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信息、設有社區新聞聯播、辦事預約和發布志愿服務項目等。社區網是全國*的社區綜合門戶網站,黨建工作動態、社區居民可在線提交書記信箱、志愿服務等30余個欄目,收錄全國社區8萬余家。
社區黨建,基層民主,志愿服務,民生曝光臺。社區治理。
網聚*年味,歡歌和諧社區。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豐富基層社區群眾文化生活,按照中央文明辦“紅紅火火過大年”志愿服務活動要求,2012年春節期間,百步亭社區聯絡全國2000個社區共同舉辦了“紅紅火火過大年”首屆全國社區網絡春晚,并于1月17日在*社區志愿服務網(*社區網)、*文明網、搜狐網、新浪網、優酷網等全國100多家網站同時播出。
本屆社區網絡春晚創下社區參與面最廣、參演人數最多、播出節目最多、收看人數最多、網友反響*等“五個最”。2000多個社區熱情參與網上大聯歡,活動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錄制節目2600多個,總參演人數超過1萬人,總節目時長超過1萬分鐘。*社區志愿服務網(*社區網)編排了一臺2。5小時的網上社區春晚主會場,發布了各地制作的30個分會場,同時對所有符合要求的節目進行展播,形成全國社區文藝節目網上大展演。
本屆社區網絡春晚開播至今,總收看人數超過1500萬人次,百度搜索“社區網絡春晚”362萬條。全國各大媒體好評如潮,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搜狐網、新浪等200多家媒體報道本屆社區網絡春晚的播出盛況。新華社通稿以《網聚*年味 歡歌和諧社區》大篇幅報道。*民族報報道:社區網絡春晚是一頓可口的精神年夜飯。河南日報報道:為首屆社區網絡春晚叫好。全國各地網友、社區居民盛贊,很多網友說,首屆社區網絡春晚“接地氣、很給力”。 社區居民稱:“這才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晚會”!“我的社區我的家,我的春晚我當家”已經成為本屆社區網絡春晚的流行語。
一、我的社區我的家,社區春晚我愛她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后,社區沐浴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春風。臨近龍年春節,各地積極籌備春節文化活動,大家都希望有個平臺來展示社區居民自己的、民俗的、傳統的春節文化,表達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共同心聲,展示社區居民歡樂祥和的幸福生活。許多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紛紛提議把各地社區聯歡晚會集中到網上展示。
百步亭社區作為全國文明社區,是志愿服務全國聯絡總站所在地,及時順應大家需求,聽取居民心聲,利用*社區志愿服務網(*社區網)這個有效的工作平臺,聯絡全國2000個社區,共同舉辦"百萬居民紅紅火火過大年"社區網絡春晚,把社區文化建設的成果展示出來,把社區居民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來,把居民群眾對黨和祖國的熱愛,對和諧、幸福生活的贊美謳歌出來。方案一提出,得到了中央文明辦的充分肯定,認為這是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生動實踐。
各級領導對社區網絡春晚活動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發來賀信。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在賀信中評價社區網絡春晚活動“是我國社區群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創新之舉”。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漢寧和武漢市委常委、原宣傳部長朱毅親臨彩排現場,關懷指導。武漢市委副書記胡曙光親自到現場開通社區網絡春晚。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彭麗敏多次聽取匯報,要求"要突出社區特色、體現真情實感、展示幸福生活"。武漢市文明辦全力以赴,總體策劃,綜合協調,全程參與,將此納入春節期間全市重點文化活動安排,市屬新聞媒體全程跟蹤報道。
二、全國社區熱烈響應,文化志愿者打造春晚大餐
社區網絡春晚的籌備工作得到了全國2000家社區的熱烈響應和廣大居民的積極參與,各地紛紛設立分會場,積極選送節目,社區居民紛紛貢獻出拿手“絕活”。上社區網絡春晚成了各地社區居民過年盼著的一件喜事。
新疆阿拉爾市胡楊社區街道黨委書記云忠誠、支部書記溫愛軍冒著嚴寒,親自帶隊到100多公里外去借演出服裝、攝像設備,社區黨員志愿者為了節省費用,跟著電腦學習舞蹈動作,在零下20多度的露天室外完成拍攝工作。吉林長春湖光社區94歲老黨員李福恒帶病表演京劇《探皇陵》參加社區網絡春晚,他說:“參加社區網絡春晚,就是要展示我們老黨員的精氣神”。福建漳州官園社區8位大媽穿起長裙,披上披風,以一首說唱闖春晚,她們說:“我們都是黨員,為全國網友奉獻上*漳州特色的節目,再苦再累也值得。”全國各地參演的社區群眾多達一萬多人,其中年紀*94歲,最小的還不到10歲。
本屆社區網絡春晚,雖然沒有專門的制作人員,但有一大批的社區文化志愿者傾情奉獻;雖不是耗資巨大的鴻篇巨作,但*是飽含親情友情鄰里情的真情流露。春晚的主角都是社區居民,而為他們搭臺的卻是一群樂于奉獻的文化志愿者。河南洛陽豐潤路社區的文化志愿者李一浩表演了民間絕活《畫室瓶書》。北京密云季莊社區的劉淑芹是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她精心策劃的小品《職業介紹》也闖進了首屆社區網絡春晚;甘肅慶陽文化志愿者李欣洳為了傳送慶陽皮影《徐成換子》在電腦邊守了幾個通宵……
晚會的導演是一群深受社區居民喜愛的基層文化館館長,是長期熱心而忠實的社區文化志愿者,從節目征集到從2000多個節目中較后選定37個節目,他們選擇、討論,剪輯、編排,廢寢忘食。為了接收各地傳過來的節目,總站的聯絡員們,只有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避開網絡高峰,從各地傳到郵箱的超大附件中下載節目視頻,有的聯絡員的電腦近一個月都沒有關過機!為了把節目做出*效果,總站幾位負責剪輯的小伙子把行軍床搬到編輯室,奮戰四天四夜,實在支持不住了,才在行軍床上瞇一會!為了保質保量按時播出,武漢市文明辦的同志與晚會工作人員同吃、同住、同工作,一直堅持到晚會正式上線的較后一刻。
三、一個主題紅紅火火,八大看點情真意切
社區網絡春晚節目充滿了濃濃的傳統味、民族味、生活味和群眾味。雖然沒有絢麗的燈光舞美,但簡潔樸素的舞臺上演的是咱普通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節目。雖然沒有明星大腕的捧場,但是不乏社區達人、民間絕活的精彩表演。這里有東北的小品、天津的快板、甘肅的皮影、貴州的花棍舞、安徽的花鼓燈、廣西的時裝秀。邊遠地區的居民還以原生態民歌、民俗風情舞、方言大拜年等形式送祝福,節目種類多達數百種,唱的是身邊好人、贊的是美好生活,頌的是中華經典。晚會凸現出八大看點:
一是“我的社區我的家”、“我的春晚我當家”。民星"匯聚,居民自編、自演,自己身邊事,展示自我,抒寫真情。
二是原湯原汁“生活秀”。節目源自最基層,演繹出濃濃的生活氣息。
三是“俗得夠味、俗得正宗”。展示各地民俗、年俗,傳統味十足,"俗"上大雅之堂,讓社區居民過一個地地道道*年。
四是“送春聯、拜大年”。 萬幅春聯進社區,寫的是文明門第,送的是幸福安康。”拜年拜出老壽星”。給百歲老人拜年,親情、友情、鄰里情,一個情字貫穿晚會始終。
五是“小家也有大幸福”。保障房、幸福家,處處傳笑聲,向大家展示社區低收入家庭的幸福生活。
六是開放性最強,節目容量*,群眾參與面最廣。晚會分會場30個,共收到各地選送節目2600多個,總時長1萬多分鐘。
七是“網上也能享口福”。晚會展示各地開展百家宴、千家宴、萬家宴盛況,看節目享眼福也能享口福。
八是喜迎十八大,社區黨旗紅。全國道德模范、優秀志愿者和居委會書記,一起慶新年、迎盛會,唱紅歌、頌黨恩。
網民一邊看節目,一邊踴躍參與即時互動:種福田、送祝福、猜謎語、傳賀卡、投選票、評節目。
四、春晚首攜萬家宴,秀出濃濃*年
網絡春晚開播之日,正值*傳統農歷小年,百步亭社區聯絡全國2000多個社區開展的全國社區網絡萬家宴也成為網絡春晚的重頭戲。在網絡萬家宴主會場,除了有來自百步亭居民精心制作的11000多道菜肴外,更有全國各地2000個社區通過*社區網送來的3000多道菜!百步亭居民用188斤南瓜雕成的巨型"龍鳳呈祥"、用茄子、蘿卜制作一組“國畫系列”,吉林光機社區居民用紅薯和西紅柿做成“紅雙喜”、遼寧橋東社區用豆腐做出“五福四海”等等。百步亭萬家宴做成了全國人民的鄰里宴、親情宴、孝老宴。全國社區居民充分發揮創意,通過網絡萬家宴展示社區居民傳統的春節文化。
在即將到來的元宵節,百步亭社區還將開展第十二屆元宵燈會,12萬社區居民制作一萬多盞各具特色的花燈集中亮相,共同營造紅紅火火的*年,百步亭社區并將通過*社區志愿服務網(*社區網)開展百萬居民網上賞花燈、猜燈謎活動,邀請全國2000個社區居民共同參加。
五、社區網絡春晚成熱門,帶動社區群眾文化大盛行
本屆社區網絡春晚開播以來,吸引了搜狐網、優酷網、土豆網等全國一百多家網站同步播放。目前各大網站播放的社區網絡春晚的總點擊超過1500萬。在門戶網站的"盤點2012年*十大網絡春晚"中,“社區網絡春晚”名列前茅。社區網絡春晚深受廣大網友和社區居民喜愛,有熱心網友總結出本屆社區網絡春晚的熱門人物,其中有新疆的街舞奶奶、山西的蒲扇婆婆、湖北的二胡爹爹、貴州的花棍少年和福建的南音姐姐。武漢袁家社區書記孫建云說,和花費幾百萬、幾千萬參加完比賽就束之高閣的演出節目不同,社區春晚文化帶動性強。每一個節目都凝聚著社區居民的心血、祝福和期盼;每一個節目都猶如一個火種,點燃著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激情。一個節目帶動了一場社區文化活動,一個演員帶動眾多居民參與。通過社區網絡春晚,帶動百萬居民參與到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武漢市社科院研究員方耀強說,“社區網絡春晚”是一件具有文化創新意義的新事、大事和好事,體現了當代*文化建設的新呼喚,文化建設的偉力存在于群眾之中,這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希望所在。可以說,社區網絡春晚是*社區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
為探索研究新形勢下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規律,發現、總結、推廣各地社區志愿服務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好的活動品牌,推動全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在中央文明辦的指導下,由*志愿服務基金會主辦、武漢市文明辦協辦、武漢市百步亭社區承辦的社區志愿服務全國聯絡總站于7月7日正式成立,*社區志愿服務網同期開通上線。
2011年10月1日,*社區網(*社區志愿服務網)新版正式上線。新版增設網站頭條、焦點新聞、社區新聞聯播、社區網視、各地動態等欄目,保留了原有的求助中心、活動召集等功能性欄目。改版后,網站內容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完善,全國2000家社區落戶*社區網,20多萬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在*社區網開通博客。*社區網影響力日益提升,總點擊突破2000萬人次(2011年10月數據),pr值一躍上升到7。
*社區網(全名:*社區志愿服務網)是經中央文明辦批準,由*志愿服務基金會主辦,武漢市文明辦協辦,百步亭社區承辦的為全國社區志愿服務提供網絡平臺的網站。
*社區志愿服務網的理念是:弘揚志愿精神,傳播中華文明,服務居民大眾,構建和諧社區。網站的主要任務是發布中央文件精神、報道各地工作動態、匯總社區新聞信息、宣傳推廣社區典型、提供展示交流平臺。
*社區志愿服務網共設20余個欄目,主要包括社區新聞中心、文明社區之窗、志愿服務專欄、活動召集、工作專區等,融入了社區電子地圖、網上注冊、在線求助、電子雜志、視頻訪談等多種功能,服務于社區志愿服務工作。
網站的開通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全國26家新聞媒體發來賀信,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文明網、*政府網等100余家媒體報道了開通儀式盛況,發布了網站上線的消息。網站開通當日,點擊數就突破了5.2萬人次。目前,網站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網絡媒體優勢顯著,工作平臺特色突出,聯絡、推動全國1000多家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效果明顯,點擊率節節攀升,影響力不斷提高,總點擊數已突破300萬人次(2010年12月數據)。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