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森林公園,皇藏峪景區官網。蕭縣皇藏峪旅游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皇藏峪景區官網。蕭縣皇藏峪旅游景區。
蘑菇地鍋雞、皇藏峪蘑菇雞、瘦肉山藥炒木耳、蠔油蘑菇、茶樹菇栗子雞、蔥爆牛肉絲、地鍋雞、香椿芽。皇藏峪蘑菇雞由皇藏峪野生蘑菇和本地土公雞燒制而成,,有“看皇藏峪原始森林,品天下*美味”之勝名。
文化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明朝兩淮運同薊門許一誠、清朝進士陳觀國、民國知縣賴以平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親臨皇藏峪并賦詩。著名政治家康有為于1917年春在徐州小住時,為實現多年的夙愿,曾專程來皇藏峪游覽,寺僧以鹽腌香椿芽款待他,令他感慨良久。他回憶起劉邦當年落難此峪時,曾以香椿芽沖饑,并留下“但愿香椿長春”的祝語,就以《詠香椿》為題寫下了詩句。自此以后,皇藏峪香椿芽作為佳肴,更加身價超凡,名揚四方。在天門寺白馬王墓南側絕壁上有一首回文詩,全文是:前來翠靄積煙村,興觸詩人醉灑樽。懸澗水聲琴入韻,列屏山景畫留痕。泉飛帶雨穿虹架,樹曲盤崖抱石吞。天接路高登步步,煙云起落碧當門。倒讀則是:門當碧落起云煙,步步高登路接天。吞石抱崖盤曲樹,架虹空雨帶飛泉。痕留畫景山屏列,韻入琴聲水澗懸。樽酒醉人詩觸興,村煙積靄翠來前。正讀時各刪去每句前兩字,就成了下面兩首回文詩:翠靄積煙村,詩人醉灑樽。水聲琴入韻,山景畫留痕。(其二)帶雨空虹架,盤崖抱石吞。路高登步步,起落碧當門。后人仰慕賴以平的文采,將這首回文詩刻到了絕壁上,至今傳為美談。此詩是民國時期蕭縣兩任知縣賴以平所作,高度贊美了秀麗天門山水。然而絕妙之處不僅因為它是通體回文詩,而且正讀、倒讀時各刪去每句前兩字,又成了兩首回文詩,堪稱回文詩中的絕品。2010年8月,擁有50多年歷史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選址成立創作基地。該館在全國只設立3個書畫創作基地,包括廣州基地、內蒙古基地和蕭縣基地。建成后的蕭縣皇藏峪創作基地將以藝術創作、書法培訓、切磋交流為活動內容。
1982年,經安徽省政府批準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生態自然保護區。1987年,批準為安徽省*批21個風景名勝區之一。1992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7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2008年10月,正式通過國家旅游局組織專家進行的*4A級風景區評審。2010年被國家旅游局和國家林業局聯合認定擁有全國*古樹群落。2014年10月皇藏峪景區獲頒*攝影創作基地。2014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論壇,皇藏峪景區被授予全國“*潛力旅游度假目的地”稱號。2015年皇藏峪旅游景區成為安徽省旅游協會自駕游與露營分會會員單位。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即瑞云寺景區、天門寺景區、櫻桃溝景區、竹林寺景區和倒流河遺址區。景區于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審定為*森林公園,2000年被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是國家AAAA級景區。景區內有地球同緯度保存*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動植物種類繁多,總面積20平方公里,山、水、泉、澗等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小氣候明顯,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稱。
人文景觀瑞云寺
據《江南通志》載:瑞云寺原名登云寺,傳說列國時魏人范睢避難逃往秦,更名張祿,扶秦振興,功名赫赫,秦滅范睢隱于此山,放蕩無骸,吟詩作賦,后人取其前半生登云之意,故將寺命名為登云寺”,楚漢相爭時,劉邦藏身與此。共有房屋99間,經歷代戰亂焚毀現存53間,為三進三出院落,1984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寺院。
天門寺
元至正年間,禪僧靜本等愛其地幽深僻,在此開山建寺,因是山東南之谷號天門,遂命寺名曰:“天門寺”。明宣德四年,知州楊秘重建,更名為“天門禪院”。
烈士陵園
蕭、宿、銅、靈邊區烈士陵園,2007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觀景峰
觀景峰海拔高度384米,立其巔可覽皇藏峪中全景,春天萬物復蘇,滿山翠綠欲滴,微風吹拂,樹枝輕搖,猶如九龍相戲。寺院的紅瓦更加鮮明,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夏季酷暑難耐,這里涼風習習,微風拂過綠海,林濤聲聲,碧波蕩漾。秋天最為醉人,野果飄香,萬紫千紅,,隆冬,蒼松翠柏,綠意盎然,雪花飄過,如詩如畫。詩云:躬身馱背步拜山,汗顏濕衣立峰巔。五彩疊彰不思歸,如臨仙界入畫間,故有此名。
仙人床
天然巨石,瑞云寺有一得道高僧法號“智愚”可能源自大智若愚吧,他每日早課后都要到這里吐納、打坐、休息,天天如此,久而久之,石成床形,高僧養生有道,141歲仙逝,為此送他一幅挽聯:“古稀雙慶,再過一度春秋,花甲重逢,又度三七歲月”,橫批:空空隨緣。
策馬來尋拔劍泉
公元前205年春夏之交,項羽率兵伐齊,久攻不下,劉邦借此機會親率56萬大軍攻打項羽的老巢彭城(徐州),項羽獲報,率3萬精兵星夜兼程突襲徐州,項羽一馬當先,所向披糜,殺得劉邦人馬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帶十余殘兵敗將逃到此處,饑渴難當,人困馬乏,其坐騎黃膘馬饑渴之急,前趴后蹬,石開泉涌,(故叫馬扒泉)戰馬急飲止渴,劉邦此時仍顧及自己的王者風范,人畜豈可同飲,怒氣沖天恨這畜性占了先機,怒拔寶劍摜向大石,誰知劍拔泉涌,一股清泉潺潺而出(故名拔劍泉),解了兵將之渴。皇藏洞劉邦兵敗彭城,帶殘兵敗將10余人來到此處,只見前面絕壁擋道,后有項羽追兵,面對此境劉邦仰天長嘆,“天亡我也!”環顧四周哪有藏身之處,忽然,峭壁上現出一洞,急帶殘兵攀入洞中,劉邦暗想此洞吾能尋得,項羽也非等閑之輩,不同樣能找到嗎?假有一巨石擋住洞口會更安全,這時突然一塊巨石從天而降,恰好擋住洞口,隨即不知何處來了好多蜘蛛把洞口剩余部分結上了網,這時項羽率眾軍士來到此處,兵卒四下尋覓,也找到此洞,稟于項羽道:“大王,該處有一洞,但蛛網未破,人不得入”。因山洞得眾生靈的庇佑,劉邦躲過此劫。螞蝦泉寺后院有一方井,最旱時水深也是一米余,且水位不再下降,解放初在此辦天門學校,可供數百人食用。水質甘洌潤滑清涼,當地人因雨后水漲時,如成堆螞蝦涌,故稱之螞蝦泉。桃花洞又稱“一線天”,那里簡直就是一處無人能入之境。傳說是金兵南侵之時,當地一位名叫“桃花娘子”的女英雄,率領當地人民抗金,后來在這絕谷之中,被金兵困住。“桃花娘子”為了不落入金兵之手,在“一線天”最險要的地方跳了下來。后人為了紀念她,就將“一線天”上面的洞叫作“桃花洞”。最奇的是在洞口有一株桃花,年年綻放,卻從不結果。其他景點皇藏峪共有景點七十二處:有漢高祖劉邦稱帝前為躲避秦追兵藏身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劍泉、蘇軾祈雪處、閔子祠、九龍潭、拔劍泉、仙人床、瑞云寺、三仙洞、碑林藝術館、仙人橋、龍泉庵、龍泉洞、果老洞瀑布、蕭宿銅靈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龍潭皎月、天門寺、蝙蝠洞、碑馱樹、桃花洞、天門寺瀑布、圣場寺、曬書場、洗硯池、硯墨泉、藏書洞等七十二處,每年陰歷三月十六景區內天門寺舉行大型廟會。森林景觀皇藏峪屬暖濕帶落葉闊葉林區,有地球同緯度保存*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據不完全統計,皇藏峪植物群落中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000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00多棵,森林植被種類以華北植物區系成分為主,同時混有相當數量亞熱帶樹種。皇藏峪里,千年古樹名木隨處可見,以古青檀群落、櫟樹群落、南京椴群落最為出名。皇藏峪的古櫟樹群落主要分布在塔林,整個群落占地約有130公頃,有千年以上古櫟樹470多棵。南京椴,為我國特有稀有樹種,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壞,已不易找到,在皇藏峪自然保護區皇藏洞至拔劍泉一線,有大小190多棵南京椴,平均胸徑40厘米,高度在15米以上。此外,在皇藏峪百斤崗和龍崗山南大約9.17公頃的山坡上生長著大量的黃連木,平均胸徑為26厘米,樹高13米左右,與黃檀、刺槐、杜梨等樹種形成落葉闊葉林群落。皇藏峪的玩童攀古樹,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長成人體形狀,很象一個光屁股的兒童在向樹洞掏鳥窩。千年古樹石破天驚,樹齡約1700年,高約19米,胸徑49厘米,特點:千年古青檀生于石縫之中,樹基報吞巨石,樹石相互支撐,令人驚嘆。位于瑞云寺大雄寶殿前瓜子黃楊樹齡約有1500年。俗話說“千年不大黃楊樹”,瓜子黃楊是一種常綠灌木,生長極為緩慢,一年只長一寸,俗稱“千年矮”。瓜子黃楊能長成大樹世間罕見,這么古老的瓜子黃楊,在華夏大地上僅有三棵:一棵在北京故宮皇帝家,一棵在山東曲府圣人家,另一棵在安徽皇藏峪僧人家。
皇藏峪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蕭縣,東靠津浦鐵路,西連淮北、永城,南接宿州,北鄰徐州,連霍高速、合徐高速公路橫穿其境,距徐州觀音機場60公里,總面積2273.33公頃。地理位置東經117°03′—117°06′,北緯34°—34°06′之間。
《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微時常隱芒碭山間,此山有皇藏河,漢高祖避難處。”這便是皇藏峪名字的由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地形地貌皇藏峪屬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巖山地,多溶洞、流泉和山石景觀,為山東古老丘陵向南的延伸,統稱龍崗山。*峰為平頂山,海拔389米,一般山峰高度在100-300米之間。山體多為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巖組成,上部陡峭,中下部平緩,土壤主要為褐色石灰土。皇藏峪的地貌為島狀殘丘,屬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巖山地,多溶洞、流泉和山石景觀。
氣候特征皇藏峪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850-900毫米。
生物資源皇藏峪森林公園以生態環境完整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人工側柏、刺槐、泡桐林為主體,有塊狀或小塊狀鑲嵌分布的五角機、黃連木、青桐、山杏、酸棗、棠梨、櫻桃、石榴等林分,地域廣闊,山川秀麗,農、林、水、土特產資源豐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異彩紛呈。園內有木本植物種,中草藥700多種,鳥類58種。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