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研,學校標識,日本語,校友總會。精品課程。
大連外國語大學 ,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學院共有19個科研機構。2003年以來,共承擔市級以上科研項目58項,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550部,公開發表論文1255篇,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7項。學院主辦《外語與外語教學》、《日語知識》、《英語知識》雜志。《外語與外語教學》屬于全國外語類核心期刊,《日語知識》為國內日語界較具影響的雜志之一,《英語知識》連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等主管單位評為“質量優秀期刊”。2003年以來,學生共有447人次在國家、省市及地區各類專業比賽中獲獎。學院教學改革成效明顯,目前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擁有*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教學課件一等獎1項。
院系設置
院系設置一覽表 | |||
---|---|---|---|
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軟件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應用英語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俄語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意阿語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法語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韓國語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德語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西葡語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藝術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文化傳播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音樂系 | 大連外國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成立于1995年9月,是由原日語系、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大連外國語學院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外國語言研究所日語部(包括《日語知識》雜志社)合并而成。包括語言文學、文化、計算機、國際貿易、導游、法學(與吉林大學合辦)、管理(與大連理工大學合辦)在內的多傾向專業模式、日本國外世界較大的日語教育和培訓基地。日本語學院還是遼寧省日語專業本、專科自學考試主考單位,是*最早開辦日語本科自學考試助學單位。
英語學院
英語學院是大連外國語學院具有很強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教學單位,其前身為英語系,成立于1970年,1996年更名為英語學院。經過37年的發展,英語學院已經成為大連外國語學院具有相當規模的教學單位,招收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學院下設五個本科教研室,一個研究生教研室。本科教育設有英語(語言文化)、英語(教育)、英語(高級翻譯)專業,學制四年;英語(英日雙語)專業,學制五年。碩士研究生教育設有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碩士點,研究方向有英語文學、語言學、中外文化、高級翻譯及英語教育,學制三年。
俄語系
俄語專業擁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0名專任教師中6名博士,12名碩士,2名學士。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9名。下設俄語專業、意大利語專業、阿拉伯語專業。為了分擔擴招對學校的壓力,同時也為了發展該系的本科教學,俄語系近幾年來進行了適度規模的擴招并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逐漸調整和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
德語系
下設德語和西班牙語兩個專業,是*東北地區最早建立、較具有影響力的德語專業本科教學單位,也是遼寧省*西班牙語專業本科教學單位。德語專業本科階段設有德語語言文化和德英復語兩個專業傾向,碩士研究生階段設有德語語言學、德語文學和翻譯理論與實踐三個研究方向;西班牙語專業設有西班牙語語言文化和西班牙語企業管理兩個專業傾向。德語系以語言文化課程為主,外貿、科技、企業管理課程為輔,強化二外英語教學,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及知識結構的完善,主要培養能在經貿、旅游、教育、涉外企業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韓國語系
該系是*國高校中辦學規模較大、層次較高、實力很強、影響力較大的韓國語人才培養基地之一,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是遼寧省示范性專業。現有碩士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兩個辦學層次,設有韓國語研究所及與韓國友好團體和友好人士聯辦的旨在為韓國語專業師生服務的韓國文化院。本科教育設有五年制朝鮮語(韓日雙語)、四年制朝鮮語(韓國語語言文化)兩個專業。現有本科生650余人,碩士研究生50余人。
應用英語學院
應用英語學院是大連外國語學院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而建立的培養外語實用性專業或專業方向人才的教學單位。其教育目標是培養英語語言能力強、掌握對外經濟與貿易、跨國公司業務以及其它對外交往領域知識與技能的國際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應用英語學院現有在校生1500余人,各類專業教師近60人(含客座教師、外籍教師)。
此外,還有法語系、旅游管理學院、國際藝術學院軟件學院、社會科學部漢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文化傳播學院等。
教學成果大連外國語大學教學科研取得顯著進步。校長孫玉華教授榮獲教育部首屆百名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大連外國語大學基礎日語和基礎俄語綜合課被省教育廳評為2003年省級精品課程,基礎法語和高級俄語綜合課被評為2004年省級精品課程,同時,高級俄語綜合課還被評為2004年*精品課程。
學校教學改革成效明顯,現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擁有*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教學課件一等獎1項。
學校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內外考試組織機構和出國留學人員指定培訓基地、上合組織大學中方項目院校、教育部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教育部*政府獎學金生的接收單位、*國際青少年培訓中心、教育部對港高校萬人計劃院校、國家孔子學院專職教師儲備學校、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遼寧省國際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指定的20余種專業考試的考點。學校2004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2005年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批安全文明校園,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9年10月俄羅斯世界基金會在學校設立俄語中心,2010年9月獲得"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從2002年到2006年,大連外國語大學共有37名畢業生成為“外交官”,創造了全國京外院校之最。從1973年至今,它的69名“外交官”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成為*駐外總領事、參贊。
“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強,功底扎實,在同等院校中被錄取人數遙遙領先。”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長劉光源、新聞司新聞發布處副處長劉禹同這樣評價大外的畢業生。
“聽說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外交部。”外交部干部司考試錄用職稱處處長張偉向大外的畢業生發出了邀請。
學科建設截止2010年底,大連外國語學院擁有教職工1000人,其中專任教師561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工30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者64人,具有碩士學位者36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0人,教育部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6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0人,省級千百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遼寧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遼寧省創新團隊20人,遼寧省比較文化研究基地人員16人,省級優秀專家3人,大連市優秀專家9人。
學院現設有20個本科專業,其中文學專業15個,管理學專業3個,經濟學專業1個,工學專業1個。日語專業、英語專業和俄語專業為省級示范性專業。學院下設18個教學機構,分別為日本語學院、英語學院、俄語系、法語系、德語系、韓國語系、國際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應用英語學院、國際藝術學院、軟件學院、社會科學部、文化傳播學院、中西拉美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教學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公共外語教學部、漢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學院現有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有遼寧省人文重點研究基地1個(比較文化研究基地),遼寧省優秀創新團隊(比較文化創新團隊)1個。學院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
學校領導 | |
---|---|
黨委書記 | 劉璽明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孫玉華 |
黨委副書記 | 李寶章 |
副校長 | 朱公巍 |
副校長 | 楊俊峰 |
副校長 | 劉宏 |
校長助理 | 徐浩特 |
學校設有日本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朝鮮語、漢語言、對外漢語、藝術設計、旅游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件、阿拉伯語、新聞學、音樂學等18個專業;其中,6個專業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日本語語言文學和英語語言文學為省級重點學科。為適應社會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需求,大連外國語學院設立韓日、日英、英日、韓英、德英、法英、俄英等雙語專業傾向,復語專業已成為特色專業。是遼寧省省屬外國語高等院校,擁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有各類在校生近兩萬人,其中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9000余人,外國留學生80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1400余人,各類培訓生8000余人。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各類專門人才5萬余人,接受外語培訓和教育的學員30余萬人。學校現有教職工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200人;省、市等各級學科帶頭人20余人。同時,聘請外國專家50人。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數10.664人,折合在校生數10.813人。學院著力培養國際型、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多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4%以上。2003年以來,學生共有447人次在國家、省市及地區各類專業比賽中獲獎。學院教學改革成效明顯,目前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擁有*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教學課件一等獎1項。學院以國際化辦學為特色,對外合作交流廣泛,形式多樣,與世界各地國9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實質性交流合作關系。學院以國內國外分期教育的形式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英國、埃及、突尼斯、意大利等20個國家的11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各類人才,每年交流學生200余名。其中,與俄羅斯國立遠東大學2+2聯合培養項目被國家教育部列入到2005-2008年中俄教育合作執行計劃。2004年至今,學院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1375名。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