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服務,李子彬,協會動態。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協會。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大企業,綜合性、中小企業協會.是全國中小企業、不同地區的中小企業,會員由來自不同行業、關注、中小企業協會成立于2006年12月11日,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社會團體等組成。企業經營者自愿組成的全國性、總部設在北京,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業務指導和民政部的監督管理。
協會提倡全心全意為會員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為政府服務的價值觀,圍繞創辦全國一流協會的共同理想,竭誠服務、不斷創新、充滿激情、追求*、群策群力、共同發展,把協會辦成創新型、服務型、研究型、學習型的社會團體。
顧問委員會主席:
曾培炎
顧問委員會副主席:
曹健林科學技術部 副部長
朱宏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
李 勇 財政部 副部長
張小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危朝安農業部 副部長
潘 岳 環境保護部 副部長
傅自應商務部 副部長
李 偉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宋 蘭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劉玉亭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
蒲長城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副局長
王兆星 *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姚 剛 *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宋恩華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
厲以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江 平 *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 終身教授
王遠枝 *廣告主協會副會長
劉 偉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 吉 *國情中心 主任
齊 讓 *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張 偉 *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
保育鈞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 會長
顧問委員會委員:
楊偉民國家 發改委秘書長
孟祥岳國家發改委 副秘書長
師榮耀 國家發改委辦公廳 主任
李樸民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 主任
李守信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 司長
石 剛 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 司長
李 揚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 局長
孔涇源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 司長
王曉濤國家發改委 固定資產投資司 司長
黃 民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 司長
孔令龍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 司長
范恒山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 司長
高俊才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 司長
綦成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 司長
趙家榮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 司長
胡祖才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 司長
王寶偉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 司長
徐 林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 司長
曹長慶國家發改委價格司 司長
許昆林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 司長
張東生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 司長
任 瓏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 司長
馬 欣 國家發改委外事司 司長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耿戰修 科技部高新司 巡視員
賈敬敦科技部 農村科技司 副司長
馮記春科技部高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 司長
王黎明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 司長
鄭 昕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 副司長
鄭立新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 司長
聞 庫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司長
徐 愈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工業司 司長
陳燕海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 司長
張 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 司長
劉丹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 副司長
吳道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司長
侯福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 司長
甘士明 農業部鄉鎮企業局 局長
史耀斌財政部稅政司 司長
孫曉霞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
趙英民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
趙華林 環境保護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
向 欣 商務部市場秩序司 司長
張超美 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局長
王曉齊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 局長
叢 明 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
馬 林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
陸 偉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
李林軍 國家稅務總局征管和科技發展司司長
王晉杰 國家工商總局 市場規范管理司 司長
劉俊臣國家工商總局 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 司長
郭志斌 國家工商總局企業注冊局 局長
孫 波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 司長
劉卓慧國家質檢總局 產品質量監督司 司長
劉富江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 司長
潘建成國家統計局 *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
馬維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 司長
楊建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室 主任
陳小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 所長
童道馳證監會國際合作部 主任
歐陽澤華證監會上市監管部 副主任
張思寧證監會創業板發行監管部 主任
楊家才銀監會一部 主任
肖遠企 銀監會二部 主任
陸 明 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
武云茹 國家外國專家局經濟技術專家司 司長
韋大瑋 國家外國專家局出國培訓管理司 司長
楊長聚 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 司長
白繼迅 國家外國專家局培訓中心主任
邊振甲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監管司 司長
李 冶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 司長
王 駿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司長
鼓勵創新 寬容失敗
平等競爭 業績優先
終身學習 經常反省
相互支持 主動配合
坦誠正派 顧全大局
在協會與員工、會員、政府及社會之間構筑情感、事業、利益的紐帶。以人為本,尊重人才。
*章 總 則
*條 本會名稱為:*中小企業協會;英文名稱為China Associ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英文縮寫為CASME。
第二條 本會是全國中小企業、企業經營者及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自愿組成的全國性、綜合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
第三條 本會的宗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心全意為會員服務。發揮協會的促進、服務、維權、自律作用,圍繞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中小企業家素質、維護中小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而開展各項活動。宣傳貫徹國家關于支持鼓勵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及時反映中小企業的建議和要求,研究中小企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為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建議,在政府與中小企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中小企業誠信守法,積極承擔社會義務。
第四條 本會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業務指導和民政部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會會址設在*北京。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會的業務范圍
(一)協助政府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
(二)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管理咨詢、投資融資、技術支持、企業信息化、人員培訓、人才引進、對外合作、展覽展銷和法律咨詢等服務;
(三)建立信息平臺,收集和發布中小企業所需要的各種信息,為中小企業開發新品、開拓市場、引進智力與技術、參與政府采購與國際采購提供服務;
(四)維護中小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五)受政府委托研究與制定職業經理人評價與推薦制度,建立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評價培訓、交流推薦體系,加快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職業化、市場化進程;
(六)受政府有關部門委托,開展資質與資格認證、中小企業管理升級等業務;
(七)積極開展與外國中小企業協會和經濟組織的聯系,組織會員參與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八)組織各類培訓,開展理論研討和高層論壇,不斷提高中小企業家的綜合素質;
(九)研究和探討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體制、政策、管理等理論和實際問題,調查了解并及時反映中小企業的建議和要求,為政府決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建議和依據;
(十)組織推廣先進經驗,開展評選、表彰、宣傳優秀中小企業與企業家活動,促進中小企業品牌建設和自主創新工作;
(十一)引導中小企業守法誠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提升職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十二)編輯、出版、發行會刊和年鑒等出版物;
(十三)承辦政府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委托的各項工作。
第三章 會 員
第七條 本會會員分為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申請入會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承認本會章程;
(二)自愿入會并積極承擔和履行會員的各項責任與義務。
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會的單位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境內依法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
(二)管理規范、業績突出的地方中小企業社團組織;
(三)熱心支持并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大型企業和社會機構;
(四)從事中小企業發展理論研究并具一定影響的社會組織;
(五)其他有關單位。
第九條 申請加入本會的個人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中小企業家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二)從事中小企業理論研究并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學者;
(三)關心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界知名人士;
(四)其他有關人士。
第十條 會員入會程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申請個人會員還須提交所在單位或本會會員的推薦意見;
(二)填寫會員登記表;
(三)經本會常設辦事機構審核、會長同意后,報本會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四)本會常設辦事機構頒發會員證。
第十一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
(二)優先參加本會舉辦的國內外活動;
(三)獲得本會提供的各類信息服務;
(四)對本會工作提出批評或建議,實施監督;
(五)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尋求本會的保護和支持;
(六)入會自愿,退會自由。
第十二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
(二)關心和支持協會工作,積極參加本會組織的各項活動;
(三)及時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所需的有關信息、統計數據和有關資料;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自覺維護本會的聲譽和合法權益。
第十三條 發生下列情況之一者,會員資格即終止:
(一)會員自愿退會,并書面通知本會,交回會員證;
(二)會員連續兩年不參加本會活動或不繳納會費,視為自動退會;
(三)單位會員單位解散或依法注銷,并書面通知本會,交回會員證。
第十四條 對違反法律法規、不遵守本會章程或不履行義務的會員,視情節輕重,本會有權取消其會員資格。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
第十五條 本會的*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由單位會員、個人會員推選代表組成。會員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和修改本會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本會理事;
(三)審議本會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審議本會會費標準;
(五)表決通過本會的終止;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六條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獲得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贊成方能生效。
第十七條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和民政部批準同意。
笫十八條 理事會為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并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
第十九條 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或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增補或改選理事;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六)決定設立本會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制定行業自律制度并監督執行;
(八)對違反本會章程、決議、自律制度以及行業公約的會員作出處理決定;
(九)決定其他重要事項。
第二十條 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或理事授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需經出席會議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一條 理事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工作需要時,由會長或三分之二以上理事提議,可以臨時召開理事會,也可采取通訊方式召開。
笫二十二條 本會設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會是在理事會閉會期間的執行機構,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常務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 執行理事會決議,向理事會報告工作;
(二) 提出改選或增補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秘書長 的建議名單;
(三) 提出會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需要討論的各種議案;
(四) 審議決定副秘書長以及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負責人的聘用。
第二十三條 常務理事會每年召開一至二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采取通訊方式召開。
常務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四條 本會會長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名。副會長、秘書長由會長提名,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后推薦,按本會章程規定的程序選舉產生。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
第二十五條 本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 擁護和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政治素質好;
(二)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國家關于鼓勵、支持、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了解和熟悉中小企業現狀,熱心支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 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四) 身體健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決策能力,能勝任本職工作;
(五)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六條 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時換屆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會員表決通過,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查同意,并經民政部批準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 會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會長辦公會;
(二)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四)經常務理事會審議批準,任免副秘書長、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
(五)代表本會參加重大活動。
第二十八條 副會長協助會長工作。會長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由會長指定一名副會長代行其職權。
第二十九條 實行會長辦公會制度。會長辦公會議一般每月召開一次,由會長、駐會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組成,必要時可邀請有關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列席會議。會長辦公會議由會長或受會長委托的副會長主持,研究決定提交常務理事會、理事會審議的事項。經常務理事會授權,代理行使其部分職能。
第三十條 秘書長主持秘書處工作,副秘書長協助秘書長工作。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理事會、會長辦公會和會長負責,定期向會長辦公會報告工作;
(二)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三)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四)提名副秘書長以及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人選,經會長同意后提交常務理事會審議批準;
(五)審核會員入會事務,核準會員自動退會事宜;
(六)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秘書長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可指定副秘書長代行其職權。
第三十一條 秘書處為本會常設辦事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內設職能部、室,承辦具體事務。
第三十二條 根據工作需要,經有關部門批準,本會可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從事各項專業活動,承擔本會交辦的工作。分支機構名稱為分會、專業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專項基金委員會等;代表機構名稱為代表處、辦事處、聯絡處等。
第三十三條 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負責人,可作為特邀代表出席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辦公會根據需要,可特邀部分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負責人列席。
第五章 資產管理及使用原則
笫三十四條 本會經費的主要來源: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的會員會費;
(二)國(境)內外團體和個人的捐贈;
(三)政府和有關方面的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服務和活動的收入;
(五)利息收入;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五條 本會經費必須用于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主要用途為:
(一)本會所需固定資產及管理費用支出;
(二)本會舉辦各項活動或服務支出;
(三)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薪金等支出;
(四)其他與本會相關的支出。
第三十六條 本會建立嚴格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
第三十七條 本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
第三十八條 本會的資產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于國家撥款或社會捐贈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 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條 本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一條 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四十二條 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后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三條 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后15日內,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查同意,并報民政部核準后生效。
笫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后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四條 本會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五條 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大會表決通過,并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查同意。
第四十六條 本會終止前,須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間,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七條 本會經民政部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后即為終止。
第四十八條 本會終止后的剩余財產,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于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笫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九條 本章程經2006年12月11日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五十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理事會。
第五十一條 本章程自民政部核準之日起生效。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