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市第四中學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光緒、宣統
年間的順天四路學堂,而由此改組設立的順天中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東路中學堂(通州)、南路中學堂(大興黃村)、西路中學堂(盧溝橋)和北路初級師范學堂(昌平沙河)相繼創辦。后經順天所屬二十四州、縣所舉紳士會議,順天府凌府尹福彭決定于京師另立一所中學,分選各屬合格學生入堂肄業,并決定以位于西什庫的宛平高等小學堂校舍開辦順屬中學堂。學部議復御史張世培奏請順天府正式開設順天中學堂。
《議復御史張世培奏順天府尹破壞章程淆亂定章折》部分內容如下:查順天四路學堂創始于前府尹臣陳璧議。由各屬契稅項下酌加五成,專備四路學堂之用。東路設于通州城內,南路設于大興縣屬黃村,每年款項均約六千兩。西路設于盧溝橋,每年款項三千兩。北路款項僅一千余兩,已另攤派各屬每年三千兩,辦理初級師范學堂。而東、西、南三路中學,自開辦以來,或三年或二年,議者謂人數太少,程度不齊,遂有主歸并中學、添設師范之說。順天府尹凌福彭到任后,札飭二十四屬各舉紳士定期會議。開議之時,主歸并者十有四人,不歸并者十人。遂定于京師另立中學一所,三中學之學生、經費概行歸并。而不主歸并之說者,咸不免嘖有煩言。此御史張世培所以有破壞學務、淆亂定章之奏也。…… 臣等公同商議,……似應照該府尹原議,先在京師設立一所,分選各屬合格學生入堂肄業。查從前順天府宛平小學堂校舍甚為宏敞,該堂移設外城,其原有校舍擬作為順屬中學堂;其現辦之東、西、南三路中學堂學生并于此校肄業,北路學生有合格者亦酌量選擇收錄,以昭平允。
順天中學堂成績品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順天府在今西什庫天財庫舊址(今稱后庫)籌設順天中學堂,并派藩祖蔭作監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是順天中學堂正式創校之年。順天四路學堂42名學生入學肄業(東路14名、西路10名、南路14名、北路4名),稱為甲班(今稱*級,于1912年十二月畢業)。學制為四年,設國文、算術、歷史、英文、社會學、國畫等課程。宣統元年(1908年)正月,學堂添招乙班(英文班),學生三十一名(今稱第二級,于1913年七月畢業)。宣統二年(1909年)正月,添招丙班(英文班),學生三十九名(今稱第三級,
民國之后*任校長王道元題寫的校碑。(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后,順天中學堂由京師學務局管轄,委派王道元為校長,下設教務學監和齋務學監。同年9月29日更改校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并定該日為校慶日,并一直延續下來。民國二年(1913年),學校在原有英文班的基礎上,開設德文班。全校共有四個班97名學生。
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有四中學生代表前住天安門游行集會,途中被軍警驅散,并被押送回校。同年6月,學校學生因在街頭宣傳,數人被捕,關押十余天。同年8月27日,有學生參加京津學生在北京的游行示威,國文老師潘云超因在《益世報》上發表支持學生運動的署名文章,被北洋政府逮捕。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北平淪陷,在日軍統治下,學校實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進駐學校,同時增設日語課程。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偽校長王巖濤來校,遭到師生反對,后被學生趕出了校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政府接管四中,委派孫鹿賓任校長。此時,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在四中活動,并在高中學生中發展地下黨員。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二十二日,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燕京大學的部分四中校友返校,向該校高三學生做反內戰宣傳。內六區警察局聞訊后派數十名警察持槍沖進學校,包圍了禮堂,捆綁正在演講的校友。在場的四中學生與警察發生爭執,有幾名學生被刺刀刺傷。后北平市長何思源派專人來校為校友松綁,并向學生道歉。同年化學實驗室發生爆炸,學生組織義演募捐用來重建化學實驗室。
北京四中師生在天安門廣場參加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至三十八年(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占領校園,學校被迫停課,校舍成為為兵營,操場成為炮兵陣地,百余株樹木被砍伐,課桌椅被焚燒。
北京解放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同年3月15日北京市軍管會委派李復生來校接管四中任校長。同年四中建立了中國共青團團支部和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并成立新的學生會。校名亦被改為北京市第四中學,并沿用至今。
1995年11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北京四中時,曾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到這里來,真是三生有幸。”
2001年2月國際奧委會2008年奧運申辦城市評估團考察北京時,北京四中作為*被考察的教育機構接受評估。
重點學校北京四中自80年代末開始實行數學、英語等科目分層次教學并開設選修課,是中國大陸最早探索素質教育的高中之一,是全國重點學校之一。
北京四中擁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90多名在崗教師中有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50名。每年有100余人次在市區以上各種競賽中獲獎。學校長期開設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和生物的競賽班,大量培養有競爭力的學科競賽選手。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六枚金牌、兩枚銀牌、一枚銅牌。每年有95%左右的畢業生考入國家重點大學,其中每年約有90多人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40%左右畢業生進入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也有學生赴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港內學校以及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海外優秀大學學習。
2002年,四中國際部設立,開始招收來自日本、韓國、新西蘭等國家的留學生。
2004年,北京四中合并了北海中學,將其設為初中部,恢復初中招生,短短五年中產生了不俗的教學成果,為四中校園注入了一批批富有活力的新生力量,為高中部選拔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2010年起,學校在高三開設出國留學班,專門為準備前往北美等地區留學的同學提供特殊的學習環境,和高考班分離。學校的北美AP課程也同時啟動。目前為止的兩屆留學班畢業生都被美國或加拿大的一流名校錄取,其中包括八所常青藤盟校、加州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等美國著名私立院校,弗吉尼亞大學、密歇根大學等著名公立大學以及阿默斯特學院、史密斯女子學院、韋爾斯利學院等著名的文理學院。
2011年,北京四中高中部開始設立道元班,專門針對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這也被認為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
陳景潤: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陳有南方方言,被拒絕上講臺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后被“停職回鄉養病”。
劉景昆: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生,北京市化學特級教師,北京市勞動模范。1920年-1962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李直鈞:北京四中畢業,北京大學畢業生。1924年-1940年在北京四中任物理教師。
馬文元: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生,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1935年-1950年在北京四中任數學教師。
張子鍔:河北工學院畢業,北京市物理特級教師,北京市勞動模范。1937年-1975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韓茂富:中華人民共和國*批籃球*裁判,*屆全國運動會籃球賽副裁判長,北京市特級教師,全國十佳體育教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1年-199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王鏡如: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生。1952年-1988年在北京四中歷任語文和英語教師。
民國四年(1915年),北京四中老校園教室順天中學堂選址于位于京師后庫(現北京市西城區后庫)的宛平高等小學堂。校園雖經多次翻新、重建,地址未曾改變。全校占地面積為98.6畝,體育場占地40.6畝,包括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和足球場。校園內有樹木1500余株,花卉100余種。校園南院有植物園地,種有農作物,并建有一個古樸的井亭,頗有田園意境。如當時校歌所描述的:“半如鄉村半如城,花木蒼翠四時榮”。
教學樓
北京四中的大部分的學生集中在一座教學樓。教學樓共四層,每層有教室八間。設計者摒棄常用的矩形而采用六邊形平面,取得了大容量、短視距和小視角的綜合效果。另外因多個六邊形教室組合而自然形成的走廊空間的收放變化,既滿足了交通疏散的要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個課間交往娛樂的理想空間。
概述
1983年北京市政府決定改建北京四中校舍,并列為市重點工程。新擴建的四中校園占地46372平方米。學校教學設施先進,配有現代化微機、網絡、電教、美術、音樂、史地、閱覽、形體訓練等專用教室;可供寄宿學生200余人就餐的餐廳、浴室等,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400米環型塑膠跑道、4000余平方米人工草坪運動場、六個標準的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等以及小花園、觀魚池等,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運動、休息場所。
實驗樓
實驗樓共六層。*層至第四層分別設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供學生完成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第五層有公開課錄制室和電子教學辦公室。第六層設有天文臺。
辦公樓
辦公樓于2003年竣工,用于教職員和行政人員的辦公。除此之外另設有一件大型會議室供日常會議和接待。地下一層為一些詭異的東西如理發室、庫房、流石編輯部之類的,地下二層對外營業可以打乒乓球、練健美操、搏擊、武術、舞蹈等。
綜合樓
綜合樓已經完全交付使用。一層為學生食堂。二層為四中大禮堂,并有一些辦公室、小教室、會議室。三層有模聯教室和陽光心社和部分禮堂附屬設備可用。四五樓基本是空屋子。另有地下車庫兩層。
藝術樓
藝術樓一層是三個音樂教室,二層是校史館,三層是美術教室。
體育場
北京四中設有一個塑膠室外體育場。附有標準六線四百米跑道(但跑道本身并不是標準的兩弧+兩線的400m跑道,而是4弧+4線的奇特環狀,是因平安大道拓寬而縮小),一個中型足球場、二個排球場、六個籃球場、田徑運動設施和看臺,供學生和教職員使用。
體育館
北京四中設有一間多功能體育館,可用于多種體育運動,例如籃球、羽毛球。此外另設有乒乓球室、健身房及標準50*25米的6道室內游泳池。
初中部
2005年北京四中初中部合并了北海中學的校園,在那里建立北京四中東校區(初中校區)。校區內設有辦公樓(原大教堂改建)、基礎教學樓、綜合教學樓、音美室、室外操場。2008年又合并實業美術學院,使得北京四中東校區得以擴建。
其他設施
北京四中亦設有老校門、老辦公樓、宿舍、老校長室、漱石亭、天文臺、總務處、國際部等。從教學樓通往實驗樓的連廊也是四中的特色。
劉長銘,男,1956年3月生于北京,湖南湘潭人。大學本科學歷,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第十一屆西城區政協副主席,教育部第七屆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教育學刊理事會理事,西城區教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現任北京四中校長。1975年起從事教育教研工作,中學高級教師。1988年起擔任西城區物理奧林匹克學校教練員,所教學生中有多人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中獲取金牌。現任中國物理學會第八屆教學委員會中學分會執委會委員。同年起編寫了大量教學參考資料,開設區級教研講座,主持教研活動,所撰寫的教學研究論文多次獲獎。曾多次被評為市、區骨干教師,優秀園丁,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先進個人。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歷任校長1907-1911 劉祖蔭 | 1912-1917 王道元 | 1917-1924 閻翰升 | 1925-1940 齊梅閣 | 1940-1941 王巖濤 |
1941-1943 劉睿清 | 1943 馬士奇 | 1944 王育黎 | 1945 高去疾 | 1946 孫芳芩 |
1946-1948 田植萍 | 1949 李復生 | 1950 張鏡 | 1951-1953 卞慎吾 | 1954-1958 溫寒江 |
1958 盧禹 | 1959 解才民 | 1960-1961 陶希鐮 | 1962-1965 解才民 | 1965-1966 楊濱 |
1966-1971 文革軍訓團工宣隊 | 1972-1973 張印斗 | 1974-1978 李恩浩 | 1978-1982 韓家鰲 | 1983-1985 劉鐵嶺 |
1985-1990 劉秀瑩 | 1990-2002 邱濟隆 |
據2015年1月學校網站顯示,北京市第四中學占地面積約42400平米 ,總建筑面積約35700平米。
截至2013年9月,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中部共有近30個班級,學生數1153人;截至2012年,北京市第四中學初中部共有20余個班級,學生數1200余人。
此外,北京市第四中學還建有北京四中網校,北京四中網校是一所以北京四中為核心,集各地名校名師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為一體的網絡教育機構。
硬件設施據2015年1月學校網站顯示,北京市第四中學建有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禮堂、飯廳、學生宿舍樓等,該校是最早建成計算機校園網的學校之一,并以100兆帶寬連通Internet 。1998年,北京市第四中學建成了全復蓋塑膠運動場,場內有400m跑道、一個中型足球場、二個排球場、六個籃球場、羽毛球場、游泳館、以及健身器械等。
圖書館
北京市第四中學圖書館始建于1907年;截至2010年8月,館舍面積近2000平
方米,館藏圖書17萬冊 、期刊近400種、報紙40余種、光盤8000余種、錄音帶2000余種。
實驗樓
北京市第四中學實驗樓共六層:*層至第四層分別設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供學生完成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第五層有公開課錄制室和電子教學辦公室;第六層設有天文臺。
綜合樓
北京市第四中學綜合樓設有學生食堂、禮堂、國學講堂、各辦公室、現代音樂社活動室。
藝術樓
北京市第四中學藝術樓一層設有仿曾侯乙編鐘、三間音樂教室、音樂辦公室;二層設有校史館、兩間音樂教室;三層設有兩間美術教室、美術辦公室。
師資力量據2015年1月學校網站顯示,北京市第四中學共有特級教師4名, 高級教師117余名,中級教師92名,博士18名、博士后2名,碩士101余名,本科畢業185名;其中市級學科帶頭人7名,區級學科帶頭人39名,區骨干教師18名。
特級教師:方芳、谷丹、李俊和、李京燕
北京四中每周有兩節“必修的選修課”,課程內容十分廣泛,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擴展視野。課程包括電影制作、3D動畫制作、法語、攝影、戰爭史、英國文學、地理信息系統、環工規劃、生物解剖、計算機C語言、心理學、新聞、古漢語、詩歌鑒賞、數學建模、廚藝、服裝設計、古典音樂等。
學校還十分注重增強學生體質,籃球、游泳、田徑、橋牌等運動項目都在北京名列前茅。從高一入學開始,一直到高考之前,學校都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的課程安排。而每年冬天的冬鍛長跑是北京四中的一大特色。四中還規定所有學生必須學會游泳,考取深水證,否則不予畢業。學校籃球隊在*一屆北京市比賽的決賽中擊敗密云二中奪得冠軍。
北京四中的學生及社團活動也很豐富。社團數目多,內容多,有辯論社、考古社、街舞社、芭蕾社、愛心社、文學社、話劇社、電影社、橋牌社、天文社、繪畫社模擬聯合國、科技俱樂部等。文學社主辦的校刊《流石》獲第三屆全國校內報刊評比特等獎。為“全國校園媒體建設與管理高級研修班”傳授校園刊物工作經驗。2012年3月1日,北京四中高中部禮堂座無虛席,掌聲雷動,知名文化學者于丹為該校師生帶來了“閱讀經典,感悟人生”的主題演講。
現占地43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2004 年在校學生人數 1500 余人。學校設施齊備,圖書館已實現網絡化管理,有標準田徑場、跑道、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游泳館、健身器械區等,體育場已全部塑膠化。
學校校園位于北京市的老城區,距離北海公園、什剎海、景山、西什庫教堂等地不遠,周圍人文氣息濃厚。
北京市第四中學初中部北臨平安大街,南靠北海公園,是一
個鬧中取靜的美麗庭院。初中部北部有兩棟樓,一為“佑貞樓”,一為“盛新樓”。兩樓前各有一個200米操場;西北角為大食堂,上掛與高中部綜合樓上相同的校訓;東南角為小食堂,與南部教學樓相連。
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中部校園內有樹木1500余株,花卉100余種。校園南院有植物園地,種有農作物,并建有一個古樸的井亭。
建校百年(1907年建校)以來,北京四中至今有三萬五千名畢業生。其中許多人成為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企業家,絕大多數成為黨、政、軍以及各行各業的領袖或中堅。
知名的校友包括:
學術界
虞福春——實驗物理學家,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因1946年參與發現核磁共振現象在國際上享有聲譽。1936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方勵之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1952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陳景潤——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后因無法勝任教學工作調離。
何芳川——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53年至1956年在高中部就讀。
王文采——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39年至1945年在北京四中就讀。
丁偉岳——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1956年至1962年在北京四中就讀。
郝柏林——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46年曾在北京四中就讀。
涂傳詒——空間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1952-1958年在北京四中就讀。
丁國瑜——地球物理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
劉廣志——探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1942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毛二可——雷達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1946年至1948年在北京四中就讀。
王壯——航天技術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1954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吳燕生——航天技術專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1981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張順江——著名學者,決策學創始人。1958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李強——社會學家,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1968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周孝正——社會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鐘秉林——教育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校長。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
文化藝術界
馮至——現代著名詩人、學者。
李敖——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學家。1948年就讀于北京四中。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
從維熙——著名作家。
韓少華——著名作家。
謝飛——當代著名導演。1957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陳凱歌——當代著名導演。
曲直——當代著名導演。
劉玉山——當代著名藝術家,曾任中央美術出版社總編輯。
北島——當代著名詩人。
高曉松——當代知名歌手,音樂人。
戴士和——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
舒暢——著名演員,代表作《宮鎖珠簾》《寶蓮燈》《魔幻手機》《鹿鼎記》。
政經界
王昆侖——著名政治活動家,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建人之一,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17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俞正聲——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963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薄熙來——曾任大連市委書記,大連市市長,遼寧省委常委,遼寧省委副書記,遼寧省省長,商務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等職。2012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決定薄熙來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10月2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薄熙來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終止;11月4日,十七屆七中全會給予薄熙來開除黨籍的處分。1968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馬凱——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書記,國家行政學院院長。1959年考入初中部,1965年高中畢業后留校任教,至1971年調離。
凌青——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代表,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蔣效愚——現任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原北京奧運組委會副主席。
劉源——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陸軍上將。1951年進入初中部就讀。
陶西平——全國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前北京市人大副主任。
喬宗淮——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副代表。
陳昊蘇——原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1959年畢業于高中部。
陳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歷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區委書記,北京市委常委、商貿局局長兼市體制改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黨組副書記、副行長。1964年畢業于北京四中。
工業界
郄小虎: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谷歌全球技術總監。
北京四中網校是北京四中的遠程教育機構。它把北京四中與全國各地的老師以及學生們連接起來,是尖端信息技術和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的結合。
北京四中網校面向全國的中、小學生進行遠程學習輔導,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依據北京四中近百年積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為廣大的中國家庭提供開放的學習平臺和北京四中的教育資源。北京四中網校進行跨越時空、突出個性、自主學習的教學。強調學習的個性化、互動性,建設中國*基礎教育網絡學習社區。
北京四中網校于2005年出版的新書《他們是怎樣考上北大、清華的》,收錄了18名考上北大、清華的原北京四中網校學員的學習經驗、成長歷程、家庭教育經驗等,是北京四中網校教學成果的重要體現。北京四中網校的教學成果得到社會各界全面肯定,2003、2004、2005年連續三年,北京四中網校獲得“十佳網絡教育機構”稱號,也是*一家連續三年獲得此項榮譽的遠程基礎教育機構。2004年、2005年,連續獲得“中國*價值的網站100強”稱號。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信息化建設優秀獎”。北京四中網校在全國設立了二百四十余家分支機構,這些機構為全國各中學與北京四中的遠程信息交流和教學合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四中網校在2009年西城區多個中小學因甲流停課期間與北京四中一起為同學們開展網絡授課,得到四中高一年級贈送錦旗一面。
北京市第四中學,簡稱北京四中,位于中國
北京市的西城區,分為高中本部、東校區(原北海中學、原北海小學、原北京實用美術學校北海校區)和金融街國際校區,是中國最著名的中學之一。教學處
語文組 數學組 外語組 物理組 化學組 歷史組 地理組 政治組 音美組 教務組 教學教研室
學生處
年級組班主任 學生常規管理組 美育管理組 學生會 學生電視臺 學生宿舍管理組 德育研究室
體衛處
體育組 衛生室 場館組
電教處
電教組 計算機組 網絡組
總務處
財務組 圖書館 管理組 維修組 食堂 電話機房
校務辦
人事室 檔案室 校史室 外事接待室 保衛室 司機班 聯系校友會
開發辦
物業公司 基建辦公室 游泳培訓班
校辦企業
商店 圖書資料中心 培訓中心
道元創新實驗班
北京四中計劃在2010年新高一年級組建“北京四中杰出創新后備人才培養道元實驗班”,簡稱“道元班”。該班將面向全市招收30名學生。選拔標準是:學生在某一領域具有濃厚的興趣甚至達到癡迷、迷戀的程度,有著扎實的基礎和超越同齡人的學習潛力,且在此領域具有超常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敏感性和創造性,并有超乎尋常的學習內在動力。同時參照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2010年3月27日的中招咨詢會上,校長劉長銘公開表示,道元創新實驗班已通過北京市教委等有關部門審批。
高考成績
2014年高考,北京市第四中學學生理科平均成績654.6分,為北京市*,600以上人數占96.3%,*分為711分,一本上線率為99.3%;文科平均成績為643.2分,600分以上人數占94%,*分為688分,一本上線率為100%。
2013年高考,北京市第四中學文、理科高考平均分排名,列北京市第二名,張韻凝以裸分695分獲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
2012年高考,北京市第四中學學生上一本線600多人,上線人數居北京市第二,上線比例居北京市*,理科平均分居北京市*,文科平均分居北京市第二。
素質成績
時間 | 學生/團體 | 競賽名稱 | 獲獎情況/榮譽 |
2014年12月 | 易羊、傅蘭軻 | 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創新大賽 | 一等獎 |
杜宇峰、吳育鶴 | 二等獎 | ||
2014年11月 | 李雪萊 | 2014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 | “創意作品單元”高中組冠軍 |
王宇喬 | 《與誰同坐——我在四中道元班》一書出版 | ||
2014年10月 | 劉夢琪、楊建釗 | 第十四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 一等獎 |
姚潤澤、王鶴臣、姜高翔、房唯深 | 首屆全國中學生朗誦大會 | 初中組一等獎 | |
李晴 | 高中組特等獎 | ||
2014年8月 | 劉夢琪、賈思然、施則威 | 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二等獎 |
2014年5月 | 高語含 | 第九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北京賽區 | 一等獎 |
王凝新 | “第三屆全國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北京賽區 | 二等獎 | |
2014年4月 | 張可名 | 2014年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 | 一等獎第二名 |
伍興云、李星洲、陳瀟男 | 第42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 金獎 | |
2014年3月 | 趙嘉珩 | 第34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式暨“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典禮 | 市長獎 |
2014年2月 | 張澤宇,劉逸軒,夏宇,劉子辰 | 第14屆北京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 *名 |
參考資料: |
時間 | 教師 | 競賽名稱 | 獲獎情況/榮譽 |
2015年1月 | 王耀、李京燕、段玉佩、龔宇、徐鷹 | 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評選 | 一等獎 |
2014年12月 | 紀榮強 | 2014年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展示活動 | 全國一等獎 |
2014年11月 | 黃春榮 | 獲“全國文學指導名師”獎 | |
2014年10月 | 張瑾 | 第十五屆全國中學生物課堂實驗教學評比 | 一等獎 |
高杰 | 北京市第二十七屆中小學“紫禁杯”優秀班主任暨第二屆“學生喜愛的班主任”評選活動 | 優秀班主任一等獎 | |
劉薇 | 獲“學生喜愛的班主任”稱號 | ||
2014年9月 | 魏華 | 第四屆全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名師賽 | 高中組一等獎*名 |
2010年8月 | 劉銀、楊利軍 | 全國中學化學(華北賽區)優質課觀摩評比大賽 | 一等獎 |
谷丹 | 全國優秀數學教育論文評選 | 一等獎 | |
肖瑜、張煒卓、徐曉陽、劉坤 | 三等獎 | ||
參考資料: |
授予時間 | 榮譽名稱 | 授予部門 |
1998年 | 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教育部 |
1999年 |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基地學校 | |
2001年 | 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 | 共青團中央 |
2002年 | 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 北京市教委 |
2002年 | 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 教育部 |
2002年 | TI現代數理教學技術實驗學校 |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
參考資料: |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徽圖形輪廓為六邊形,體現了北京四中的建筑特點。從視
覺效果來看,異形六邊形更顯得活潑、開放、靈動、穩重、莊嚴與尊貴。
中間的綬帶是四中高貴的品質和品位的象征,代表了四中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四顆星可以理解為仰望星空的教育理想,或理解為四中,或象征著四中“四結合”的辦學思想,或象征著四中的校訓(四點:勤奮、嚴謹、民主。開拓),或表示四中人的發展觀(學習型的四中人、發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等等。
位于中央的部分是原校徽圖案,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梅花花瓣象征著獨傲霜雪的氣節,體現了北京四中“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洋,不唯眾”的學校精神。其中可見“八十”、“四中”字樣,意指原校徽實在北京四中八十年校慶時設計的。
校訓勤奮、嚴謹、民主、開拓
勤奮:教師勤奮工作,學生勤奮學習
嚴謹:教師對工作一絲不茍;學生對學習精益求精
民主:師生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尊重個性,倡導師生自主和諧發展
開拓: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洋、不唯眾
校歌老校歌
半如鄉村半如城,花木蒼翠四時榮,巍然吾學黌。
融融兮師生,浩浩兮前程,朝夕相處共奔競,
熙然會群英,愛如家庭親,校譽日以升。
勸爾勤學業,勿負此嘉名,良辰美景流若星,
一逝難再營,讀書即革命,前哲是先聲。
現校歌
《希望和理想之歌》
集體 詞 施光南曲
嶄新的校園沐浴著朝陽,
同學少年蓬勃向上。
我們在祖國的懷抱中成長,
美麗的校園薈萃著群芳。
聽書聲瑯瑯啊歌聲飛揚,
和時代旋律一起交響。
我們勤奮進取,
我們刻苦樸實,
學習優秀體格健壯。
肩負著人民的希望。
古老的銀杏樹伴我們回想,
挺拔的銀杏樹給我們力量。
往日崢嶸,
多少人才輩出。
優良的傳統,
我們永不忘。
看今天崛起啊豪氣滿腔,
要做那振興中華的棟梁。
我們探索開拓,
我們獻身創新,
面向世界憧憬未來。
要實現輝煌的理想。
學生活動北京市第四中學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學校每年均開展各項活動,例如:
科技活動:通過科技俱樂部,讓學生參與科學論壇,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體驗研究過程。
文體活動:該校定期舉辦田徑運動會、班級足球賽、籃球聯賽、冬季鍛煉、長跑冠軍賽、游泳比賽等。
對外交流:該校與二十多所學校建立友好關系,每年派生出訪交流,并舉辦世界名中學論壇等活動。
截至2013年10月,北京市第四中學共建有22個學生社團。
學生社團名單 | |||
文學社 | 商學社 | 模擬聯合國 | 現代音樂社 |
演講社 | 辯論社 | 愛心社 | 街舞社 |
考古社 | 科技俱樂部 | 芭蕾社 | 心理社 |
室內樂社 | 攝影社 | 通訊社 | 天文社 |
模擬法庭社 | 國學社 | 環保社 | 英語劇社 |
云脊話劇社 | 油畫社 | ||
參考資料: |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