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縣、總面積2.69萬平方公里。轄七星關區、川滇黔三省交界、納雍縣、大方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8個縣區、自治縣和百里杜鵑管理區、金海湖新區2個正縣級管委會,263個鄉鎮、街道,3647個村居,居住著漢、彝、苗、回等46個民族。烏蒙山腹地,金沙縣、黔西縣、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
脫貧攻堅,搜索。畢節市人民政府。
全區轄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8個縣市,98個鎮 ,6個街道辦事處,146個鄉(其中77個民族鄉),107個居民委員會,64個社區,3934個村民委員會,32226個村民小組。
全區有漢,彝,苗,回,布衣等35個民族,常住人口近720萬人。
轄區概況
畢節市轄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百里杜鵑管委會、雙山新區7個縣、1個區、1管委會、1個新區,98個鎮 ,6個街道辦事處,146個鄉(其中77個民族鄉),107個居民委員會,64個社區,3934個村民委員會,32226個村民小組。
區劃 | 面積(km2)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街道 | 鎮 | 鄉 | 民族鄉 | 居委會 | 村委會 |
---|---|---|---|---|---|---|---|---|---|
畢節市 | 26844.45 | 七星關區 | 551700 | 30 | 105 | 92 | 75 | 152 | 3557 |
七星關區 | 3408.46 | 市東街道 | 551700 | 6 | 27 | 8 | 6 | 25 | 524 |
大方縣 | 3505.21 | 紅旗街道 | 551600 | 3 | 10 | 24 | 18 | 21 | 368 |
黔西縣 | 2552.95 | 蓮城街道 | 551500 | 4 | 12 | 15 | 15 | 42 | 342 |
金沙縣 | 2523.74 | 鼓場街道 | 563600 | 4 | 8 | 9 | 6 | 17 | 227 |
織金縣 | 2867.89 | 文騰街道 | 561700 | 6 | 16 | 3 | 7 | 18 | 556 |
納雍縣 | 2447.12 | 居仁街道 | 553300 | 3 | 7 | 6 | 10 | 5 | 475 |
威寧彝族回族 苗族自治縣 | 6289.57 | 海邊街道 | 553100 | 4 | 19 | 15 | 1 | 15 | 609 |
赫章縣 | 3249.52 | 城關鎮 | 553200 | 0 | 6 | 21 | 12 | 9 | 456 |
注: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所轄4民族鄉,分別包含在大方縣(大水、普底)和黔西縣(金坡、仁和),威寧縣省直管。 |
職務 | 姓名 |
---|---|
市長 | 陳昌旭 |
常務副市長 | 胡吉宏 |
副市長 | 王祺、劉加文、孔昌生、冉霞、吳安玉、李玉平、高青、魯開垠 |
秘書長 | 楊新江 |
畢節地區是個多民族雜居地區,居住著漢、彝、苗、回、白、布依、仡佬等30多個民族,有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77個民族鄉,使畢節地區風土人情多彩多樣,民俗民風絢麗多姿。
古老獨特的民族禮俗,構成畢節人熱情,禮貌,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的傳統風尚,別具情趣的彝族迎親,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蘭”,彝、苗喪葬習俗,布衣婚俗等獨具一格。
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彝族火把節”“彝族年”“苗族跳花節”“布衣族的六月六節”等。
五彩繽紛的民族歌舞,以漢,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7個民族歌舞為一體的享譽國內外,先后出訪北歐,加拿大等國,并多次榮獲全國全省民族歌舞大賽一等獎,成為北京中華民族園,云南民族文化村等旅游景區的主要歌舞之一。苗族“滾山珠”先后出訪北歐等國并在國際,全國,省大獎賽上一舉奪魁。
艷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在云南省楚雄州*國際彝族服飾展覽中名列前茅,在貴州省首屆少數民族大賽上獲得一等獎。
古老淳樸的民族傳統體育獨具特色,彝族鈴鐺舞>苗族射弩等項目先后囊括了全省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競技金獎。
別具風格的民族建筑以大屯彝族土司莊園,奢香博物館等兩處*文物保護單位為代表積淀了很深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蘊。以及彝族的"土掌房""象祠 "遺址等形成畢節民族建筑的特定體系。
古老獨特的民族戲曲樂器,以彝族的“攝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蘆笙,三眼簫,四眼簫,布依族的牛角二胡為代表,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的智慧和結晶。
民族古籍文化是畢節享譽全國的一個亮點。《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錄》,《遷徙歌》等70多部3000多萬字出版發行,引起了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使畢節成為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院學生實習基地之一。
古樸典雅的民族工藝以彝族剪紙,苗族蠟染,制繡為代表,別巨匠心。風味獨特的民族食品以彝族的“咂西”“水花酒”“雞八桂”“陀陀肉”苗族的“糍粑”回族的“牛干巴”為代表,工藝獨特,回味無窮。
畢節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全區共有古文化遺址5處,古墓33處,古建筑,歷史紀念建筑66處,彝漢文石刻181處,革命遺址,遺跡34處,文物葬品98件。
尤具特色的大方城北“奢香墓葬”、黔西沙窩區的“觀音洞舊石器時代遺址”、畢節青場鎮 “新石器時代遺址 ”、龍場鎮 的“大屯土司莊園遺址 ”、威寧中水鎮 的漢墓群。這些無不體現畢節地區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畢節又是一個革命老區。貴州省*中共地下黨支部于1934年1月在畢節建立。毛主席率領的中央紅軍長征經過金沙縣(打鼓新場);1936年2月,賀龍、任弼時、王震、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二方面軍長征經過畢節時,在這里創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在4個縣的95個鄉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有5000多名各族青年參加了紅軍。
三國諸葛亮征南中,濟火為牂柯帥,相助刊山通道,擒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世有其地。明郭子章《黔記》曰:“唐阿佩,宋普貴,元阿畫皆以歷代開國時,納土襲爵,居水西,號大鬼主。靄翠仕元四川行省左丞兼順元宣慰使,皇明洪初歸附,五年授懷遠將軍,世襲宣慰使。”區境秦初置夜郎、漢陽二縣。秦亡縣廢,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為郡,屬其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開西南夷置牂柯郡,東霎時境為牂柯平夷縣,西境為犍為屬國漢陽縣地。三國蜀置南昌縣,為 降都慰治,屬朱提郡。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南昌置南秦。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分)牂柯置平夷郡,治平夷縣, 縣入隸。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平夷沒于成漢,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朱提相繼歸屬。成漢滅,復入晉。晉該更平夷郡、縣為平蠻。南朝梁太清中(公元547—549年)為氏所據。
雍正五年(1727年)劃永寧縣歸四川。七年升大定州為府,降威寧府為威寧州。黔西、平遠、威寧3州及畢節縣隸大定府;劃威寧州后所歸云南宣威,以可渡河橋為云貴省界。十一年置水城寧,駐大定府通判。
類別 | |||
---|---|---|---|
本科院校 |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 ||
大專院校 |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 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畢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主要高中 | 畢節一中 | 畢節二中 | 畢節市民族中學 |
畢節市實驗高中 | 畢節六中 | 大方一中 | |
黔西一中 | 金沙一中 | 織金一中 | |
納雍一中 | 赫章一中 | ||
主要初中 | 畢節八中 | 畢節七中 | |
主要小學 | 畢節五小 | 畢節四小 |
畢節地區是典型的巖溶山區。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05°36′——106°43′,北緯26°21′——27°46′之間,東部和南部與本省遵義市、貴陽市、安順市、六盤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與云南省、四川省毗鄰。
正處在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過渡的傾斜地帶,境內多山,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400米,*點赫章韭菜坪2900.6米,為全省*點,*海拔457米,境內山高坡陡,峰巒重疊,溝壑縱橫,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區總面積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屬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兩大水系,長江流域面積占95.38%,珠江流域面積占4.62%,是烏江、赤水河、北盤江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畢節地區大部份地方屬北亞熱帶溫涼濕潤季風氣候,水熱資源適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101.8—1780.2小時,年平均氣溫10 5—15.0℃ ,一月平均氣溫17——4.3℃,七月平均氣溫17.6——24.9℃,穩定通過10℃的有效積溫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變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無霜期 205—297天。
境內山清水秀,平疇谷幽,風光秀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適宜。
區劃名稱 | 2013年 | 2012年 | 區劃名稱 | 2013年 | 2012年 |
---|---|---|---|---|---|
全市 | 31.67% | 29.99% | 織金縣 | 32.55% | 29.43% |
七星關區 | 43.02% | 42.1% | 納雍縣 | 29.62% | 28.36% |
大方縣 | 27.89% | 26.11% | 威寧縣 | 23.07% | 23.03% |
黔西縣 | 39.14% | 37.53% | 赫章縣 | 20.41% | 19.35% |
金沙縣 | 37.78% | 31.6% | 百管委 | 21.78% | 15.55% |
畢節屬巖溶地貌,開發歷史悠久,具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巖溶景觀和其他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高原明珠”之稱的威寧草海,被譽為“地下天宮”的織金洞,有“天然公園”之稱的百里杜鵑(包括奢香博物館),“古,野,奇,曲”的納雍總溪河風光(烏江*漂),嘆為觀止的大方九洞天及十里溶洞探險漂、大屯土司莊園風景區和眾多的史前文物,古建筑群,古石刻,這些風景名勝與安順龍宮,黃果樹瀑布一道,構成了貴州西線旅游區.畢節旅游事業方興未艾,前景輝煌.美麗的畢節,正以無窮的魅力,迎接國內外游客的到來!
其他旅游資源:畢節學院,龍鰲河風景區,報京侗寨, 冷水河自然保護區, 貴陽天下苗族*縣,水西公園,奢香墓,百里杜鵑,九洞天風景區,織金洞,威寧草海……
動物資源畢節地區有牛、馬、豬、羊、狗、兔、雞、鴨、鵝、鴿、貓、蜂等畜禽動物。
2005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13.78億元,年均增長5.06%;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豬、牛、羊存出欄同步增長,大牲畜年末存欄156.31萬頭,年均增長2.47%,肉類總產量35.08萬噸,年均增長6.29%,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九五”末的29.5%增加到39.3%。豬,2004年底全區存欄377.29萬頭,增長3.49%;出欄肉豬274.4萬頭,增長6.21%。馬,2004年全區24.23萬匹,畢節地區“黔西馬”體質堅強、精悍靈活、能拉善走,素有“爬山虎”之稱。牛,2004年全區牛存欄達124.94萬頭,經過多年的品種改良。牛的品種普遍得到提高,本地最有名的品種“安化牛”,體形高大、體格健壯、耐粗飼、抗病力強、力大耐勞、適應性廣。羊,2004年存欄81.48萬只,增長4.65%。出欄40.02萬只,增長7.99%。
野生動物1000多種, 珍稀動物在10種以上,國家一類保護珍禽黑頸鶴受到很好的保護,吸引著無數的中外專家和游客。
“烏蒙磅礴走泥丸”,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句,凸現畢節形象。
畢節,川滇黔鎖鑰,貴州高原屋脊,烏江、珠江發源地。原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今為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倡導,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地方。全區轄畢節、大方、黔西、金沙、織金、納雍、威寧、赫章8縣市。幅員26853平方公里。總人口73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8%。
畢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涼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盛產核桃、茶葉、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五培子等,有“竹蓀之鄉”、“*漆城”、“天然藥園”之譽;烤煙產量占貴州省的40%以上,是全國四大煙區之一。
畢節,礦藏富集,河流縱橫,落差較大,水能豐富。優質無煙煤已探明可開采儲量達256.9億噸,占貴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的45%以上,為“江南煤田”之最;硫鐵礦、鐵、磷儲量居貴州乃至西部地區之首;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21.9萬千瓦,已開發156萬千瓦,是西電東送的主戰場之一。
畢節,名洞之鄉,花海世界,珍鳥樂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的織金洞,流金溢彩,恢宏壯觀;*森林公園百里杜鵑、赫章水塘森林公園、畢節市畢節森林公園,飄芳競艷、燦若織錦;“高原明珠”——*自然保護區威寧草海,浪綠波碧,珍禽云集;“巖溶百科全書”——瑰麗奇偉九洞天,洞中有洞,天外有天;水域面積80余平方公里的水西湖出自高峽,牽起串串明珠,是極具開發價值的高原湖泊旅游寶地。
畢節,歷史悠久,紅色熱土,山水神奇,人文薈萃,風情濃郁。殷周至元朝,屬牂牁、夜郎、羅施等國,明朝建制。1934年1月,貴州省*中共地下黨支部在畢節建立;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現畢節市林口鎮的“雞鳴三省村”召開了常委分工會議;1936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在畢節創建。奢香博物館、可樂遺址、彝族大屯土司莊園、黔西觀音洞遺址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橫貫六十萬年,展示著古人類的遺蹤、夜郎的神秘、水西的燦爛。勇開九驛的明初彝族女杰奢香、報國愛民的清代重臣丁寶楨、李世杰,功勛卓著、名震天下。彝、苗等民族村寨,原始古樸,五彩的服飾,拙樸的舞蹈,獨特的音樂,厚醇的風情,令人陶醉。
畢節,交通便利,信息暢通。貴陽至畢節高等級公路,百余公里百余座橋,堪稱橋梁博物館,創吉尼斯世界記錄。電話網已實現傳輸數字化、交換程控化和鄉鄉通。
回顧“十五”我們豪情滿懷,斗志昂揚。“十五”期間,我區各族人民緊緊圍繞畢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全區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扶貧開發有效推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各項工作成效明顯,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2007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25億元,同比增長13.9%。完成財政收入55.06億元,同比增長23.0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458元,同比增加415元。
畢節,山清水秀,山海蒼莽,氣勢磅礴,風光秀麗。畢節,風景這邊獨好。
2007年,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實現生產總值325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產業增長6.7%,第二產業增長13.2%,第三產業增長21.7%;三次產業結構比實現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轉變,經濟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
完成財政總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23.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5.59億元。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1億元,增長20.7%;共爭取項目200多個,總投資達到7.62億元,其中:國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4.48億元,省級資金0.67萬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達55.13億元,增長20.11%。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197元,增長27.8%;農民人均純收入2458元,增加415元。凈減少*貧困人口3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3萬人。
糧食總產量達263.27萬噸,增長5.09%;全區畜牧業產值47.18億元,增長10.9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較快,產值為169.1億元,同比增長14.49%,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6.29億元,同比增長20.58%,重工業完成產值142.81億元,同比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2.79億元,同比增長12.7%。
開工建設27條765公里通鄉油路和421條3294.4公里通村公路。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18處(片),解決了20.12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1.4平方公里;完成營造林39.01萬畝、貴畢路沿線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特色經果林精品示范建設3300畝和石漠化治理、經果林建設、村莊綠化美化等造林面積6510畝;啟動畢節市環城綠化一期工程。
人口出生率14.31‰,同比下降1.05個千分點,人口自增率7.8‰,下降0.65個千分點。
“兩基”復查和“普實”驗收順利通過,普通高中教育擴招12%、中等職業教育擴招20.33%, 120個薄弱學校全部開工建設,啟動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籌建工作。
新增城鎮就業14213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353人,“4050”人員再就業683人,消除零就業家庭2577戶。
新增基本養老保險8000人,在職參保人數達6.9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9.8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8萬人,確保了1.71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00%按時發放。
解決6.94萬城市貧困人口和59.45萬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救助;解決農村5000戶無房戶的住房困難,改造茅草房5000戶,完成275套廉租住房建設。
新增4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538.7萬人,總人數居全省*,參合率86.74%,超過全省平均參合率1.83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三。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