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長春大學

介紹:

長春大學

首頁www.ccu.edu.cn

長春大學歡迎您。

長春大學首頁,致全體教師的一封信。緊急通知,長春大學,聲明。

院系設置/長春大學

本科部

學院專業名稱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工業設計
機械工程
車輛工程
工業工程
汽車服務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子信息工程
物聯網工程
國際教育學院電氣信息類(中外合作辦學) (自動化)
機械類(中外合作辦學)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外國語言文學類(中外合作辦學)(俄語)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網絡工程
軟件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園林學院園林
風景園林
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應用物理學
統計學
管理學院財務管理
工商管理
會計學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物流管理
外國語學院俄語(俄英雙語方向)
日語(旅游方向)
英語
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商務經濟方向)
金融學
金融工程
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文化產業管理
行政學院公共事業管理
政治學與行政學
美術學院繪畫
藝術設計
音樂學院音樂表演(聲樂方向)
音樂表演(器樂方向)
音樂表演(歌舞方向)
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
音樂學
萊弗士國際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
工商企業管理
多媒體設計與制作
航空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航空儀電)
飛行器動力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航空電子)
特殊教育學院特殊教育
藝術設計
繪畫
推拿
音樂

其中機械工程、工商管理是 “ 十二五 ” 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研究生部學術型碩士

學院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研究方向
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會計
財務管理
管理會計
審計學
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管理
企業戰略管理
企業運營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旅游管理旅游企業管理
旅游規劃與開發
生態旅游
旅游文化管理
技術經濟及管理項目管理
創新管理
投資經濟與管理
知識經濟與管理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精密加工與控制技術
智能磨削測控技術
激光加工技術
機械加工自動化
機械CAD/CAM技術
先進制造工藝及裝備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機械電子工程機電系統控制技術
機電液一體化應用技術
在線檢測理論與技術
液壓傳動及控制
數控技術
機械設計及理論現代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
機械可靠性設計
機械性能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
機械CAD/CAM/CAE技術
機器視覺及智能檢測技術
車輛工程汽車動態仿真與控制
混合動力汽車設計理論與控制技術
汽車系統動力學及其控制技術
汽車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工程食品科學食品酶工程
食品生物技術
食品微生物
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
食品營養與功能因子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大豆深加工理論與應用
谷物科學與加工技術
蛋白質化學與工程
油脂化學與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功能碳水化合物
膳食結構與營養改善
農產品加工與儲藏
農副產品加工及利用
音樂學院音樂學(東北師范大學聯合培養)藝術學
音樂學
舞蹈學
戲劇戲曲學
課程與教學論
美術學院美術學(東北師范大學聯合培養)國畫
油畫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東北師范大學聯合培養)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理學院數學(東北師范大學聯合培養)基礎數學
計算數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應用數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
物理學(長春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凝聚態物理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長春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專業型碩士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
控制工程

科研中心/長春大學

國家高等教育視障資源中心
在國際視障教育協會司庫、香港盲人輔導會行政總裁陳梁悅明女士的資助下,內地*國家高等教育視障資源中心于2004年9月7日正式在長春大學成立。資源中心的主要任務是人才培養、教師培訓、盲生隨班就讀和科學研究。提供視障學生學習所需的一切資源設施,為視障教育與國際倡導的“一體化教育”、“全納性教育”的接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豆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國家大豆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國家科委以《國成字【95】009號文》批準,依托"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開發研究中心"建立的*研究中心。經民政部批準承擔"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大豆及植物蛋白專業委員會"的職能和任務。"中心"主要從事大豆與農副產品深加工研究工作,"中心"行政關系隸屬長春大學,承擔長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薩滿文化研究中心
“長春大學薩滿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長春大學校屬處級研究機構,成立于2004年6月,隸屬于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薩滿藝術委員會。中心下設薩滿文化辦公室薩滿文化博物館、陳漢軍旗薩滿文化研究室、薩滿神諭研究室、薩滿藝術研究室、薩滿文化音像資料室6個機構。

辦學規模/長春大學

學校現有19個教學院部,50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學生15594人,其中本科生14622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共招收171人,畢業134人,在讀37人其中特殊教育學院,是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創辦的全國*所特殊教育學院,開創了我國視障、聽障和肢體殘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長春大學

建院以來,為社會培養了1700多名品學兼優的殘疾畢業生,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成為殘疾人事業的骨干。多人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全國優秀教師。有7名聽障學生被評為世界聾人美術家。有多人被評為省市“文明大學生”、“十佳大學生”。視障學生楚洪波曾獲“全國五四獎學金”,是全國*獲得“優秀學生干部”的殘疾大學生。特教學院學生多次代表國家參加殘奧會、殘亞會和遠南運動會等國際賽事,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祖國和學校爭得很多榮譽。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目前,學校固定資產總值5.35億元;圖書館是吉林省先進圖書館,紙質藏書141萬冊;校舍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21萬平方米;學校體育運動場館總面積5.35萬平方米。

近年來,學校實施了一系列新建、改建工程,整體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為全校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建成了設計先進、功能齊全的6.9萬平方米綜合教學樓,成為長春市南大門的一道亮麗風景。學校有五個展館:特殊教育展覽館、國家大豆深加工技術成果展館、薩滿文化博物館、生物標本展館、姚俊卿書法藝術展館。

教學成果/長春大學

教學成果顯著。在國家和省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國家二等獎2項,省級獎15項。學校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在教育部第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共有7項成果獲獎。在吉林省高校教育技術成果獎評選中,有42項成果獲獎。在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美展中,我校教師的油畫作品獲得一項銀獎,一項銅獎。學校現有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優秀課程28門。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

學校現有3個*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大豆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國家高等教育視障資源中心。1個省級重點學科:機械制造及自動化;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農產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薩滿文化吉林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特殊教育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校級研究所,11個校級重點學科。

學校承擔*項目55項,省市級項目62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社會科學基金15項,科研經費總額5100余萬元。科研成果獲各類獎項18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累計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267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45部。

農產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在生物工程領域取得了一批自主創新的重大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2項,其中美國授權發明專利1項。“從高溫豆粕中提取高純度大豆低聚肽”、“高純度異黃酮”等9種技術和產品,被國家評為 “優秀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企事業委托及成果轉化項目共70余項,如“高低溫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異黃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等3項專利轉讓給吉林省松原市泓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辦學特色/長春大學

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經歷了辦學層次的升降,專業科類的調整,隸屬關系的改變,學校名稱的變更。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輸送了4萬多名優秀人才,在服務地方、貢獻社會的同時,不斷贏得了自身的發展與壯大。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形成了“知行合一,誠信至善”的校訓;形成了“同德、同心、同濟,奮斗進取,務實求強”的校風;“嚴謹、嚴肅、嚴格、言傳身教,育人精良”的教風;“勤學、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的學風。確立了立足吉林,服務吉林,面向全國,在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中謀生存、求發展的辦學原則。明確了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整體實力和學科水平達到省內一流綜合性教學型大學的發展目標。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形成了以“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核心內涵,體現青年學生時代風貌的“團風”精神,受到團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表彰與肯定,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有效法寶。二是首創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創建了中國殘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填補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空白。

現任領導/長春大學

黨委書記

朱勇征

校長

潘福林

黨委副書記

陳忠禮

副校長

門樹廷

副校長

史美君

副校長

李占國

學校簡介/長春大學

長春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這里曾是 1938 年偽滿洲國*學府長春建國大學的校址。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這里創辦了長春工業會計統計專門學校,隸屬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 1954 年國家院系調整時,改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長春工業計劃經濟學校,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 1958 年學校下放吉林省,改為長春冶金專科學校。 1983 年改為吉林機電專科學校。 1987 年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由原吉林科技大學、吉林機電專科學校、長春外國語專科學校、長春職業大學 4 所學校合并,組建成新的長春大學,李鵬同志為學校題詞:“立足地方,面向未來”。1997年學校順利通過了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6年學校取得了國家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成績。

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經歷了辦學層次的升降,專業科類的調整,隸屬關系的改變,學校名稱的變更。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輸送了4萬多名優秀人才,在服務地方、貢獻社會的同時,不斷贏得了自身的發展與壯大。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形成了“知行合一,誠信至善”的校訓;形成了“同德、同心、同濟,奮斗進取,務實求強”的校風;“嚴謹、嚴肅、嚴格、言傳身教,育人精良”的教風;“勤學、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的學風。確立了立足吉林,服務吉林,面向全國,在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中謀生存、求發展的辦學原則。明確了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整體實力和學科水平達到省內一流綜合性教學型大學的發展目標。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形成了以“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核心內涵,體現青年學生時代風貌的“團風”精神,受到團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表彰與肯定,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有效法寶。二是首創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創建了中國殘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填補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空白。

學校下設17個教學院部,46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農、法、醫、管理、經濟、教育九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學生14717人(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留學生)。
學校固定資產總值5.4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2億元;圖書館是吉林省先進圖書館,藏書147萬冊;校舍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21萬平方米;學校的體育運動場地總面積5.35萬平方米。
近年來,學校共投資2.08億元,實施了一系列新建、改建工程,整體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為全校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建成了設計先進、功能齊全,東北地區高校單體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綜合教學樓,成為長春市南大門的一道亮麗風景。學校有五個展館:特殊教育展覽館、國家大豆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展館、薩滿文化博物館、生物標本展館、姚俊卿書法藝術展館。總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

學校牢固樹立教師資源是高校*人力資源的觀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現有專任教師707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318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占60.5%;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567人,占80.2%。獲得國家和省、市級以上各種大稱號的教師63人次,其中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3人;省高級專家4人;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兼職碩士生導師31人。

學校外事和國際文化交流工作連續10年被吉林省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在開放式辦學思想指導下,充分利用國際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我校是教育部首批審定的允許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等學校,先后接收了美國、俄羅斯、韓國等國的留學生和短期研修生來校學習。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11個國家的38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交流關系,開展了一系列項目間的交流與合作。與新加坡萊佛士教育集團聯合創辦了長春大學萊佛士學院。近年來,先后聘請了105人次外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任教,并選派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管理干部出國訪問和留學深造。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素質教育為中心的原則,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作為根本任務,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務實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目前,學校共有各類學生社團組織86個,課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滿足了學生多層面的興趣愛好。學校已連續舉辦14屆青年文化藝術節和校園文化列車大型校園文化系列活動等,為青年學生展示才華、拓展素質、提高能力創造了條件,搭建了平臺。學生在國家和省市校園文化活動競賽中屢創佳績,獲得2005年全國*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學校連續11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近幾年,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中共獲得全國銀獎1項,銅獎4項,并多次被評為挑戰杯競賽全國優秀組織單位。

學校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學校黨委被長春市委授予先進黨委稱號,學校被長春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在歷年長春市高校文明杯競賽中獲得多項獎勵,學團工作、安全保衛、綜合治理、軍民共建、統戰工作、工會工作、婦女工作、關工委工作等連年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作為“團風”的故鄉,學生先進事跡層出不窮,多次受到國家和省市的表彰。“團風”事跡宣講團成員曾受到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團風”志愿者協會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百個優秀志愿服務集體”和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2007年,在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我校《依托“團風”精神有效載體,引領青年學子健康成長》榮獲二等獎。

改革中崛起的長春大學,以嶄新的形象、迅猛的發展勢頭和較好的人才培養質量,贏得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與廣泛認同。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校師生員工牢牢把握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難得歷史機遇,秉承“知行合一,誠信至善”的校訓,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塑造品牌,朝著具有鮮明特色、整體實力和學科水平達到省內一流綜合性教學型大學的發展目標闊步邁進。

師資力量/長春大學

學校牢固樹立教師資源是高校*人力資源的觀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學校現有教職工2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905人,其中正高級97人,副高級292人,教授107人,副教授327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721人。獲得國家和省級以上各種榮譽稱號的教師68人次,其中有省社會科學院副主席1人,中組部直管專家2人,省政府第三屆決策咨詢委員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吉林省優秀教師2人,吉林省管優秀專家1人、吉林省高級專家4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9人,省拔尖創新人才12人,省教學名師3人,省主講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兼職博士生導師4人,兼職碩士生導師63人。

學校標志/長春大學

校訓的形成

2005年9月30日,學校下發了《中共長春大學委員會、長春大學關于開展校訓征集活動的通知》,擬定了校訓征集的宗旨、要求等事宜,動員全校廣大師生和校友積極參與征集活動。2006年3月27日,第七次校長辦公會議對征集的作品進行了研究和評定,較后初步擬定學校校訓為“知行合一,誠信至善”。

校訓內涵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明陽提出的。知,是指應掌握的專業理論與素養;行,是指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對于學校來講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理論水平較高和實踐能力較強,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對于師生來講要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技能運用到教學和實踐中去,堅持身體力行,做到知行統一,學有所用,不斷地發展自己,超越自己,奉獻社會,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誠信”即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中將“誠”定義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道德范疇;“信”就是信義、信譽、信用、信任、信賴。“誠”和“信”一脈相承,以誠待人,以信立世,傳承文明,治學育人,追求完美,是思想和行動達到的*境界。“至善”出自《四書》的《大學》,“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親民,皆當止于至善”。強調通過追求“至善”的實踐而不斷進取,以達到*境界,寓示長大人做人、做學問、干事業追求盡善盡美,永不無止境。

校徽的形成
按照學校的要求,學校辦公室于2005年下半年面向全校師生廣泛征集校徽的設計方案,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收集到各類作品50余件。2006年3月27日,經第七次校長辦公會議審議并初步確定了現在的校徽圖案。

校徽內涵
新校徽在原有圖案上增加了一個火炬圖標,熊熊燃燒的火炬象征著長春大學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事業,同時也象征著長大人薪火相傳、再接再厲的精神追求。新校徽以紅色為主色,寓示著長大人火熱的激情;藍色為襯色,彰顯了學校精神的厚重與理性。“CCU”是長春大學英文名稱的縮寫,是長春大學國際化的象征,更是長春大學走向世界的標志。

歷史沿革/長春大學

1946年長春大學農學院。
1949年長春工業會計統計專門學校。
1952年東北工業會計統計專科學校。
1954年長春工業計劃經濟學校。
1958年長春冶金專科學校。
1960年長春冶金專科學校。
1962年吉林省工業學校。
1970年吉林省機械工業學校。
1983年吉林機電專科學校。
1987年長春大學。

領導題詞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