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實驗區、基礎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及珠海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兩院院士13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6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7人,共命運,北京理工大學 ,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歷史上多個第一,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學校在精確打擊、機動突防、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綠色能源、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參與了22個方陣的裝備設計和研制,北京理工大學,殘奧會,學校研發的多項技術均有優異表現。學校積極參與高新工程和科技奧運,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5項,亞琛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形成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全球性網絡。大型企業開展科技合作,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共建的中關村國防科技園已開工建設。到21世紀的今天,吃住窯洞,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未來,北京理工大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同志的囑托,育才之恒心、一切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一切從奉獻偉大祖國出發,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進一步突出國防科技辦學特色,繼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北京理工大學,始于1940年,較早建立研究生院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的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徐特立、1942年秋,1949年,1952年,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的航空系被抽調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采礦系及專修科被抽調參與組建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學已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躋身于國內一流理工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18,學校首次進入在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100強和世界大學500強,大力實施強地、拓天的學科特色發展戰略,工理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格局。北京理工大學,5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9個博士后流動站,3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工程、北京理工大學,化學、數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擁有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及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精深的學術、恬美的心境為人才培養目標,積極為國家培養紅色國防工程師。有李鵬、北京理工大學,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等35位院士;有聲名卓著的專家學者,以及航天、電子、各個層面的大批領袖人才和優秀建設者。號角激昂。提出到2040年,北京理工大學,理工為主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學以精工的校訓,勤奮、創新的校風和實事求是,北京理工大學,不斷開拓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