福州聲名遠播。其后,蔡襄、程師孟、曾鞏、趙汝愚、梁克家、辛棄疾等諸多名人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宋末、明末福州兩度成為臨時國都。鴉片戰爭后,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洋務運動興起,福州船政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又是中國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搖籃。
遠古至南北朝據考古發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殼丘頭文化與公元前3000年的閩侯曇石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史籍開始出現“閩越”的稱呼,這一時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閩人,或是閩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國滅亡后,南逃的部分越國貴族與福州當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設閩中郡(今福州隸屬于它)。公元前202年(漢高帝6年)無諸被正式封為閩越國國王,今福州冶山一帶的冶城建都,又稱東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110年,漢朝滅閩越國,部分閩越人被強制遷徙到江淮一帶,冶城衰落。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設立冶縣。三國時期福州為東吳的造船中心之一。晉太康年間晉安郡首位太守嚴高修筑了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即今天的晉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雛形。308年(永嘉二年),亦即“五胡亂華”之際,晉安郡成為八姓入閩的中原漢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五代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了福州一帶。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原閩州改名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大幅進步。中晚唐中原動蕩,北方漢人持續移民入閩。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黃巢軍隊攻占。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審知的光、壽州軍占領了福州,并以福州為據點統一了福建,開創閩國,并帶來中原移民潮,被稱作“十八姓從王”。909年(開平三年),王審知建立閩國、定都福州。945年閩國被南唐所滅,947年吳越擊敗軍閥李弘義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并吳越、占領福州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榮,城池的擴建將烏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發展也很迅速,中國南方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筑—華林寺大殿就建于這一時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時期逐漸形成。
宋元宋代是福州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人口、經濟、文化都達到一個高峰。974年和1069年,刺史錢昱和程師孟先后擴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間大興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張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樹,“榕城”之名由此而來。福州的城市內河水網體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眾多,經濟極其繁榮,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南宋時人口超過59萬,其中城內人口超過十萬。宋代福州的農業高度發展,還是宋朝造船業的中心,其商品經濟發達、海外貿易發展迅速。文化上,兩宋時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狀元10名,武狀元11名,進士2247名,福建是中國出狀元最多的省份,福州占福建大部分,奠定了福州科舉文教在中國領先的地位。1276年,蒙古軍隊攻占臨安后,南宋益王趙昰以福州為行都稱帝,改年號景炎,十一月,蒙古軍隊攻占福州,趙昰從海路南逃。元代福州大部分時間作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發生亦思法杭兵亂,亦思巴奚軍一度占領福州。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軍隊占領福州。
明清從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先進。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開始遷居琉球,而鄭和艦隊選擇長樂縣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采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很多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的寶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古代木質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練的福州籍水手則活躍在鄭和艦隊中。此后福州海外貿易逐漸復蘇,1474年成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還是中國和琉球交往的樞紐,福州柔遠驛專門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間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繼光曾兩度入閩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國同福州的接觸漸趨頻繁,1624年底,艾儒略將天主教傳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都稱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軍擊潰隆武政權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軍與鄭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進行拉鋸戰,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據福州反清。動蕩的局勢導致清政府施行海禁、遷界政策,強迫福州沿海居民內遷,重創福州沿海的社會經濟,直到1684年遷界政策取消。明清兩代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使福州城大規模發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國重要的海洋貿易中心,其主要貿易對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經濟的繁榮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紀道光年間,有歐洲人估計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經達到50萬。
鴉片戰爭之后,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之一正式開埠。自1845年南臺島的英國領事館建立起,先后有17個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臺江地區沿江和上、下杭一帶成為進出口貿易中心,而福州的茶葉出口更占到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35%。外資、民營與官營的銀行、企業、商號等相繼在福州開辦。1847年,基督教新教開始在福州傳播,并在此后創立了許多教會學校和福州最早的報紙和期刊。洋務運動興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馬尾設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現代艦船,并開設福建船政學堂培養相關人才。隨后福建水師成立。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在馬尾港發生的馬江海戰導致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晚清的福州是中國較為現代化的城市。清朝立憲運動后,福建省咨議局于1909年在福州開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會擊敗清軍,占領福州,成立了福建軍政府。
近現代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敗后,福州軍閥爭權、政局動蕩,各派系軍閥先后進駐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權,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軍占領福州并結束了福州的軍閥統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和國民黨內部分反蔣中正的勢力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蔣中正隨即率軍進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領福州,閩變失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間兩度占領福州。1946年,福州設市。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49年8月17日后進入福州城。
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社會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學校和教會學校被撤銷,許多教會組織也被取締,私營企業逐步國有化,還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開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開始對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進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國務院批準福州成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又批準在馬尾興辦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世紀90年代,福州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到了2009年5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議。2013年7月25日,原屬福州的平潭綜合實驗區改由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轄。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福州片區共31.26平方公里。
職務 | 姓名 |
---|---|
市委會書記 | 倪岳峰 |
市政府市長 | 尤猛軍(代) |
常務副市長 | 林飛 |
副市長 | 嚴可仕,潘東升,杭東,胡振杰,楊新堅,李春 |
秘書長 | 林賢 |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大主任 | 周振華 |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大副主任 | 陳奇,鄢萍,柯有民,陳建平,林厚新,陳春光 |
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為7115370人,家庭戶2177483戶、635325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2人;男性人口為3630096人,占51.02%,女性人口為3485274人,占48.98%,
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104.16%。
年齡構成上,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031136人,占14.49%;15-59歲人口為5224094人,占73.42%;60歲及以上人口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84126人,占8.21%。
受教育程度上,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9648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1032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29904人,文盲率5.89%。
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374956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338673人。具有市外戶籍的遷入人口為1230743人。
民族:福州漢族人口居多,截至2010年漢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總數的98.69%。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約8.87萬人,占1.32%,其中畬族人口4.7萬人,約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8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畬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9個民族。城區少數民族人口9000多人,主要有畬族、滿族、回族。
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相對比較集中,有羅源縣霍口鄉和連江縣小滄鄉2個畬族民族鄉。有民族行政村85個,其中畬族村79個,主要分布在羅源、連江、永泰、晉安、福清一帶;回族村5個,分布在福清市、平潭縣一帶;滿族村1個,分布在長樂市。有民族自然村358個,其中羅源縣151個、連江縣55個、永泰縣76個、福清市29個、平潭縣21個、晉安區14個、閩侯縣8個、閩清縣2個、長樂市1個、馬尾區1個。
市標——三山一水
福州城內于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于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叭揭凰背蔀殚懦侵饕獦酥,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征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
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征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市果——福橘
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主要產區分布在閩江兩岸。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福桔為市果。
十大名片
福州“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始于2006年12月18日,2007年4月28日活動結果揭曉,分別是: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壽山石、曇石山文化遺址、青云山。這十張名片涵蓋了福州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是福州濱江濱海城市性格的概括。
通行語言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本地人稱之為平話(一說:百姓話(意為民間話,在福州方言中百姓讀快點和平字的差別細微))。福州方言(閩東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的代表性方言。福州話主要通行于福建地區的閩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谝粠Вw11個縣市,分別是古田、屏南、閩侯、永泰、閩清、長樂、福清、平潭、羅源、連江和福州,使用的人口超過一千萬。今寧德市(舊福寧府)所轄的7縣(福安、寧德、周寧、壽寧、柘榮、霞浦、福鼎)能聽懂。至于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話為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其底層應當是古閩越族的語言。魏、晉之前的早期移民帶來古吳語和古楚語,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地留存于福州話中。
民間習俗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節俗
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圣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傳”(福州俗語),因鴨蛋與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小,廚師們以鵪鶉蛋、鴿蛋代之,這樣既細雅,又有原意,逐漸成為一種新俗。況且鵪鶉與安全諧音,頗有意義,很快被群眾接受。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食俗
閩菜世界聞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面、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余種。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致,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兩大光鮮特征:一為刀工靈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較為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為湯菜眾多,變化多種多樣,素有“一湯十變”之說。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墻,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的美譽。其中以聚春園佛跳墻較為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墻、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其中以鼓山涌泉寺的素菜較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涌泉三絲”等30多種。
地方文化曇石山文化:曇石山文化因曇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名。遺址位于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距今5000多年的曇石山文化,堪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并具有海洋文明獨特而鮮明的特征。1954年發現曇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后進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譽為“中華*燈”的陶燈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興辦時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創辦于福州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在其興辦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活動,推動了近代中國造船、冶金、電信、鐵路、飛機制造等新式工業的誕生與發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豐碩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叭黄呦铩弊溆诟V菔兄行某菂^(鼓樓區),是從南后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
“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叭黄呦铩睔v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占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墻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中國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其間蘊涵的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底蘊。
壽山石文化:壽山石文化以壽山石雕為載體。出產于福州晉安區壽山鄉的壽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斕、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國之瑰寶”的美譽,壽山田黃石更是被譽為“石帝”、“石中之王”。
傳統藝術閩。洪}劇又稱“福州戲”。明代,昆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宗教文化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地藏寺、萬福寺、雪峰寺),為全國城市之最,福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的外來宗教文化歷史悠久,而且這些宗教幾乎都是在傳入中國之初就在福州建立了據點,這與福州自古以來就是海外貿易的港口密切相關。早在東漢時期,福州就與東南亞國家有貿易往來。唐宋時期,福州已成為“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國際貿易港口。明代,福州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馬尾、長樂一帶)增加給養后揚帆出海,福州港正式成為國家港口。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后開禁設關,福州對外貿易又趨繁榮,“使西南洋諸口咸來互市”。鴉片戰爭后,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長期以來,外國使節、商人等紛至沓來,使福州的外來宗教文化豐富多樣。
福州保留著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遺存。三國時期,佛教就已傳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國”之稱。福州開元寺是福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距今有近1500年的歷史。福州另一佛教寺院——鼓山涌泉寺的歷史亦可追溯至五代后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州南門兜有一座清真寺,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從清真寺內保存的明、清碑記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福州伊斯蘭教傳播、發展的狀況。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艾儒略來到福州傳教。10年后,福州城內已有教徒百人。福州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臺島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建于公元1868年)。
福州的另一宗教文化是其帶有海洋性特征的民間信仰,這與其地里環境相關。福州地處閩江下游,瀕臨東海,本是水國之鄉,江河、湖塘、河浦、沙洲極多。城區有白馬河、東西河、晉安河、光明港4條主河道,另外還有安泰河、打鐵港、五四河、瀛洲河、達道河、茶亭河、洋洽河、龍津河等10多條內河。江海內河相連,海潮江水相通,使福州文化中烙下了海洋性特征。福州文化的海洋性特征體現在其民間信仰上,即福州人對河神、海神的崇拜。
福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游城市風貌。擁有三坊七巷、平潭海壇、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尤其是鼓山,人說“到了福州沒上鼓山等于沒來福州”。
福州市著名的歷史古跡有150多處,其中三坊七巷、林則徐墓、福州華林寺、烏塔、馬尾船政遺址、福清彌勒巖、曇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尉宮等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華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瑯琊王德政碑”、被稱為書法藝術瑰寶的李陽冰烏山摩崖石刻、記載明代鄭和航海史料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被譽為中國金石史上奇跡的雪峰寺“樹腹碑”等也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
景點人文古跡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地段分為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建筑群三種類型,分類進行保護。主要歷史地段包括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片歷史文化街區,煙臺山、烏山、屏山、于山、冶山、西湖、馬尾、林浦、螺洲、洪塘、陽岐、閩安、南嶼等13片歷史風貌區,大橋頭臺江汛、泛船浦、馬廠街、公園路、禪臣花園、福建協和大學、鼓嶺等7片歷史建筑群。
三坊七巷 | 南后街 | 衣錦坊水榭戲臺 | 鎮海樓 |
烏塔 | 白塔 | 西禪寺 | 林則徐出生地 |
冰心故居 | 鄧拓故居 | 福州文廟 | 林則徐墓 |
嚴復墓 | 馬尾羅星塔 | 船政衙門 | 梅園監獄舊址 |
中法馬江海戰烈士碑亭 | 亭江炮臺舊址 | 一號船塢遺址 | 福州英國領事分館舊址 |
華林寺 | 升山寺 | 林覺民故居 | 中坡炮臺 |
鼓山涌泉寺 | 福州金山寺 | 福州崇福寺 | 萬福寺 |
萬佛寺 | 地藏寺 | 溪源宮 | 鼓樓前公園 |
福建協和大學舊址 | 西湖公園 | 王審知墓 | 閩王祠 |
濂江書院 | 曇石山文化遺址 | 福州琉球墓園 | 琉球館 |
瑞云塔 | 芹壁村 | 開元寺 |
屏山 | 烏山 | 于山 | 鼓山 | 高蓋山 | 鼓嶺 |
鱔溪 | 旗山 | 十八重溪 | 福州西湖公園 | 左海公園 | 福州溫泉公園 |
金牛山公園 | 金雞山公園 | 福州煙臺山公園 |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 屏山公園 | 閩江公園 |
福州柳杉王公園 | 青云山 | 石竹山 | 天門山 | 福州龍臺山生態園 | 百漈溝 |
瑯岐島西溪 | 五虎礁 | 金剛腿 | 龍頭泉 | 海壇風景名勝區 | 青龍瀑布 |
石牌洋景區(半洋石帆) | 龍鳳頭(龍王頭) | 黃檗山 | 永泰赤壁 | 晦翁巖 | 疊翠巖 |
彌勒巖 | 董奉山 | 皇帝洞 | 三疊井森林公園 |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 馬嵐山風景區(六公殿) |
福州的學校教育始于西晉,初興于唐,從北宋至南宋,福州教育進入全盛時代,官辦的府學、縣學普遍建立,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涌現,各鄉里都有書社。自隋朝至清朝末期,共舉行502次進士科考試,產生502個狀元,其中有50個是福建人,福州府之人占了22個?婆e資料記載,福州府“舉進士者二千二百四十七人”,全國聞名。南宋學者呂祖謙的一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福州文化教育的昌盛:“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
新中國成立后,福州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1957年開連續3年福建省在全國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中成績名列前茅,福州作為省會城市,被譽為“高考紅旗”。福州市1997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4年中心城區率先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并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04年全市高中階段升學率達到98%。
高等教育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高校屬性 | 備注 |
1 | 福州大學 | 福建 | 本碩博 | 省部共建高校,211工程 | 公立 |
2 | 福建師范大學 | 省部共建高校 | |||
3 | 福建農林大學 | ||||
4 | 福建醫科大學 | 省屬重點大學 | |||
5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
6 | 福建江夏學院 | 本科 | |||
7 | 福建警察學院 | ||||
8 | 福建工程學院 | 本碩 | 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 | ||
9 | 閩江學院 | 福州 | |||
10 |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 | 福建師范大學 | |||
11 |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 福州大學 | 本科 | 該學院屬于福州大學 | 獨立學院 |
12 |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 | 福州大學 | 該學院屬于福州大學 | ||
13 |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 福建師范大學 | 該學院屬于福建師范大學 | ||
14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 福建農林大學 | 該學院屬于福建農林大學 | ||
15 | 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 | 該學院屬于福建農林大學 | |||
16 |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 福州 | 民辦 | ||
17 |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 | 福建省武警總隊 | 本科 | 公辦 |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 | 福州英華外語職業學院 |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福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 |
福州海峽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生物工程技術學院 |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教育學院 |
福州教育學院 | 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
華僑大學福建音樂學院 | 福建經濟學校 | 福州理工學校 | 福建商貿學校 |
福建工貿學校 | 福州文教職業中專學校 | 福州交通職業中專學校 | 福建機電學校 |
福建省郵電學校 | 福州建筑工程職業中專學校 |
福州*中學 | 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福州第三中學 | 福州格致中學 |
福州第二中學 | 福州第四中學 | 福州第八中學 | 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 |
福州屏東中學 | 福州第十九中學 | 福州第十八中學 |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
福州外國語中學 | 福州金山中學 | 福州文博中學(私立) | 福州三牧中學(私立) |
福州時代中學 | 福州華僑中學 | 福建師大附屬第二中學 | 福州高級中學 |
福州特產名產豐富,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齊青"、"兩信潮生海接天,魚蝦入市不論錢"(《福建通志》)之稱。擁有龍眼、荔枝、柑桔、橄欖、芙蓉李、茶葉、香菇、竹筍、蓮子,魚、蝦、螺、蚌、麂、雉、鷓鴣、石鱗、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等特產或名產。福州軟木畫、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平潭貝雕久負盛名,十分暢銷,其中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并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海內外。
福州近現代名人輩出,宋代以來文化教育興盛,是產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就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后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杰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中國各城市的前茅。截至2010年11月,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達133人(其中,嚴愷、閔桂榮為兩院院士),居全國第三位,位列江浙之后。
無諸 | 董奉 | 隱元 | 王審知 | 黃龜年 |
陳襄 | 蔡襄 | 鄭善夫 | 林瀚 | 謝肇淛 |
張元干 | 沈紹安 |
林則徐 | 陳景潤 | 沈葆楨 | 吳石 | 黃乃裳 |
梁章鉅 | 林覺民 | 林森 | 嚴復 | 林紓 |
劉步蟾 | 廬隱 | 陳紹寬 | 林徽因 | 林祥謙 |
李儼 | 鄭振鐸 | 侯德榜 | 張鈺哲 | 鄧拓 |
鄭天挺 | 林如高 | 薩鎮冰 | 冰心 | 高士其 |
高魯 | 陳子奮 | 薩本棟 |
陳彪 | 吳清源 | 吳孟超 | 鄭敏 | 謝冕 |
陳赫 | 陳凱歌 | 李煒 | 黃珊汕 | 林鍇 |
林妙可 | 林志穎 | 嚴愷 | 鄭羅茜 | 江祖平 |
陳浩民 | 蕭薔 | 陳茹玉 | 歐豪 | 曹德旺 |
福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的健康發展,初具經濟繁榮、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宜居城市風貌,被評為中國持續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
2011年12月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2012年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全國城鄉綠化先進集體”稱號,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連續四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榮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2013、2014連續兩年被《*財經周刊》評為新一線城市。
2016年,福州獲得中國*幸福感城市第六名。
福州位于歐亞大陸東南邊緣,東臨太平洋,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臺灣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南接莆田,居于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
地形地貌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786平方公里。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為山地,從西南向東傾斜;西部為中低山地;東部丘陵平原相間。山地、丘陵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鷲峰、戴云兩山脈斜切南北,閩江橫貫市區東流入海。
氣候條件福州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較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33~37℃。極端氣溫*42.3℃,*-2.5℃,2013年福州成為四大火爐之首。年相對濕度約77%。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7~9月天氣炎熱,是臺風活動集中期,每年平均臺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旅游季節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無雪。有時在鼓山等海拔較高地區有零星降雪。不過冬季有雨,氣候相對較為濕潤。
季節 | 氣候特征 |
---|---|
春季(3~5月) | 常陰雨綿綿,氣溫變化較大,是一年中陰雨天最多的季節。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氣冷熱多變,有的年份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梅雨期溫度顯著升高,濕度大,雨水多 |
夏季(6~9月) | 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是出現局地熱雷雨天氣和熱帶風暴、臺風活動最集中的時期 |
秋季(10~12月) | 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濕度減小,溫度適宜 |
冬季(1~2月) | 雨量一般較少,氣候溫和,極少有零下低溫出現 |
基礎設施:至2012年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1170.8公里,道路面積2562.8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1.4平方米;建設完成600公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制村通客車率96.48%,全市共有公交營運線路288條,公交營運車輛4066輛;共有各類出租車6304輛;市區共有自來水廠8座,日綜合生產能力155萬噸,2012年全年供水總量29610.87萬噸;市區全年液化氣供氣總量6.05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13608.1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99.5%;全社會用電量305.13億千瓦時。
城鄉面貌:至2012年年末,福州市建成光明港至森林公園綠道等一批城市濱河景觀休閑道,啟動沿江沿河慢行系統建設,已建成22公里休閑步行道;建成區綠地面積8921公頃,綠地率37.15%;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750公頃,比上年新增350公頃,綠化覆蓋率40.6%;共有公園63座,公園綠地面積254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3平方米。
民生保障至2012年年末,福州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95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達到10107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353元。
衛生體育至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950家,各級醫院共計103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6家。衛生機構床位28611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4.66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91人。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7個,衛生技術人員1283人;社區衛生服務站127個,衛生技術人員1075人;鄉鎮衛生院123個,衛生技術人員4591人。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331.57萬人,參合率99.9%。
截止2012年,福州市擁有體育場館418個,全民健身活動點1330個,各級老體協組織2656個。全市2243個行政村已有2052個建有全民健身設施,覆蓋率達91.5%。全市經常參加健身活動的僅老年人就有40萬人,約占全市老年人總數的一半以上。各種全民健身活動和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10萬人健步走、橫渡閩江、海峽傳統龍舟賽、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健身展示、社區運動會、全國登山健身大會暨海峽登山活動、市直機關運動會、海峽門球賽暨百隊千場門球賽、農村百隊千場籃球賽。
福州市多次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群眾體育優秀組織獎”。2011年,被授予創建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試點單位之一。“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兩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正式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于2015年10月在福州舉行。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