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指定網站、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報名和調劑指定網站。教育部學歷查詢網站。
學歷在線驗證報告。學歷認證,畢業證書查詢,學歷查詢,在線驗證。
2001年12月19日高等教育學歷查詢系統開通
2002年02月25日教育部領導批準中心數據倉庫建設方案
2002年03月05日教育部啟動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圖像采集工作
2002年05月16日*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注冊開通
2002年06月27日中心啟動數據倉庫一期建設
2002年09月27日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個人信息查詢系統通過有關部門的鑒定并開通
2003年05月07日學信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批準成立
2003年06月10日與有關單位聯合舉辦“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活動
2003年09月22日*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取得經營許可證
2003年10月完成1991年以來高等教育學歷數據庫的建設
2004年06月中心啟動數據倉庫二期建設
2004年05月10日與有關單位聯合舉辦“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活動
2004年07月19日教育部與公安部聯合召開“關于嚴厲打擊網上學歷造假新聞發布會”
2004年09月07日全國碩士研究生網上報名系統通過*軟件評測中心的壓力測試
2004年10月08日200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正式報名
2005年01月05日開通學信人才頻道,提供1991年以來的學歷查詢
2005年02月開通學歷電子注冊辦公系統及新生名單核對系統
2005年05月10日開通“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2005年05月26日中心啟動數據倉庫三期建設
2006年03月10日開通內地(祖國大陸)高校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
2006年06月開通“出國頻道”
2006年07月*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并入學信網,域名變更為(公網)和(教育網)
2006年10月中心啟動數據倉庫四期建設
2006年11月開通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
2006年12月10日中心開通就業頻道,原學信人才頻道整合到就業頻道中
2007年05月14日“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開幕
2007年08月05日《大學·職場》電子雜志創刊,提供免費下載。
2007年08月17日“出國頻道”更名為“國際教育在線”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正式報名
2007年11月01日中心開通學信就業平臺和簡歷在線驗證標識
2007年12月01日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新生學籍查詢系統正式開通
2008年01月08日陽光高考招生信息發布及管理平臺正式啟用
2008年04月05日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網上調劑正式開始
2008年04月28日陽光高考咨詢室正式開通
2008年05月04日《陽光高考考生與家長電子讀本》正式上線
2008年05月12日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活動開幕
2008年07月22日“學歷在線電子注冊”功能正式開通
2008年09月18日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預報名
2008年10月05日《校園》半月刊電子雜志正式出版
2008年10月07日全國普通高校學籍學年電子注冊工作正式啟動
2008年10月10日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正式報名
2008年11月18日“數據倉庫五期建設”正式啟動
2008年11月25日“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和“在線驗證系統”正式開通
2008年12月10日“全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信息管理平臺”正式啟用
高職>“學信就業”平臺
(校園招聘GPS)是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為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含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人才頻道和學信就業的基礎上,全新開發的由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校園招聘網絡平臺。它針對不同類型的用戶需求,提供分層次、模塊化差異服務;平臺獨具創新的校園招聘三步驟服務,從學科專業角度,科學指導用人單位篩選目標高校(校園招聘招聘導航功能),并通過定向招聘通道(校園招聘招聘定位功能),將招聘信息迅速、有效地傳遞到目標高校的畢業生,實現單點發布、定向匹配招聘的智能效果,從而構建起暢通的全國網絡校園招聘一體化服務體系。
“學信就業”平臺既是教育部、各省教育廳和高校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平臺,也是面向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平臺,還是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畢業生就業工作電子政務平臺。它依托全國高校招生信息資源和學籍學歷信息資源,為用人單位提供科學、權威的信息服務,除獨具特色的校園招聘服務外,還提供學歷查詢、簡歷管理、短信等功能。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教育部直屬的事業單位,是從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和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機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簡稱“學信網”)于2002年注冊并開通,由中心主辦、中心成立的學信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承辦。“學信網”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查詢*網站;是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活動指定網站;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報名指定網站;也是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的電子政務平臺;2006年躋身*教育類網站排名*。
首頁左邊“本人查詢”——進入登陸頁面,如果沒注冊過,需要注冊一下,填寫自己的身份信息,需要手機短信驗證。注冊好之后登陸,就可以查詢了。學歷信息、學籍信息也可以查詢。
“套號學歷”就是找一個跟你同名同姓的畢業生,克隆一模一樣的畢業證、學位證。2013年1月初,網上出現一批打著辦理“套號學歷”的販子,稱可辦理“克隆學歷”,不僅是全國統一招生錄取的正規學歷,而且還能通過教育部指定的“*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查詢。
販子們表示,由于*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存在致命的漏洞,才給了他們這些人可乘
之機。“承接全國學生信息網上可查詢的各類學歷套號,費用2000元,與真學歷相同。”
*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站工作人員證實,2001年以前,*所有高等院校畢業生的信息都沒有在網上公布,現有“學信網”上的這部分信息,都是后來補加到網上的,“之前的信息本就不全,造成2001年之前的畢業生身份證信息和個人照片均缺失,現在即使想加也加不上了。”
學信網的工作人員稱,學籍的相關信息在他們的數據庫中是保密的,不清楚學歷販子是如何查詢到的,“數據庫里面雖然有,但我們*不會對外提供查詢方法。”
這名人員介紹,1994年到2000年已是統一印制學歷證書,已有防偽手段,“證書的紙透光看有水印,紙張上的油墨,用紫光燈照有熒光反應。證書的邊框,看起來像條線,但放大看之后,是由縮微字母組成”。對于2001年以前的學歷,建議單位人力資源部門通過“學信網”查詢后,較好再對證書進行防偽辨別。
2004年7月教育部發布教學25號公告,把學信網作為*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查詢指定的*網站;2005年1月開通學信人才頻道;2005年5月開通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并每年舉辦“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周”活動;2006年1月開通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2006年6月開通國際教育頻道;2006年7月*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變更域名,成為學信網的研招頻道;根據美國alexa網站2006年公布的動態排名,學信網已躋身*教育類網站*位置;2007年1月開通就業頻道,原學信人才頻道整合到就業頻道,2007年4月開通校園頻道。
2004年起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開始試行新生學籍電子注冊。
2007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暫行辦法》。
2008年開始實行普通高校學籍學年電子注冊。
高等學校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和學年電子注冊是完善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強高等學校招生行為監督,加強高校學生管理,保障高等教育改革健康發展的需要,實現對普通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全過程的規范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完整的高校學生數據信息庫。學籍電子注冊與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相銜接,經過學籍電子注冊的學生獲得的畢業證書才能進行學歷證書電子注冊。
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是指高校通過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在網上核對新生錄取信息,包括:考生號、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證號、入學年月、錄取院校、專業,層次(本科、專科<高職>、預科),錄取類型(統考、單招、保送等)。復查合格的方可取得學籍。
學年電子注冊是在高校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基礎上,對在校學生新學年學習資格的認定,注冊內容包含各年級在校生新學年學籍注冊、上一學年學籍變動及獎懲等情況。具體包括:①學籍狀態:注冊學籍、暫緩注冊、保留學籍、預科轉正、休學(分病休、其他兩類);②學籍變動:升級、跳級、留降級(重修)、轉學(入、出)、轉專業、專升本、本轉專、復學;③學籍注銷:退學、取消學籍、開除學籍、死亡等及其他原因;④學籍記載:獎勵級別及名稱、處分種類及原因;輔修專業證書、肄業證書、學習證明。
高校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應于每年的11月底前完成,學年電子注冊應于10月底前完成。注冊的學籍信息通過*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對學生提供查詢。
中心受教育部委托,建立了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信息數據倉庫。截至2012年初,數據倉庫累積各類數據總量已超過6億,且仍在不斷增長中。其中包括:
報名數據:碩士研究生(2006年以來)及普通本專科(2000年以來)的報名數據累計10338萬人次;
報名照片:碩士研究生(2005年以來)及普通本專科(2009年以來)的報名照片累計3665萬張;
成績數據:碩士研究生(2000年以來)的入學考試成績及普通本專科(2000年以來)的高考成績數據累計10743萬人次;
錄取數據:博士、碩士研究生(2001年以來)、普通本專科(1999年以來)、成人本專科(2000年以來)、網絡教育(2004年以來)的錄取數據累計10827萬人次;
學籍數據:博士、碩士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網絡教育等高等教育當前在校學生的學籍數據3786萬人次;
學歷數據:各類高等教育畢業生1991年以來的學歷數據累計9489萬人(包括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網絡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文憑考試);
學歷照片:各類高等教育畢業生2002年以來的學歷照片累計8605萬張(包括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網絡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文憑考試);
助學貸款:2001年以來的國家助學貸款數據195萬人次;
就業數據:碩士研究生及普通本專科2004年以來的就業數據3232萬人次。
普通高等教育五大學歷教育是國家教育部較為正規且用人單位較為認可的學歷教育,學歷代碼和學歷層次也是按照上述順序所編。
普通高等教育類別
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
研究生(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學士學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普通專升本)、全日制
普通專科(高職).這五大類學歷教育是國家教育部較為正規且用人單位較為認可的學歷教育,學歷代碼也是按照上述學歷層次所編。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代碼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從高到低依次為:博士學歷證書代碼(01) 、碩士學歷證書代碼(02)、第二學士學位學歷證書代碼(04)、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歷代碼(05)、普通全日制專科(高職)學歷代碼(06)
普通高等教育證書編號
注明:學習形式為普通全日制的學歷證書前五位數字為各個大學的名稱代碼,第六位為(1),(1)代表就是普通全日制學習形式,第七位到第十位的數字代表畢業年份,第十一位到第十二位為學歷層次代碼,較后六位數字為學校畢業順序編號。一共18位。
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是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學籍學歷電子注冊工作的政務平臺。該平臺將高校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在校生學年電子注冊和畢業生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管理等功能結合在一起,實現高校學生全程網絡化管理。
學籍學歷信息同時面向學生和社會提供查詢服務。
平臺用戶包括高校、省級、教育部三級學籍學歷管理部門,每級包含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網絡教育四種類型的管理用戶。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