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科學技術協會

介紹:

科學技術協會

首頁www.cast.org.cn

學術動態,主席,新能源,學術會議。學術期刊。

行業信息,能源行業。

科協體系/*科學技術協會

代表大會全國領導機構科協一大

全國代表大會和它選舉產生的全國委員會是*科學技術協會全國領導機構。

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全國委員會召集。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和選舉辦法由常務委員會決定,其代表經全國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協會及有關方面民主協商,選舉產生。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

全國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決定*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二、審議和批準全國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制定和修改*科學技術協會章程;

四、選舉產生全國委員會;

*科協九屆四次全委會議

*科協九屆四次全委會議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全國委員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常務委員會召集,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主席、副主席和常務委員;

三、審議*科學技術協會年度工作報告;

四、決定授予榮譽職務;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常設機構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

全國委員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領導*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實施全國委員會確定的任務,批準全國委員會委員的變更、增補或撤銷,會員的接納、退出或處罰;決定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調整,并提交全國委員會會議批準。

常務委員會會議一般每半年舉行一次,由主席召集,也可由主席委托副主席召集。

常務委員會下設書記處。書記處由*書記和書記若干人組成,人選由主席提名,經常務委員會通過。書記處在常務委員會領導下主持*科學技術協會的日常工作。

常務委員會設置若干工作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協助審議需經常務委員會審定的有關事項。

常務委員會根據需要,聘請成就卓著的科學家為*科學技術協會顧問。

組織體制

常務委員會專門委員會

*科協第九屆常務委員會設置的專門委員會有:組織建設專門委員會、學術交流專門委員會、科學技術普及專門委員會、決策咨詢專門委員會、人才與繼續教育專門委員會、企業自主創新專門委員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青年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國際合作與對外聯絡專門委員會

全國學會

全國學會是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程技術及相關科學的學科組建或以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和普及為宗旨的社會團體。

據2018年3月*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科協所屬全國學會210個,其中業務主管的全國學會189個,*科協團體會員192個。*科協團體會員中,理科學會42個,工科學會76個,農科學會15個,醫科學會26個,交叉學科學會33個。

全國學會
*數學會
*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動力工程學會
*體育科學學會
*物理學會
*水利學會
*慣性技術學會
*毒理學會
*力學學會
*內燃機學會
*風景園林學會
*康復醫學會
*光學學會
*工程熱物理學會
*電源學會
*免疫學會
*聲學學會
*空氣動力學會
*復合材料學會
中華預防醫學會
*化學會
*制冷學會
*消防協會
*法醫學會
*天文學會
*真空學會
*圖象圖形學學會
中華口腔醫學會
*氣象學會
*自動化學會
*人工智能學會
*醫學救援協會
*空間科學學會
*儀器儀表學會
*體視學學會
*女醫師協會
*地質學會
*計量測試學會
*工程機械學會
*研究型醫院學會
*地理學會
*標準化協會
*海洋工程咨詢協會
*睡眠研究會
*地球物理學會
*圖學學會
*遙感應用協會
*卒中學會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
*電子學會
*指揮與控制學會
*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古生物學會
*計算機學會
*光學工程學會
*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海洋湖沼學會
*通信學會
*微米納米技術學會
*技術經濟學會
*海洋學會
*中文信息學會
*密碼學會
*現場統計研究會
*地震學會
*測繪地理信息學會
*大壩工程學會
*未來研究會
*動物學會
*造船工程學會
*衛星導航定位協會
*科學技術史學會
*植物學會
*航海學會
*生物材料學會
*科學技術情報學會
*昆蟲學會
*鐵道學會
國際粉體檢測與控制聯合會
*圖書館學會
*微生物學會
*公路學會
*農學會
*城市科學研究會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
*航空學會
*林學會
*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細胞生物學學會
*宇航學會
*土壤學會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
*兵工學會
*水產學會
*工業設計協會
*生物物理學會
*金屬學會
*園藝學會
*工藝美術學會
*遺傳學會
*有色金屬學會
*畜牧獸醫學會
*科普作家協會
*心理學會
*稀土學會
*植物病理學會
*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
*生態學學會
*腐蝕與防護學會
*植物保護學會
*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環境科學學會
*化工學會
*作物學會
*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自然資源學會
*核學會
*熱帶作物學會
*科教電影電視協會
*感光學會
*石油學會
*蠶學會

*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
*煤炭學會
*水土保持學會
*流行色協會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可再生能源學會
*茶葉學會
*檔案學會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能源研究會
*草學會
*國土經濟學會
*系統工程學會
*硅酸鹽學會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土地學會
*實驗動物學會
*建筑學會
*農業歷史學會
*科技新聞學會
*青藏高原研究會
*土木工程學會
中華醫學會
*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環境誘變劑學會
*生物工程學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
*科學探險協會
*運籌學會
*紡織工程學會
*中西醫結合學會
*城市規劃學會
*菌物學會
*造紙學會
*藥學會
*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晶體學會
*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中華護理學會
*知識產權研究會
*神經科學學會
*印刷技術協會
*生理學會
*發明協會
*認知科學學會
*材料研究學會
*解剖學會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會
*微循環學會
*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
*糧油學會
*病理生理學會
*檢驗檢疫學會
國際動物學會
*職業安全健康協會
*營養學會
*女科技工作者協會
*機械工程學會
*煙草學會
*藥理學會
*創造學會
*汽車工程學會
*仿真學會
*針灸學會
*經濟科技開發國際交流協會
*農業機械學會
*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防癆協會
*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
*農業工程學會
*振動工程學會
*麻風防治協會
*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
*電機工程學會
*顆粒學會
*心理衛生協會
*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
*電工技術學會
*照明學會
*抗癌協會
*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
*科技館發展基金會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反邪教協會
----------
地方科學技術協會

地方科學技術協會指。ㄗ灾螀^、直轄市)科學技術協會,市(地、州、盟)科學技術協會和縣(市、區、旗)科學技術協會。地方科學技術協會是*科學技術協會的地方組織,是地方同級黨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

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協會接受*科學技術協會的業務指導。市(地、州、盟)科學技術協會接受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業務指導。縣(市、區、旗)科學技術協會接受市(地、州、盟)科學技術協會的業務指導。省級以下(含省級)學會接受同級科學技術協會領導,業務上受相應的上級學會指導。

據2018年3月*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地方科協總計3141個,其中省級科協32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科協32個,地市級科協381個,縣級科協2696個。

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
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
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學技術協會
-------------
基層組織

科學技術工作者集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有條件的鄉鎮、街道社區等建立的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是*科學技術協會的基層組織。地方科學技術協會聯系指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基層組織。

據2018年3月*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科協擁有大量的基層組織,如鄉鎮科協(科普協會)3.1萬多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4萬多個、企業科協1.3萬多個、街道科協近8400多個、高?茀f550個。

科協機關

*科學技術協會機關部門設有辦公廳、計劃財務部、組織人事部、調研宣傳部、學會學術部(企業工作辦公室)、科學技術普及部、國際聯絡部、機關黨委、機關離退休干部辦公室等部門。

*科學技術協會直屬單位設有創新戰略研究院、*科普研究所、學會服務中心、信息中心、*科技館、青少年科技中心、企業創新服務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培訓和人才服務中心、科技導報社、機關服務中心、*科技會堂、新技術開發中心、*科學技術出版社等。

領導體制

*科學技術協會屬中直系統,由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中央政治局一位領導同志代表中央分管科協工作,國務院一位領導同志分工聯系科協工作,中央書記處每年聽取科協工作匯報。

組織成員

*科學技術協會實行團體會員制。學會和高等學校科協、大型企業科協等基層組織,符合條件的,經批準可成為同級科學技術協會的團體會員。學會和基層組織發展個人會員。

科協任務《*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第二章第六條至第十五條,對科協的任務作了規定:

第六條密切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宣傳*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

第七條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倡導學術民主,優化學術環境,促進學科發展,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第八條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參與科學論證和咨詢服務,加快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助力創新發展,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

第九條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第十條健全科學共同體的自律功能,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宣傳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培育科學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十一條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戰略、規劃、布局、政策、法律法規的咨詢制定和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建設*特色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

第十二條組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科技評估、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制、國家科技獎勵推薦等政府委托工作或轉移職能。

第十三條注重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發現培養杰出青年科學家和創新團隊,表彰獎勵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舉薦科學技術人才。

第十四條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發展同*國(境)外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為海外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提供服務。

第十五條興辦符合*科學技術協會宗旨的社會公益性事業。

文化傳統/*科學技術協會

形象標識

會徽

*科學技術協會會徽由古天象儀、航天器、齒輪、麥穗、蛇杖以及中文和英文標出的*科學技術協會名稱組成。

*科學技術協會會徽可在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懸掛,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制作成徽章佩戴。

標識

*科學技術協會標識圖案為雙面拓撲圖形,造型富于變化,富有動感。

舞動的絲帶寓意*科協是*共產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象征科協組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宣傳推廣科協標識,旨在通過大眾傳播給公眾留下簡明直觀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大幅度提升所代表組織的社會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科協宗旨

*科學技術協會的宗旨是:高舉*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資源,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認真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建議,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科學文化氛圍,堅定不移走*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建設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提供科技類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組織,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而努力奮斗。

精神文化

*科學技術協會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倡導創新、求實、協作、奉獻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

學術成就/*科學技術協會

學術交流

*科技政策論壇

*科技政策論壇由*科協常委會決策咨詢專門委員會主辦,*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承辦。

論壇每年舉辦一屆,自2012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六屆。

*創新50人論壇

“*創新50人論壇”是由*科學技術協會在2015年發起成立的,旨在搭建高端思想交流平臺,匯集國內外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企業創新等各界*人士和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問題進行研討交流,推動解決*創新發展有關問題,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謀劃策。

學術期刊

截至2017年4月,*科協主管期刊共481種。按規定應參加2016年度核驗的期刊為477種,實際參加核驗期刊475種,2種期刊未參加2016年度核驗。參加核驗的期刊中,473種經新聞出版廣電部門核驗通過,2種未通過(1種未通過主管單位審核,1種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緩驗)。

2016年度*科協主管科技期刊審讀“優”級期刊名單
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
世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英文版)*食品學報
病毒學報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土地科學
測繪學報
數理天地(初中)*學術期刊文摘
茶葉科學
數理天地(高中)*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城市發展研究
數碼影像時代*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地質論評
水產學報
*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地質學報
糖尿病天地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動物營養學報
天文愛好者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紡織學報
稀有金屬(英文版)中華創傷雜志
分子科學學報
系統工程學報
中華婦產科雜志
硅酸鹽學報
巖石礦物學雜志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海洋漁業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航空學報
漁業學報(英文版)中華神經外科雜志(英文版)
化學物理學報(英文版)宇航學報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健康世界
園藝學報(英文版)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解剖學報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礦床地質
*畜牧雜志
中華醫史雜志
 力學學報(英文版)
*電機工程學報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密碼學報
*公路學報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海洋工程(英文版)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貧困所致傳染。ㄓ⑽模*花卉盆景
中學生數學
氣象學報(英文版)
*農學通報
自然資源學報
生殖與避孕雜志(英文)*人獸共患病學報
作物學報
石油研究(英文版)*生物醫學工程學報(英文版)
作物學報(英文版)
國際合作

國際組織工作

國際科技組織交流工作

*科學技術協會作為*民間較大的科技組織,代表*科技界加入了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世界科技工程者聯合會(WFSW)等世界*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并組織*科學家參與未來地球計劃(Future Earth)、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等重大國際科學計劃,為*科技工作者及科技界搭建綜合高層的國際交流平臺。

*科學技術協會實施民間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項目(國際組織事務專項),支持學會參與國際科技組織的活動,通過支持學會推薦*科學家到國際組織任職,承辦、申辦國際組織重要工作,主動參與、承辦乃至發起國際科學計劃,申辦國際重要學術大會在華召開。

截至2014年底,*科協系統加入國際民間科技組織677個,國際科技計劃225項目。

工程師國際互認工作

*科學技術協會開展工程教育國際認證,推進工程師國際互認工作。2013年6月,*科協代表*被接納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據2018年3月*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目前*已開展認證工作的15個專業類中,*科協所屬全國學會獨立承擔了10個專業類的認證秘書處工作,并協同參與2個專業類的認證秘書處工作。【16】

聯合國咨商工作

*科學技術協會作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資商機構,聚焦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環境與氣候變化、通訊與信息技術等三大專門領域,參與聯合國體系的重大活動,圍繞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科學選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為聯合國提供咨商服務。

雙邊合作工作

據2018年3月*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科協與29國家的100多個對口科技組織簽署了雙邊合作協議和備忘錄。

*科協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科協中心工作,籌劃外事活動。舉辦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國際科學大師論壇、中俄工程技術論壇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的品牌項目。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等組織調研,并和沿線國家科技組織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通過“四國五方科學協會工作機制”等雙邊合作渠道,搭建區域性合作平臺,鞏固和深化與對口組織關系,推進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2015年,*科協與美國、日本、印度、斯里蘭卡、*、法國、德國、土耳其、捷克、俄羅斯、瑞典、芬蘭、荷蘭、巴西、日本、以色列、埃及等國家對應科技組織開展了高層互訪,深化拓展雙邊關系,推動雙邊具體合作。

港澳臺工作

*科協港澳臺工作主要開展對港澳臺青少年交流項目,推進內地與港澳臺在青少年科技活動、協同創新、學科發展等方面的合作。通過組織港澳臺學生參加“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港澳臺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活動月等活動,推動港澳臺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科協開展協同創新澳門論壇、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路演大賽、海峽兩岸暨港澳機器人協同創新論壇、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南京)訓練營等品牌活動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協同創新工作。

通過*科協與港澳臺科技社團之間高層互訪,邀請港澳臺科技組織高層參加*科協年會等學術交流活動,舉辦海峽科技專家論壇、當代杰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支持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大力開展對港澳臺科技交流活動,為內地與港澳臺進一步開展實質性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搭建平臺。

科協領導/*科學技術協會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席萬鋼
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懷進鵬
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
副主席馬偉明、王曦、鄧秀新、李華、李洪、李靜海、何華武、沈巖、陳左寧(女)、周守為、鄭曉靜(女)、趙玉沛、施一公、袁亞湘、高松、潘建偉
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海鷹(女)、束為、項昌樂(掛職)
*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共54人)
萬鋼馬林馬偉明
王曦王春法鄧秀新
盧懷玉寧允展尼瑪扎西(藏族)
朱蓓薇(女)向巧(女,苗族)劉慶峰
劉若鵬李華李洪
李元元李靜海楊金成
束為吳孔明吳偉仁
吳海鷹(女,回族)吳曼青何華武
懷進鵬沈巖張杰
陳勇陳左寧(女)陳維江
武向平歐陽竹周守為
鄭曉靜(女)孟紅(女)項昌樂
趙玉沛施一公姚建年
袁亞湘徐延豪徐曉蘭(女)
高松高福黃維
黃璐琦曹淑敏(女)龔旗煌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維吾爾族)韓喜球(女)曾益新
謝和平雷增光潘建偉
歷任領導

1950年8月,李四光當選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梁希當選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

屆次職務姓名
*屆(1958年9月—)主席李四光
第二屆(1980年3月—1986年6月)主席周培源
第三屆(1986年6月—1991年5月)主席錢學森
第四屆(1991年5月—1996年5月)主席朱光亞
第五屆(1996年5月—2001年6月)名譽主席朱光亞、盧嘉錫、吳階平
主席周光召
書記處*書記張玉臺
第六屆(2001年6月—2006年5月)主席周光召
書記處*書記張玉臺
第七屆(2006年5月—2011年5月)主席韓啟德
書記處*書記鄧楠(女)
第八屆(2011年5月—2016年6月)主席韓啟德
書記處*書記陳希

歷史沿革/*科學技術協會

成立背景*科協技術協會科協首屆主席李四光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其中第五項內容是:“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目的是“為了使蔣介石反動政權更早地垮臺”。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使得“必須召集一個包含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協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并選舉代表這個共和國的民主聯合政府”,成為全國人民的一項緊迫任務。

1949年5月14日,“全國科學會議籌備會*次預備會議在北京飯店舉行。議題為籌劃召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推選出席*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團結和發動全國科學工作者從事新*的建設。會議決定以“*科學社”、“中華自然科學社”、“*科學工作者協會”和“東北自然科學研究會”四團體的名義,發起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的促進會。

1949年6月19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在北平燈市口*工程師學會會所召開,宣布“促進會”結束,并一致決議宣告“科代會’籌備會正式成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陳云和中共中央委員林相渠先后向大會講話。到會的籌備委員除平津兩地的以外,還有華東、東北的籌委,共計127人,另有來賓5人。由于解放區迅速擴大,華中和華南的籌委未及時趕到,會議只開了1天便暫時休會,以待代表的匯集。

1949年7月13日上午9時半,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的正式會議在原中法大學禮堂舉行。到會的除285名籌委中的205名外,還有黨政領導、各民主黨派代表及各界人士和新聞記者等近百人。周恩來、徐特立、李濟深、郭沫若、葉劍英、沈雁冰、潭平山、史良、蔡廷鍇、陳其尤等出席了會議。吳玉章致開幕詞。會議從7月13日到18日開了6天,將這次會議定名為:“中華全國*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通過中華全國*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簡章,通過中華全國*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代表產生條例,選出代表籌備委員會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正式代表15人和候補代表2人,選出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35人。

1950年8月18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在北京清華大學禮堂開幕,8月24日閉幕,歷時7天。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中央人民政府有關科學機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所屬科學機構、各地區、兄弟民族以及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的代表共469人。會議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全國科聯”或“科聯”)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全國科普”或“科普”)兩個組織,并選舉了兩個組織的全國委員會及常務委員會。前者以團結號召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從事自然科學研究以促進國家經濟建設、文化建設與國防建設為宗旨,以經政府準予立案的自然科學專門學會為會員;后者以普及自然科學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技術水平為宗旨,而以科學技術工作者個人為會員。

科協成立1958年2月,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向*科學院黨組與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提交了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同年3月4日和5月27日,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為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也向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提交了報告。中共中央批準“科聯”、“科普”在1958年8月同時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以“對全國科學技術界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破除迷信、表揚先進、交流經驗、鼓舞群眾的革命干勁,并解決一些會務問題”。

會議準備工作的過程中,一些同志感到在當時“大躍進”的形勢下,“科聯”已向工農群眾開門并進行科普工作;“科普”也在大搞群眾性的科學研究。兩個組織的工作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匯合。同時,有些地方黨委,“科聯”、“科普”的專職干部,以及一些科技工作者如竺可楨、茅以升等,也提出了把“科聯”、“科普”合并以適應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的意見!翱坡摗敝飨钏墓猓翱破铡敝飨合1硎就膺@種意見。因此,“科聯”、“科普”黨組召開了聯席會議,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一致認為把這兩個組織合并起來有利于統一領導;有利于貫徹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工農群眾與知識分子相結合,生產、學習、研究工作相結合的方針;有利于進一步克服科學技術界脫離生產、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傾向,并提出了合井的辦法。

1958年9月18日至25日,“科聯”和“科普”在北京政協禮堂聯合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歷時8天。參加大會有27個省、市、自治區和42個全國性自然科學專門學會的代表,加上68名特邀代表,代表共計1084名。大會通過了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決議,將該次大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在杭州召開了*次全國科協工作會議,著重解決以下三個問題:關于對科協性質、任務的認識問題、科協應該抓什么和如何抓的問題、科協干部思想作風如何適應大躍進需要的問題。

從1959年5月下旬到7月初,全國科協先后在北京、石家在、上海分片舉行了各省、市、自治區科協及部分專區、省轄市、縣、廠礦及農村等科協組織的黨員負責人共85人的座談會,主要就4個問題進行了反復詳細的討論:(1)關于科協工作基本情況的估計;(2)關于科協工作目前的主要經驗;(3)關于組織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問題;(4)關于工作方法與工作作風問題。

1960年7月。全國科協召開“上海現場會議”,這次會議制訂了《*科協1960年下半年-1962年工作規劃要點(草案)》、《關于廣泛開展群眾性科學研究小組工作的意見(草案)》、《關于加強自然科學專門學會工作的意見(草案)》、《關于更加廣泛地動員科學技術力量,更加有效地支援農業生產的意見(草案)》、《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上門活動的意見(草案)》、《關于開展中小學校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意見(草案)》以及《上,F場會議總結提綱》等12個文件。

1961年4月10日到23日,全國科協在北京召開“全國工作會議”,會議主要解決三個問題:(1)認清形勢,明確思想;(2)交流經驗,摸索規律;(3)整頓作風。

1961年12月底至1962年1月初,在上海召開了以學會工作為主的座談會。

1963年11月1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學會工作會議。

1964年3月15日,全國科協主席團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試行通則(草案)》。

1964年8月21日至31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44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367人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北京科學討論會”。

1966年3月1日至3月17日,全國科協在福州召開“全國農村群眾科學實驗經驗交流會議”。出席的人員包括“基層單位先進代表,蹲點為大農業和農民服務有成績的科技人員,專區,縣、公社黨政領導干部,科委、科協干部共619位代表(西藏自治區*次派代表出席科協召開的會議)。

1966年7月23日至31日,北京科學討論會1966年暑期物理討論會在北京舉行。參加討論會的有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33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學術組織的科學家144人。會議收到99篇學術論文。

文革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把科協和學會污蔑為“裴多菲俱樂部”。把這些組織的許多負責人打成“特務”、“反革命”、“反共老手”、“反動學術權威”。

科協的業務活動被迫停止,一些學會的專職干部也調回科協參加“文化大革命”。

廣大學會會員和專職干部,面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采取各種方式堅持斗爭,保存了許多檔案資料,為恢復活動打下了基礎。

周恩來總理為保護黨內外干部和知識分子,費盡了心血,對科協也十分關心。1972年,他對周培源說,科協不是撤銷單位,科協工作要加強。

1975年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帶病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小組會上當眾宣讀了高士其遞交給他的條子:科學普及工作現在無人過問,工農兵群眾迫切要求科學知識的武裝,請您對科學普及工作給予關心支持,并高聲地說:高士其同志的意見很好,很好!隔了一天就批示有關部門處理。然而,大局不轉小局難變,科協的活動中斷十年。

恢復活動

1977年3月9日。*科學院、*科協、國防工辦聯合向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提出《關于恢復和加強國防工業系統學會活動的報告》,這個報告經王震轉呈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準。停頓十年的科協活動恢復。

1977年6月29日晚。錢學森約訪周培源,談了他對加強科協和學會工作的想法和建議。7月12日,科普作家高士其給葉劍英同志寫信,信中力陳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義,并提出4點建議。

1977年8月25日到27日,全國科協在北京舉辦了“科學家、勞動模范同首都青少年科學愛好者大型談話會”。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指出:“科學技術協會和各種專門學會要積極開展工作”,“必須大力做好科普工作”。

1977年11月3日,于光遠寫信給方毅同志并請報小平同志,建議推選周培源為*科協代主席;小平同志表示同意,華國鋒、李先念、汪東興、紀登奎、余秋里亦圈閱同意。

1977年12月10日到17日,全國科協在天津召開了由*動物學會、*地理學會、*航空學會、*金屬學會、*林學會等5個學會參加的多科性學術會議。

1978年4月。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科委《關于全國科協當前工作和機構編制的請示報告》,科協的組織得到全面恢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和所屬學會也相繼恢復并開展活動。

穩定發展1980年3月15日至23日,*科協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任務是: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動員全國科技工作者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更緊密地團結起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為把*建設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大會通過的《章程》將*科協“一大”時的定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改為“*科學技術協會”。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500名;其中全國性學會(協會、研究會)代表369人;地方科協代表1131人。

1986年6月23日至27日,*科協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全國各族科技工作者,團結奮斗,投身改革,為“七五”計劃貢獻才智。出席大會的代表1823名,特邀代表213名。

1991年5月23日至27日,*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全國各族科技工作者,肩負起90年代的歷史重任,為實現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貢獻才智,為科技興國建功立業。出席大會的代表1497名,特邀代表196名,組成全國性學會代表團14個,地方科協代表團30個,以及臺灣省代表團和港澳代表團。

1991年1月,全國政協七屆十二次常委會議決定,恢復*科協為全國政協組成單位。

1996年5月27日至31日,*科協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和動員全國各族科技工作者奮斗拼搏、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而奮斗。出席大會的代表999名,特邀代表130名。

2001年6月22日至25日,*科協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中心任務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和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積極投身科教興國事業,為完成“十五”計劃,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斗。出席大會的代表共947名,有53名代表因事因病請假。

2006年5月23日至26日,*科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主題為:團結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出席大會代表共1200名,特邀代表200名。

2011年4月27日至30日,*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題為:高舉*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出席大會正式代表共1300人,委員候選人380人。

2016年5月30日至6月2日,*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社會評價/*科學技術協會

科協是科技戰 線的 一翼,是一個翅膀。

學會是科學共同體,由學會構成的*科協也是科學共同體:一是科學家的 共同體,是科技工作者的組織,體現了*科協的社會性; 二是學術共同體,是科技組織、學術組織,體現了* 科協的科技性、學術性。前者決定了*科協是黨的群 眾工作的重要力量,應當發揮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后者決定了*科協是推動國 家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科協工作是國家科技工作 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才培養/*科學技術協會

獎項設置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由*科學技術協會負責組織實施,“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是*科協于1997年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設立的獎項。2010年起,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每兩年評選一次,面向*各領域的基層一線工作科技工作者,每次表彰人數不超過1000名。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對被授予者只授一次,為終身榮譽。1997年、 2001年、2004年,共三次評選表彰了785名優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授予494名同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是“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子獎項,由*科協設立并組織實施,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名額不超過10名。該獎項旨在獎勵學術成果特別突出,在促進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在科技創新中起到核心領軍作用,在國際同行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一線杰出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獎

*科學技術協會于1987年提出設立青年科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授獎人數不超過100名。1994年,更名為*青年科技獎,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科協共同組織實施。據2018年3月*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已有1395人獲*青年科技獎。

*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是*青年科技獎的子獎項,由中組部、人社部、*科協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名額不超過10名,在“*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中優中選優產生。旨在表彰獎勵具有較強科研領軍才能和協同創新能力,在國際同行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特別是具有“大家”潛力、能夠承擔重任的拔尖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女科學家獎

“*青年女科學家獎”由全國婦聯、*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歐萊雅*于2004年聯合設立,旨在以榜樣的力量激勵青年女性投身科學。截至2018年1月,已評選14屆,共有124位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獲得。

科普教育

科普信息化建設

2014年起,*科學技術協會以“科普*”品牌為統領,會同社會各方面推動實施互聯網+科普和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著力科普內容建設,創新表達形式,借助傳播渠道,促進傳統科普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精準滿足公眾個性化需求,提高科普時效性和覆蓋面。

截至2016年6月底,科普信息化建設累計科普信息資源達.5TB;科普*總瀏覽量和傳播量累計達到36.02億人次,其中來自移動端為31.03億人次,占86.1%;科普*總用戶數11666.7萬,其中PC端用戶數9169.9萬,占78.6%。

科技館體系建設

*科技館發展基金會于2011年成立,由*科協主管;饡M織實施了卓有成效的公益項目,如農村中學科技館從2012年啟動。到2017年底,在全國29個。ㄗ灾螀^、直轄市、兵團)將建成539所。

青少年科技教育

*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協科普活動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科協直屬公益性事業單位,致力于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普及傳播科學技術,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培養未來一代的科技創新人才。

截至2016年5月,*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全國31個。▍^、市)科協的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機構以及各地科技場館等校外教育機構,形成了*科協系統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公眾科普工作網絡,共同組織實施各種全國性科技教育項目及示范性科普活動。

科普惠民服務

2012年,*科協、財政部增設“社區科普益民計劃”科普專項,并將2006年起實施的“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與“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兩個專項合并為“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成為*科協、財政部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支持城鄉基層科普組織和個人開展科普工作提高農民和城鎮社區居民科學素質的財政專項。

截至2016年,“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共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30.5億元,在全國評比、篩選、獎補18283個有突出貢獻、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和科普示范社區。

1998年,在總結云南省寧蒗縣“科普興縣”經驗的基礎上,*科協開始啟動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相關準備工作。截至2016年8月,先后完成4個階段的創建活動,共命名1597個次的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科協自2015年3月起向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云南省和四川省藏族聚居區,免費發放《知識就是力量(藏文)》,并針對藏族青少年舉辦2015年度“*科協藏族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2016年度繼續開展《知識就是力量(藏文)》免費配發工作,重點配發人群以藏族學校為主,兼顧部分政府機關、圖書館、寺廟、農家書屋等;繼續維護已經建立科普閱讀角的學校,分期分批地對有條件的學校搭建科普閱讀角并培養藏族學校科普輔導教師,激發藏族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引導藏族學生科普閱讀興趣。

科普創作傳播

*科協扶持科普圖書出版,鼓勵科普影視制作,探索新媒體形式科普作品創作,開展優秀科普作品評選;持續推動科普產品研發與創新,支持優秀科普作品的產業轉化,加大對優秀科普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加強科普創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對國際一流科普作品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發揮互聯網、電臺、電視臺、報刊、雜志等渠道的影響力和穿透力;開展科技傳播交流,進行科學傳播能力評估;重視科普創作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增強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培育跨界融合的科普內容創作團隊,組織科技新聞記者、編輯記者培訓。

重點科普活動

從2004年起,*科協決定每年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并于2005年將活動開始時間調到每年9月的第3個公休日,并持續一周。截至2015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已連續舉辦十二屆,12年來,全國科普日已累計舉辦5萬項重點科普活動,參與活動的公眾數量超過9億人次。全國科普日活動包括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科普*在線系列活動、全國科普日系列聯合行動等主要板塊內容,形式有專題展覽、講座、現場科技咨詢、科普互動表演、線上競猜競答等;顒幼⒅貏訂T組織學會、企業、學校、社會機構以及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擁有單位等開展聯合行動,深入農村、社區、學校、企業等開展廣覆蓋的科普宣傳聯合活動。

*科協、文化部于2016年6月印發《關于開展“科普文化進萬家”活動的通知》,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陣地,以科普信息化和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為支撐,建設完善科普*鄉村e站和科普*社區e站,面向城鄉基層開展科普文化系列主題活動,較大化實現科普文化信息惠民服務。具體組織開展科普文化惠農家、科普文化進社區、科普文化e生活等科普服務,在科普*網開設“科普文化進萬家”線上專區,推動各地開展科普*鄉村e站和科普*社區e站建設。

科普教育基地

*科協于1999年啟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科協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申報認定工作每2年進行一次,有效期限為5年。

截至2016年8月,在有效期內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共計1078家,按類型分為科技場館類、公共場所類、教育科研類、生產設施類、信息傳媒類。

科普研究交流

圍繞*科協科普工作重點開展專題研究,深入基層開展考察調研、座談交流等工作情況;開展科普理論與實踐研究,為科普工作提供決策參考的工作情況;跟蹤國內外科普研究較新動態,與*以外高?蒲性核涣骰ピL,邀請國內外專家作學術報告,以及舉辦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館校結合科學教育研討會、國際科技論壇等。

科普隊伍建設

十三五”時期要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選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壯大專兼職科普人才隊伍,推動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優化科普人才結構;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勵機制,推動科普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增強適應現代科普發展的能力。

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完善科普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價制度;二是加強科普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三是加強科普專業隊伍建設;四是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

人才引進

海智計劃

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簡稱海智計劃)是在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科協和35個海外科技團體于2004年2月共同發起實施的,旨在發揮*科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與海外華人科技團體的聯系,充分發揮海外人才和智力優勢,發動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共同參與,搭建平臺,吸引海外人才回*服務。

截至2016年4月,海智計劃已簽約92個海外科技團體(遍布世界15個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家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和10個海智計劃示范項目;聘請海智專家71人。

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2014年底,*科協啟動了“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試點工作。

截至2016年4月,*科協與地方政府合作,已經建立深圳、上海、武漢、蘇州等4個離岸試點基地,其中深圳、上海和武漢離岸基地已經掛牌運行。

2015年12月,由*科協海智計劃辦公室倡議發起、經*科協書記處批準成立的*海歸創業聯盟正式成立。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