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水泥。
*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水泥、輕質建材、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服務四大板塊,現已成為淮海和東南經濟區較大的水泥生產商,亞洲較大的石膏板生產商,世界較大玻璃纖維生產商(通過聯營公司*玻纖實現)、*較大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葉片制作商、國際領先的玻璃生產線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設計及工程總承包服務供應商。
*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主營業務:*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集成了建材行業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建材、墻體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以及機電自動化與精密制造等相關領域的13家研究院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行業開放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聯合國技術發展與促進中心,1個*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11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約30個國家與行業級質量監督檢驗認證機構。
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建材產業投資、木制品開發、物流貿易以及集成房屋業務為一體,總資產逾600億元,銷售額超300億元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北新集團建材產業投資的業務觸角從新型建材行業延伸到水泥、復合材料及工程服務的領域,并依托產業、品牌和資本等優勢,以全球化為視角,致力于大木業、大物流格局的構建和節能省地型生態人居的開發推廣。
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
主營業務: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已建成五大業務平臺: 中建材貿易、中建材裝備、中建材礦業、中建材鋼鐵、中建材木業 。主營業務涵蓋建材產品、鋼材、木材、建筑機械、機電產品、新能源產品、礦產品、煤炭等商品的貿易、大型成套裝備出口及國際工程總包、 電子商務和 e 物流等領域。
*聯合裝備集團公司
主營業務:*聯合裝備集團公司的服務范圍覆蓋了食品、制漿造紙、電線電纜、塑料、建材、衡器、日化、洗滌、陶瓷、洗選煤等行業領域。主要業務:以食品機械(啤酒、飲料及乳品機械)、制漿造紙機械、塑料機械、電線電纜機械、建材機械、日化機械、陶瓷機械、衡器制造、洗選煤機械等設備制造為載體的國內外大型工程承包、高新技術和重大裝備的開發研制、工程設計、技術服務、設備成套、國內外展覽和貿易。
中建材玻璃公司
主營業務:中建材玻璃公司的主要業務有:浮法玻璃生產及原料、成套設備制造;玻璃深加工相關技術服務、咨詢;非金屬礦資源及制品的加工、銷售;礦山設備及建筑、陶瓷材料的研發、生產、制造、銷售;玻璃、礦山設計及工程建設總承包;玻璃生產加工、礦山技術及選礦藥劑的引進、研發、轉讓、咨詢、培訓;進出口業務;耐火、保溫、裝飾、包裝、五金、水暖材料及制品的生產、銷售。
中建材資產管理公司
主營業務:中建材資產管理公司是*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建材集團公司系統內*一家以“資產管理和資產經營”為主營業務的管理型職能公司。公司現有企業22家,涉及總資產15億元人民幣。公司的主要任務是處置不良資產,全力做好困難企業的脫困和再就業工作,為*建材集團公司的穩定和總體戰略目標服務;盤活存量資產,為*建材集團公司整體資產質量的提高做貢獻;吸納優良資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建材集團公司的發展壯大做貢獻。
浙江三獅集團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浙江三獅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為水泥及其衍生產品!叭{牌”水泥為國內名牌產品,已通過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首批水泥免檢產品。三獅集團已提前實現十五規劃,年產高標號水泥規模2000萬噸,產品系列有普通水泥、純硅水泥、特種水泥等數十個品種,被廣泛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并批量出口東南亞國家和南太平洋地區;世界*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水泥招標,三獅水泥一舉中標,成為*產品。三獅還是國家建材局首批確定的12個水泥出口基地之一。三獅集團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獨立的科研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由三獅集團獨立開發的秦山核電站特供水泥、海工水泥、抗硫酸鹽水泥等,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三獅集團每年投產建設多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成長為*水泥行業較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鳳起路422號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督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建材集團秉承“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理念,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績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責任型的“四型”企業。我們始終牢記作為中央企業應該擔負的責任,倡導“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與競爭者和諧、與員工和諧”的企業文化,關注政府部門、投資者、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社會團體、社區與公眾等利益相關方訴求,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較大化。
我們通過規范公司治理、創造優異業績、帶動行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履行經濟責任;通過推進節能減排、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履行環境責任;通過推進安全生產建設、完善職業健康管理、努力增加社會就業、援助貧困與受災地區發展等履行對員工及社會公眾的責任。2009年,我們加入世界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行動組織,繼續推進水泥行業的區域性聯合重組,在重組存量資產、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同時,加大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增量投入,引導行業發展從重產能、產量向重效益、價值轉變。我們繼續全力援助災區重建,四川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大型工業項目北川中聯日產48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僅用10個月就竣工投產,成為災后重建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點項目;我們發揮科技優勢,在地震災區建成9項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與抗震節能房屋建設科技示范項目和示范工程。我們還積極承擔央企社會扶貧責任,加大對口扶貧支援力度,實施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在池州建設太陽能電池項目。
在我國建設“兩型”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將繼續按照“調結構、降能耗、優資源、促循環”的低碳化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的新型建材、新型房屋與新能源材料,引領水泥和玻璃產業走高效益、低排放的集約化、減量化發展道路。通過積極淘汰落后,大力推進聯合重組、開發低碳技術,維護市場健康、提升行業價值,與業內同仁共創行業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2018年11月23日,社科院發布2018企業社會責任排名,*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位居第9位。
公司前身為*建筑材料集團公司,2009年10月,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工商變更登記,*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名稱變更為*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被*工業經濟研究院評為2010年*制造業500強,排行第34位。
*建材集團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核心理念,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大建材國際化”和“人才強企”戰略,是集科研、制造、流通為一體,擁有產業、科技、成套裝備、物流貿易四大業務板塊的*較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截至2011年底,集團資產總額逾2000億元,員工總數達13萬名。*建材集團實行母子公司管理體制,是較先實行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試點的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集團公司作為戰略中心、決策中心、資源中心、政策文化中心,行使出資人權利。子集團作為經營平臺,突出核心專長和主營業務,以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為基礎構造利潤中心。
2012年7月9日,美國《財富》正式公布2012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以300.22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世界500強第365位,比上年排名提升120個名次。這使*建材集團超越了愛爾蘭CRH集團、瑞士HOLCIM集團和法國拉法基集團,緊隨法國圣戈班集團之后,穩居全球建材企業第二。
*建材集團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核心理念,以資源重組和規范治理為支撐,實施“科技創新”、“大建材”和“人才強企”戰略,是集科研、制造、流通為一體,擁有產業、科技、成套裝備、物流貿易四大業務板塊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
2018年12月,新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名單(11家)公布,*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在其中 。
*建材集團充分發揮*產業平臺的資源優勢和良好國際形象,全面展開對外合作,成為建材行業國際貿易的領軍企業。*建材集團與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三菱集團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在建材、鋼鐵、化工、汽車、住宅等的生產、技術、大宗貿易進出口、奧運項目招投標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建材集團與世界第三大工程咨詢專業公司荷蘭輝固國際集團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在新型住宅示范區的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8家研究設計院的材料測試、技術平臺建設和工程設計的海內外市場拓展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自1984年成立以來*建材集團已經跨越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階段是從1984年-2000年,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發揮了新型建材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先后建起石膏板、巖棉、塑料地板、壁紙、衛生潔具等一批新型建材企業,支持了改革開放后我國建筑業的發展。
第二階段是從2002年-2005年,從新型建材企業轉型為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并與*建筑材料科學研究設計院和*輕工業機械總公司重組,實現了戰略定位的重大轉變。
第三階段是2006年以來,成為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試點企業,同時*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啟動了聯合重組與資本運作兩個輪子,進入規范治理和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發展理念按照國資委對中央建材企業提出的“進一步突出主業,加大企業改革和資源整合力度,充分發揮科研設計優勢,在建材行業技術創新、發展循環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努力發展成為建材行業排頭兵企業,國有資本保持控股”的要求,*建材集團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核心理念,強化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兩個輪子作用,實施“科技創新”、“大建材國際化”和“人才強企”三大戰略,努力建設創新績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責任型的“四型”企業,開展治理規范化、職能層級化、業務平臺化、管理數字化、文化一體化的“五化”管理,努力把*建材集團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建材行業排頭兵企業。
管理模式*建材集團通過建立和推行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五化”管理模式,即治理規范化、職能層級化、業務平臺化、管理數字化、文化一體化,逐漸發展成為規范的市場化運作的企業集團。
治理規范化:以董事會試點工作為基礎,實施包括激勵制度、全面風險防范等在內的一套規范的治理體系,實現規范運作,保證持續健康發展。
職能層級化:明晰集團公司、所屬企業、工廠三個層級的重點工作與任務,把決策、利潤和成本分層級管理,保障了行權順暢,實現工作有條不紊。
業務平臺化:集團公司作為投資管理機構,具體業務通過專業化的業務平臺分別開展管理,從而提高干部員工的專業化素質,快速提升各平臺的專業運作水平。
管理數字化:通過“三五”管理模式:五N(五化,運行模式,一體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數字化),五C(五集中,管理模式:市場營銷集中、采購集中、財務集中、技術集中、投資決策集中),五I(五類關鍵經營指標:凈利潤、售價、成本費用、現金流、資產負債率),實現企業效益較大化。
文化一體化:“創新、和諧、績效、責任”的企業文化,“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三寬三力”(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及向心力、親和力、凝聚力)的思想原則,形成了“中建材一家”的和諧氛圍。
*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紫竹院南路2號
*建材集團以實現公司價值較大化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相關業務領域的優勢企業為主體,通過資產重組和業務整合,構建起強大的產業、科技、成套裝備、物流貿易四大業務板塊。
產業板塊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建材玻璃公司為主體,開展戰略性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以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增量投入發展先進生產力,構建起實力雄厚的水泥、玻璃、輕質建材、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耐火材料等建材產業平臺。
科技板塊以*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為主體,擁有*企業技術中心和13家建材、輕工機械領域國內一流的科研設計院所和高科技公司,開展建材和輕工產品及裝備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推廣、標準制訂與檢驗認證,承接國內外工程設計、承包、咨詢、監理業務,推進我國建材和輕工行業的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以及高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是我國建筑材料與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領域規模較大、實力最雄厚的綜合性科研開發機構,聚集了包括*工程院院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各類高層次科技人員組成的5000余人的科技人才隊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的材料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幾十年來,開展了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和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在內的數千項研究任務,研制開發出大批科技成果,承擔了大量國內外大型工程設計和工程總承包業務,是促進行業技術創新、節能減排、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主導力量。
*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是門類齊全的建材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歸口單位和*建材科技期刊的主辦單位。擁有4個*和行業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和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聯合國技術與發展中心,1個*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11個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30個國家及行業質檢檢測認證機構,以及*建筑材料工業聯合會和*硅酸鹽學會等所屬的國家、地方和行業的20余個專業分會。
成套裝備板塊是以*聯合裝備集團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凱盛重工有限公司等為骨干企業,以20余家裝備制造企業為生產基地,協同集團科技板塊、物流貿易板塊,構建起我國建材行業與輕工機械行業及礦山裝備、環保裝備等門類齊全、技術先進、裝備優良、工藝精湛、配套齊全的裝備產業服務平臺。
成套裝備板塊依托雄厚的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和服務方面的綜合實力,承擔了浮法玻璃、新型干法水泥、建筑衛生陶瓷、新型墻體材料、復合材料、玻璃纖維等建材行業大中型工程的工程設計、裝備制造、工程承包等業務。提供制漿造紙、釀酒和飲料灌裝、塑料、礦山、洗選煤、電線電纜、日化、衡器等專用技術、成套裝備及工程設計、服務與承包業務。
*聯合裝備集團公司在我國輕工機械行業享有盛譽,以南京輕機、西安中輕機造紙機械公司、武漢輕機、合肥神馬科技、北新建材機械、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等為代表,啤酒飲料機械、制漿造紙機械和塑料機械在行業中影響較大,電線電纜機械、洗選煤機械和停車設備在相關領域具有*競爭優勢,建材機械制造及礦山裝備業務在業內擁有良好聲譽。并在食品機械、制漿造紙機械、日化機械研究與設計領域獨樹一幟的*研究基地。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在水泥裝備研發、工程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承包等領域的眾多技術成果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廣計劃,設計制造的數百條6000t/d以下不同生產規模的水泥生產線和推廣應用的新型的輥壓機水泥聯合粉磨生產系統,為促進水泥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凱盛重工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設國際先進的大型煤礦和建材裝備制造基地,擁有先進的加工檢測設備和手段,產品覆蓋煤礦、建材、電力、化工、冶金、市政工程等行業,包括系列掘進機、帶式輸送機、絞車、電動機、防爆電器、水泥及玻璃生產線設備。多種產品為國內首創并填補了空白,具國內領先水平,獲得國家、省部級質量獎和科技進步獎。
物流貿易板塊以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材投資有限公司為主體,憑借集團在科技研發、產品制造與成套裝備方面的強大優勢,開展進出口貿易和商業流通業務,形成了擁有國際知名度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與服務品牌,成為面向全球的建材綜合服務商,被商務部列為重點出口支持企業和重點商業流通企業。
合資合作:與百安居在深圳和北京合資建設了10家超大型裝飾建材連鎖超市,與麥德龍合作在深圳開設現購自運式百貨超市,與圣戈班合作發展連鎖經營。集團及所屬企業已經成為這些跨國零售巨頭在*業務的主流供應商。
自有經營: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建材與家電連鎖超市及*建材分撥中心,成為當地有實力的分銷商之一。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建材與家電連鎖業務多年穩居該國行業首位,得到到訪的我國領導人、國家商務部和當地政府的認同和贊許。
*建材集團認真履行作為中央企業應擔負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確立了“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崇尚“誠信務實、團結向上”的企業精神,倡導“三寬三力”(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及向心力、親和力、凝聚力)的思想原則,不斷豐富并形成了“創新、績效、和諧、責任”的文化理念。創新,指堅持創新與學習,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績效,指要追求持續一流的績效,爭取國內領先和*;和諧,指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與競爭者和諧、與員工和諧;責任,指集團要自覺地履行央企應負的責任。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建材集團將一如既往,不斷邁出新的步伐,用優異的業績回報投資人、回報社會。
按照國資委對中央建材企業提出的要求,實施“科技創新”、“大建材”和“人才強企”三大戰略,努力把集團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建材行業排頭兵企業。
*建材集團秉承“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對行業和社會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堅持循環經濟道路,大力推進水泥、玻璃等產業的聯合重組、結構調整與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節能房屋、新能源材料和領先的技術和成套裝備,為城鄉發展與城鎮化建設、節能省地型建筑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努力建設創新績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責任型企業,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為行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建材集團秉承“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水泥、玻璃的聯合重組、結構調整與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和領先的技術與成套裝備,為把集團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努力奮斗,為行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建材集團作為中央企業和建材行業的排頭兵,一要勇挑重擔,保質保量做好國家重點工程、城鎮與農村建設的產品與服務供應;二要積極引領行業的資源整合與結構調整,提升行業價值,與行業伙伴攜手共贏,推進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三要大力促進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的提升,使建材行業向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轉變。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傾注激情、奉獻全力。
*建材集團科技平臺作為我國建材工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主體力量,以*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為核心,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建設國家、行業和集團科技創新的平臺,構建起我國建材工業技術先進、裝備優良、產品配套、人才一流的新型建材、新型墻體材料、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民用復合材料、石英玻璃、綠色建材與環境工程、測試技術與自動化、耐火材料、節能房屋、特種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劑、保溫材料、輕工機械裝備等技術開發體系,為推進我國建材和輕工行業的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以及高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建材集團將建材及新材料領域的低碳技術作為當前的科技工作重點。在傳統建材工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發展和推廣新工藝新裝備,建立節能減排對標管理機制;推進傳統建材的輕型化、高性能化、專用化和商品化。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新型節能建材和房屋,降低建筑能耗;發展有節能、環保、隔熱、保溫、儲能等功能的新型建材;推進低碳住宅和小區的建設,通過節能房屋示范區引導低碳消費觀念;著力推進太陽能薄膜電池和風能葉片等新能源材料的開發和應用;開展垃圾焚燒與循環利用等低碳技術研究開發,制定產業規劃,培育低碳建材市場需求,履行社會責任。
科技資源*建材集團科研和技術實力雄厚,擁有以*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為代表的12個*轉制科研設計院所,玻璃深加工和樹脂基復合材料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企業技術中心(含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洛陽浮法玻璃有限責任公司和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3個經國家評價認定的*分中心)和綠色建筑材料、浮法玻璃新技術和制漿造紙3個*重點實驗室,國際材料技術、*玻璃和*墻體屋面材料3個聯合國技術發展與促進中心,建筑材料、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等9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部級科研院所、水泥基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石英玻璃3個建材行業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1個建筑材料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17個建材行業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個材料學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新型建材博士后流動站、1個項目博士后流動站,有20多個國家和行業級技術學會、協會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掛靠在我集團所屬各科研院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21971人,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1名、科技活動人員11435名、研發設計人員5201名、工程技術人員5334名。
科技成果“十一五”期間,*建材集團共承擔國家“973”、“863”、國家支撐計劃、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國際重大科技合作等各類*科研及建設項目和課題455項,省部級科研及建設項目250項。申請專利8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00多項),授權專利4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100多項);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包括日產6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年產12萬噸大型玻璃池窯拉絲、T300碳纖維原絲及碳絲、日熔化量1000噸級浮法玻璃、年產50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年產1000萬平方米礦棉吸音板、年產1億標塊粉煤灰煤矸石新型墻體材料、年產300萬平方米陶瓷墻地磚、年產300萬平方米水泥外墻板、大型碳纖維復合結構材料、0.5mm超薄浮法玻璃、3兆瓦風力發電葉片、環保型輕工機械等一大批居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與裝備。正在研發和推廣高性能低熱硅酸鹽水泥(高貝利特水泥)制備技術、混凝土耐久性關鍵技術、衛星用復合材料結構件制造技術、高檔飛機風擋玻璃制造技術、抗菌凈化空氣及產生負離子的功能材料生產技術、浮法玻璃高效節能關鍵技術、高性能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關鍵技術、陶瓷磚綠色制造關鍵技術、節能型復合墻體制造技術、環保型裝飾裝修板材制造關鍵技術、綠色建筑材料標準和評價技術、工廠化節能省地型房屋等成套技術。
企業建設2007年12月*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以下簡稱三部門)確定為國家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集團公司按照三部門的要求和集團創新型試點工作的整體安排,成立了創新型試點企業建設工作機構,明確了重點開展科技、管理、人才和文化等四個方面的創新試點工作。通過開展創新型企業建設,*建材集團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管理創新成果顯著,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取得初步成效,學習型企業的良好文化氛圍更加濃厚。集團公司積極做好創新型試點企業建設的階段性總結,形成長效機制、持續推進集團創新型企業建設工作,使集團創新型企業建設工作扎扎實實地不斷邁出新步伐,登上新臺階。
2010年7月23日,*建材集團繼2008年業績首次進入A級企業行列后,2009年再次被評為A級;2007-2009年第二任期業績考核結果A級,第二任期被授予“業績優秀企業”稱號。
2010年,*建材集團宋志平、彭壽、任桂芳三位同志榮獲“全國勞動模范”。
2009年6月,*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同時擔任國藥集團外部董事長。
2009年3月,*建材力推行業重組合資設立北方水泥。
2009年2月,*建材在香港聯交所向全球配售近3億股H股、募集資金23.4億港元。
2008年12月,*建材集團援建的都江堰水電十局醫院竣工,是災區*竣工并投入運營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
2008年7月,玻璃纖維全球規模較大14萬噸生產線投產,總產能達到90萬噸,躍居世界*。
2008年7月,浙江三獅集團國有股權劃入集團。
2008年2月,華光集團、中聯玻璃劃轉進入*建材集團獲國資委批準。
2007年9月26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12月,*建材集團與洛玻集團實施戰略合作。
2006年8月,瑞泰科技*耐火材料公司成功上市。
2006年7月1日,我國建材行業的兩大巨頭*建材集團與安徽海螺集團舉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暨徐州公司交接簽字儀式。
2006年6月30日,*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成立揭牌。
2006年3月,發起設立的*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2005年11月,*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董事會成立。
2005年11月,*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成立。
2005年1月,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文件精神,*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和*輕工業機械總公司兩家中央大型企業重組進入*建材集團。
2004年2月18日,*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與*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在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聯合成立*建材技術中心暨北京凱盛建研建材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揭牌儀式。
2003年,列入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企業集團。
2003年4月16日,更名為*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簡稱“*建材集團”)。
2002年7月16日,中新集團召開戰略研討會,宣布進行重大業務重組.重組后,中新集團下設北新集團等八大業務平臺,并實施母子公司管理體制。
2000年11月3日,建設部批準,將國家建材局所屬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劃歸中新集團。 2000年7月6日,*凱盛國際工程公司成立。
1999年10月7日起,國家計委、財政部批復,將國家建材局管理的涉及26億元人民幣的中央級撥改貸資金轉資本金分四次劃轉中新集團。
1999年6月28日,*聯合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1999年5月20日,國家科技部、國家經貿委批復,將國家建材局所屬秦皇島玻璃工業研究設計院等8個科研機構劃歸中新集團。
1999年4月16日,發起設立*化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4月22日*化建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3月8日,更名為*新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
1999年1月2日,國家建材局管理的*無機材料科技實業集團公司(現改名為“*復合材料集團公司”)和*建材及設備進出口公司并入中新集團。
1999年1月2日,與國家建材局脫鉤。
1998年,列為直屬中央管理的163家重點企業。
1997年5月30日,全資子公司北新集團*發起設立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6月6日北新建材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1996年3月27日,全資子公司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520戶大型企業集團。
1994年3月9日,中新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江澤民同志為集團公司題詞:“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多做貢獻”。
1991年12月14日,列入國家首批55家試點企業集團。
1987年10月26日,經國家計劃委員會批準,實行國家計劃單列。
1984年1月3日,公司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
1980年3月18日,*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組建。
1979年,鄧小平同志視察紫竹院新型建材試驗房屋,指示:要盡快把新型建筑材料生產工廠建起來。
總經理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投資發展部、企業管理部(法律事務部)、審計部、資產管理部、科技管理部、國際合作部、黨委工作部(企業文化部)、紀檢監察室。
管理團隊宋志平董事長、黨委書記
男,漢族,中共黨員,歷任北京新型建筑材料總廠廠長,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建材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F任*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醫藥集團總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長。
姚燕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女,漢族,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籍貫上海。歷任*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房建所所長、院長助理、水泥與新型材料研究所所長、院長,*建材集團副總經理,F任*建材集團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任*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
郝振華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籍貫河北邢臺。歷任國家建材局辦公室主任,國家經貿委管理局專職黨委副書記,國資委管理局副局長兼臨時黨委副書記。現任*建材集團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郭朝民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籍貫江蘇句容。歷任*新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處長,計劃財務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兼投資發展部經理,F任*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許金華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總法律顧問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籍貫北京。歷任北京市建材企業黨委副書記,國家建材局處長,*新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企業管理部經理。現任*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總法律顧問。
馬建國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籍貫山東濟南。歷任江蘇無錫市印染廠黨委書記,共青團無錫市委書記,無錫崇安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連云港市副市長。現任*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劉寶瑛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安徽濉溪人。歷任洛陽玻璃廠黨委副書記,*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F任*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黃安中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籍貫江蘇海門。歷任*建材及設備進出口公司(現公司更名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進出口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黨委書記。現任*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兼任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武吉偉總會計師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籍貫陜西,歷任中油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資產部副經理、經理、總經理助理,*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正處級干部、副總會計師,*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中心總監。現任*建材集團總會計師。
公司資質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中央企業董事會試點企業
國家首批試點企業
集團國家重點扶持的520戶大型企業直屬
中央管理的163家重點骨干企業
2006年度*優秀誠信企業
2007年榮獲“較具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獎
2007年名列*陽光財富企業榜
2008年起,位居*建材五百強企業首位
2009年*建材集團技術中心名列*技術中心第5名
2010*企業500強第71位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243名。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