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北京郵電大學

介紹:

北京郵電大學

首頁www.bupt.edu.cn

校友。北京郵電大學,信息門戶。

教育網站,高校大學。

校園環境/北京郵電大學

學術研究/北京郵電大學

科研機構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111創新引智基地”2個、各類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

類型級別名稱
重點實驗室*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
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可信分布式計算與服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智能通信軟件與多媒體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網絡系統與網絡文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安全生產智能監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網絡體系構建與融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
教育部教育部信息網絡工程研究中心
空間機器人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基地教育部(培育)北京郵電大學高水平特色型大學戰略研究中心
北京市新一代無線通信網絡架構與通用平臺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校企科研型聯合實驗室
北郵-中廣瑞波聯合實驗室劉杰北郵-安立通信測試技術聯合實驗室徐坤
北郵-通鼎光纖技術聯合實驗室林金桐北郵-普天聯合實驗室王文博
北郵-Orange聯合實驗室王文博北郵-高通聯合實驗室劉杰
北郵-AGC超高速氟POF技術聯合實驗室劉元安北郵-視軟視覺計算與圖像通信聯合實驗室朱松純
北郵-創新科云存儲與云災備技術聯合實驗室姚文斌北郵-捷迪訊聯合實驗室紀越峰
北郵-中進汽貿車聯網聯合實驗室詹舒波北郵-長空聯合研發中心莊育鋒
北郵-大地騰農信息服務聯合實驗室劉書昌北郵-藍汛NG-CDN聯合實驗室宋美娜
北京郵電大學-羅德與施瓦茨聯合實驗室王文博北郵-CTH公司聯合實驗室劉杰
北郵-華唐服務外包聯絡中心實驗室詹舒波北郵-世紀互聯聯合實驗室紀越峰
北郵-易鼎天成聯合實驗室趙方

科研成果學術論文
2008年

1Science上發表該校鄧偉洪、郭軍、胡佳妮、張洪剛等師生撰寫的論文,這是該校師生首次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2009年
1、11月27日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2009年*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發布了2008年論文被SCI、EI、ISTP、SSCI收錄情況。該校的統計結果為:SCI收錄214篇;EI收錄530篇;ISTP收錄922篇(高等院校排名第九位);SSCI收錄3篇。
2、6月 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平導師組獲JCN 2008年度較佳論文獎。JCN較佳論文獎每年評選一次,從2000年至今僅評選出9篇較佳論文,歷年來分別為美國、以色列、韓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知名學者獲得。這是自2000年該獎項設立以來,來自*的高校和學者首次獲得該項殊榮。
2010年
2010年該校有2篇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1篇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11年
2011年,該校被檢索論文兩千多篇,其中SCI檢索四百多篇,EI檢索六百多篇,ISTP檢索一千多篇
2012年
2012年,該校發表于國際會議論文索引結果在全國高校排名位居第12位。
2013年
1、2013年3月14日,該校理學院陳建軍博士在《Nature》的《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了論文“Submicron bidirectional all-optical plasmonicswitches”,該論文在實驗上實現了亞微米尺寸的雙向全光開關。《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出版集團于2011年新創刊的綜合性網絡期刊,涵蓋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
2、理學院青年教師馬海強副教授和碩士生韋克金于2013年7月份發表在光學著名期刊《OpticsExpress》上的論文“Experimental circular quantum secret sharing over telecom fiber network”,被選為美國光學數據庫2013年8月份高品質論文。
獎類成果獎級
自然科學獎塵土污染對電接觸可靠性影響及防護措施研究199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科技發明獎By-2電接觸固體薄膜潤滑劑1982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DJB-823電接觸固體薄膜保護劑”1986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寬帶無線移動TDD-OFDM-MIMO技術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基于智能通道組織和共享保護方法的光層聯網技術與應用201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光電交叉聯動與跨層靈活疏導的光傳送技術及設備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信息密度非均勻下的異構無線組網新技術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天線多頻技術及在多模移動終端的應用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科技進步獎DS2000程控數字交換機198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TD— SCDMA關鍵工程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0G比特秒ATM交換機(BTC9500)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CIN02高級智能網系統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網絡管理設計、測試成套技術及系統,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究開發項目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CORBA系統實現一致性聲明的需求和指南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移動智能網技術2004年度國家科技獎二等獎
WDM超長距離光傳輸設備(ZXWM M900)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移動通信增值業務網絡智能化技術及應用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網絡教育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TD -SCDMA及其增強型終端一致性測試技術與平臺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基于異構網絡融合的多媒體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融合業務支撐環境關鍵技術與應用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星地融合廣域高精度位置服務關鍵技術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1、余建軍,2001年,電子科學與技術,《高速光通信系統及全光波長變換中的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
2、李麗香,2008年,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種新的基于螞蟻混沌行為的群智能優化算法及其應用研究》。
科研排名在2012年學科評估中,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位列全國*;
在2012*大學標準創新貢獻獎排行中,北京郵電大學獲獎最多,居全國大學之首;
2012年,北京郵電大學發表于國際會議論文索引結果在全國高校排名位居第12位;
在2012*大學重大科技進步獎排行中,北京郵電大學位列第18位;
在2012*大學重大技術發明獎排行中,北京郵電大學位列第22位;
在2012*大學“Nature and Science”論文排行中,北京郵電大學位列第22位;
在2012年*大學重大科技獎勵排行榜中,北京郵電大學位列第31位;
北京郵電大學EMBA蟬聯搜狐網教育2012年度總評榜“*十大品牌商學院”;在第九屆*較具影響力EMBA綜合排名中位列第10位。
2013年發布的*·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65位,大陸地區第38位。
2012年,北京郵電大學在信息技術領域連續6年以項目主持的身份獲得973計劃的資助,位列高校民口973首席項目數排行榜第16位;
2012年,北京郵電大學位列高校民口*實驗室排行榜第16位;
在2012年*大學十大科技進展排行榜中,北京郵電大學位列第19位。
學術資源學術期刊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I)核心期刊、:英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無線電電子學文摘》、《電子科技文摘》、《*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期刊。
《*郵電高校學報》(英文):美國《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數據庫)、英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劍橋文摘》、*科學引文數據庫、*英文版科技期刊評價數據庫收錄。
館藏資源
截至2012年,學校圖書館館藏總量近596萬冊(件),其中紙質藏書167萬余冊,電子資源(折合)457萬余冊;擁有中外文電子文獻數據庫136個,其中自建數據庫12個。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是*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通信與電子類高校圖工委主任館、北京高校圖工委副主任館和B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館。
合作交流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該校開始實施與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學士學位聯合培養項目,成立了國際學院。國際學院以其嚴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全社會引起廣泛好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了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學會(QAA)的教學評估和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的專業認證評估。該校與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合作建設的孔子學院已獲正式批復并開始招生。該校與70余所國(境)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厚的合作與交流關系,簽署合作協議約160份,已啟動的校際交流項目50余個,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60余個國外知名大學。海外特聘教授數量達到110多人。成功申報和建設了“通信與網絡核心技術創新引智基地”和“高等智能與網絡服務創新引智基地”兩個教育部“111”創新引智基地,引進了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若爾斯·阿爾費羅夫為代表的世界一流學術大師和科研學者,形成了實力強大的國際化研究陣容。

現任領導/北京郵電大學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王亞杰
校 長喬建永
副書記趙紀寧、曲昭偉、董晞。
副校長
任曉敏、溫向明、郭軍、李杰。
校長助理汪成楚、呂廷杰、劉曉平、宿繼軍、辛玲玲
歷任校長
姓名時間
鐘夫翔
1955~1956
孟貴民
1957~1981
葉培大
1981~1985
胡健棟
1985~1989
朱祥華
1989~1998
林金桐
1998~2007
方濱興
2007~2013
喬建永
2013~

歷屆英才/北京郵電大學

政界
吳基傳
原郵電部、信息產業部部長。
邢元敏
重慶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徐善衍
*科協副主席。
謝高覺
原郵電部副部長,現任*通信企業協會理事長。
林金泉
前郵電部副部長,原*通信學會理事長。
劉立清
國家郵政局局長、黨組書記。
劉利華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壽祥
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
阿卡耶夫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總統
王秀軍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張峰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
劉安東
*郵政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
周寶信
*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
張明德
原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院長
楊澤民
原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
魏茂洪
人民郵電報社社長、黨委書記。*通信學會秘書長。
張勝利
無線電管理局局長。
陳芳烈
《*數據通信》雜志社總編輯
覃日飛
原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童騰飛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林洪亮
亞太郵聯(亞太郵政聯盟)秘書長
常明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夏強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莫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
企業界
唐駿
原微軟*總裁,微軟*研究院院長。
張立貴
原*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曉初
現任*電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楊杰
*電信總經理。
冷榮泉
原*電信總經理兼COO。
孟樸
高通*區總裁。
黃節
北電網絡亞洲區副總裁。
張醒生
愛立信(*)首席市場執行官。
王彤
三星電子*通信研究院院長。
楊華
*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
馬建
諾基亞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李艷
原索愛*區副總裁,現伊萊克斯*區總裁。
賀志強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聯想研究院院長。
張春江
原*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真才基
大唐電信集團董事長、總裁。
趙慧玲
*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
唐如安
原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施繼興
原東方通信集團總裁
霍東齡
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李建宏
宏景集團董事長
江廷林
烽火通信公司董事長。
黃章勇
深圳飛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誠
現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何士友
中興通訊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總經理。
李剛
*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永平
*鐵通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洪鋒
北京紐曼騰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唐未德
北京紐曼理想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張元榮
安盛人壽董事長。曾任*五礦集團公司副總裁。
林宇
北京網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網秦)創始人、CEO。
黃文林
*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
沙躍家
*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
張繼平
*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楊小偉
*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任偉光
HTC總裁
蔣新明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佟吉祿
*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副總裁、黨組成員。
潘臻
*郵電器材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李亞東
*郵電器材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張亞非
*郵政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李丕征
*郵政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馮新生
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正新
*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李平
*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阿努伯·巴塔萊伊
尼泊爾國家電信公司總裁。1981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工程專業,獲工科學士學位。
學術界
鐘義信
著名電信專家,國家863計劃通信主題首屆首席專家。
郭長波
重慶郵電大學首任黨委書記、院長 。
王植槐
原長春郵電學院校長。
鄧震垠
原西安郵電學院校長、*通信學會秘書長。
張義俊
原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
盧建軍
西安郵電大學校長。
張平
移動通信領域著名專家。
呂廷杰
著名通信管理專家。
闞凱力
*著名電信專家
李道本
著名通信專家,LAS-CDMA之父。
任福繼
日本工程會首屆院士
費愛國
*工程院院士,現任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吳季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通信院士、美國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
文體界
邢育森
網絡作家、編劇。
華學明
圍棋女將,多次獲得全國女子圍棋冠軍。
創業新星薛亮
靳巖極客學院&EOE開發社區創始人,CEO。劉成城36氪創始人,CEO。
王聰瘋狂猜圖,CTO。馬德龍3W咖啡聯合創始人。
面包旅行聯合創始人,CTO。馬力Bri創始人,CEO。
薛淡拓詞創始人,CEO。尹興良V電影創始人,CEO。
馮躍忠生活半徑聯合創始人,COO。

校史發展/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學院

1955年,以天津大學電訊系、電話電報通訊和無線電通信廣播兩個專業及重慶大學電機系電話電報通訊專業為基礎組建北京郵電學院,成為新**所郵電高等學府,隸屬國家郵電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電信學院及其附屬中技部、郵電科技大學先后并入北京郵電學院。
1960年北京郵電學院被確定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
北京郵電大學
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北京郵電學院”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
1998年北京郵電大學成為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61所“211工程”項目院校。
1999年定為全國開展遠程教育試點的四所院校之一。
2000年,全國院校調整,北京郵電大學直屬教育部管理。
2001年首次被教育部、國家計委聯合批準成立全國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高校之一。
2004年成為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產業部聯合簽署協議共建北京郵電大學。同年,成為全國42所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7年,首次被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為實施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成為首批60所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之一。
2010年被教育部批準為*批61所“*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實施高校之一。
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北京郵電大學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的*行業特色型大學之一。
2012年成為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之一。2012年,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教育部評估結果全國排名*。

文化傳統/北京郵電大學

校訓厚德、博學、敬業、樂群。
;新;請D案由著名設計家、高級工藝師李印清設計,圖案內以鴻雁象征郵,以右下方半圓形天線象征電,圖案的顏色采用翠綠和紅色兩種,圖案單純、醒目、易懂。該;諒1994年10月份開始啟用。

辦學條件/北京郵電大學

院系專業截至2013年,學,F設有11個專業學院,以及網絡技術、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感知技術與產業3個研究院,在36個本科專業招生。
二級學院專業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學與技術
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物流工程、自動化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會計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北京郵電大學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
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英語、日語、法學
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北京郵電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
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電信工程及管理,電子商務及法律,物聯網工程
學科建設截至2014年,學校有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部級重點學科8個;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3個,有5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
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北郵一級參評學科全國評估得分及排名
參評學科得分排名參評高校數參評學科得分排名參評高校數
信息與通信工程89174所電子科學與技術80950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7612120所軟件工程7223106所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軍隊指揮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士后流動站: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師資力量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教職工總數2183人,其中專任教師1435人,院士9人(含雙聘),“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1人,*教學名師2人,具有正、副高職稱的教師9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8%,外籍教師65人。
兩院院士
葉培大(資深院士)陳俊亮周炯磐(資深院士)方濱興
徐大雄鄭厚植李德毅陳良惠
王天然劉韻潔薛其坤喬建永
長江學者
楊義先
任福繼
孟洛明
廖建新
馬華東
吳建平
鄭大昭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葉培大
方濱興
*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紀越峰(2006年第二屆)
楊義先(2009年第五屆)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楊義先(1994年)
任曉敏(1996年)
孟洛明(2000年)
楊放春(2001年)
紀越峰(2003年)
廖建新(2005年)
馬華東(2009年)
陶小峰(2013年)
忻向軍(2014年)
973首席科學家
方濱興
任曉敏
孟洛明
張平
馬華東
張宏科
紀越峰
劉元安
*教學團隊
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團隊紀越峰
計算機通信教學團隊楊放春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團隊楊鴻文
信息安全教學團隊楊義先
IEEE FELLOW
葉培大、劉元安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張平教授、鐘義信教授(2010年 第四屆)
李德毅院士、楊義先教授(2012年 第五屆)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鐘義信 “構建信息科學理論基礎,創新人工智能核心理論” 成就獎 (2012年 首屆)
量子反;魻栃状伟l現者
薛其坤院士(該成果于北京時間2013年3月15日凌晨(美國東部時間2013年3月14日下午)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
“饒毓泰基礎光學獎”獲得者
陳建軍博士(第八屆)
教學建設截至2012年,學校有25門課程獲得北京市級精品課程立項,13門課程獲得*精品課程立項(含網絡教育學院6門課程),共有10個專業成為*特色專業建設項目,9個本科專業被評為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學校還建有北京市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其中“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
*精品課程主講人省市級精品課程主講人
計算機組成原理白中英
大學物理實驗
肖井華
通信原理楊鴻文
大學物理
俞重遠
現代交換原理
楊放春
高等數學
艾文寶
大學英語盧志鴻概率論與隨機過程
閔祥偉
現代通信技術
紀紅工程圖學
王飛
現代密碼學楊義先電路分析基礎
劉杰
電子商務概論呂廷杰信息安全
鈕心忻
高等數學(網絡)牛少彰移動通信王文博
電路分析(網絡)上官右黎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
田寶玉
計算機通信網(網絡)文福安數字模型與數學實驗白中英
數字通信原理(網絡)勾學榮信號與系統孫洪祥
移動通信(網絡)曾志民電子電路基礎呂玉琴
數據結構(JAVA)(網絡)藺志青市場營銷學胡春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李綱
量子力學系列課程王永鋼
通信經濟學吳洪
電磁場與電磁波顧畹怡
批次國家特色專業審批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批信息安全2007年審批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第二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07年審批
電子商務
第三批電子科技與技術2008年審批
第四批信息工程2009年審批
第五批信息工程2009年審批電子信息工程
第六批應用物理2010年審批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第七批網絡工程2011年審批
物聯網工程
級別年度項目名稱負責人
*【21】2007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紀越峰
市級2005物理實驗中心肖井華
2006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紀越峰
2007計算機與信息網絡實驗教學中心王 柏
2008機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魏世民
2009語言實驗教學中心范姣蓮
2010通信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宋茂強
  • 教學成果
成果名稱成果主要完成人成果獲獎等級
構建“四位一體”的創新實踐教育機制,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溫向明、郭 莉、周慧玲、房 鳴、王 菡一等獎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多方位協同融合培養通信工程高水平人才王文博、桑 林、楊鴻文、尹長川、趙 慧一等獎
“三橫三縱、四位一體”通信技術教學模式和創新平臺的探索與實踐紀越峰、紀 紅、張 杰、孫詠梅、吳建偉一等獎
教學科研協同的信息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鈕心忻、谷利澤、鄭康峰、周亞建、張 淼一等獎
基于網絡和課堂的大學英語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盧志鴻、范姣蓮、劉愛軍、鄭春萍、王海波一等獎
構建數字化實驗創新平臺,探索數理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肖井華、蔣達婭、楊胡江、李海紅、賀祖國一等獎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鄺 堅、戴志濤、卞佳麗、劉健培一等獎
大學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孫洪祥、溫向明、劉春惠、王 歡、任雄飛二等獎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平臺建設為基礎,互動反饋為紐帶,多角度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單文銳、丁金扣、艾文寶、賀祖國、李 鶴二等獎
面向郵政行業的遠程與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與研究張英海、曾志民、劉 瑩、康艷明、廖德生二等獎
搭建創新實踐活動平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劉曉平、郭 莉、任維政、韓玉芬、李忠慶二等獎
創建實時互動信息平臺實現電路系列課程輔助教學及創新人才培養劉培植、孫文生、劉寶玲、韓玉芬、鄧 鋼二等獎
面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俎云霄、王衛東、任維政、劉麗華、李巍海二等獎
從“運動制勝”到“運動致趣”——北京郵電大學體育發展模式的革新與實踐高 峰、吳兆斌、楊東亞、方志新、張 浩二等獎
基于開放式網上虛擬實驗教學系統的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文福安、孫燕蓮、李建偉、范春梅、廖德生二等獎
社會評價*十大IT名校
*大學畢業生薪酬較高的十所大學
創建“*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十所大學

校園環境/北京郵電大學

本部校區北京郵電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十號,環境幽雅,交通方便。學校占地面積693畝,學校有全日制本、碩、博學生及留學生共約22000名,正式注冊的非全日制學生約30000名。
宏福校區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占地300畝,宏福校區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莊,距校本部約21公里。宏福校區教學環境優良,建有通信軟件與網絡應用實驗室、系統軟件與信息安全實驗室、軟件工程與體系結構實驗室、新一代運營系統及軟件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有十六間能夠同時容納250人左右上課的多媒體教室、充足配套的學生自習教室、設備先進的語言教學設備、同時支持400人上機的計算機公眾實驗機房等。學校校園網絡建設起點高、可擴展性強,為校園教學提高有力支持。
宏福新校區采用后勤方面社會化管理的新模式,由宏福集團投資興建的學生食堂和學生宿舍配套齊全,運動場建設也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本科專業英語、日語兩個專業一年級教學安排在校本部,其他專業一年級教學安排在宏福校區,電信工程及管理、電子商務及法律、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四個專業本科四年教學安排在宏福校區。
沙河校區北京郵電大學沙河校區位于沙河高教園區東南部,占地約1348畝,新校區建設將分兩期完成,一期用地858畝,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宿舍樓、體育場等設施。二期用地490畝,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整體建成后將能容納1.8萬名學生。沙河新校區規劃充分體現了現代化大學的形象和氛圍,同時滿足了分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每一期建設任務完成后,都能實現相應的教學、科研功能,不影響分期進入的師生們工作和學習。
2012年9月16日,北郵人期盼十年的沙河校區破土動工,極大地拓展了學校發展空間,是學校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成為北郵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已經取得了三個單體項目立項批復、一個項目的項目建議書批復;完成了沙河一期電力、燃氣、給水、雨、污水、中水管線咨詢,正在進行市政管網綜合方案和立項申報;取得沙河新校區一期858畝征地用地批復;一期批復工程陸續開工建設。
在經過十余年的奮斗后,沙河校區一期工程完工,入住2014級大一新生。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