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部門,渝快辦,天生街道。區教委。
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
北碚是重慶市自然環境優美的后花園。北碚教育源遠流長、持續發展,得益于幾代教育人士的潛心耕耘、無私奉獻,才有今天的芳草遍野、桃李滿園。20世紀3、40年代,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吳宓等在此躬耕育人、興教報國,為北碚留下了寶貴的教育理念;候光炯、袁隆平、向仲懷、吳明珠等院士在此求學研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業績。這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百姓崇尚教育,使北碚教育兩次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稱號,先后評為“重慶市首批素質教育實驗區”、“*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區”、“中小學德育示范區”和“全國幼兒教育先進區”。
北碚教育基礎堅實,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較為完備的教育體系。目前,全區有各類學校201所,其中高等教育學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16所,中學26所(含職業中學),小學99所,幼兒園55所,進修學院1所,常年在校學生近15萬人。市級示范學校和重點學校數量均居全市區(市)縣前列。綜合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義務教育覆蓋面達100%,小學、初中升學率為100%,高中普及率達87%以上,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40%。
文化
北碚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豐富。擁有重慶市區縣一流的文廣中心大樓,各鎮街建有設施完善的文廣站。有國家一級文化館和重慶市示范圖書館各一所。宣傳工作全市領先,新聞節目每年上中央媒體3-5條,上市級媒體160余條。文化精品不斷涌現,文化作品多次榮獲全國“群星獎”金獎。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實現了村村通,通社率達90%以上。獲得了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先進臺站等多項榮譽稱號。
衛生北碚衛生實力較強,是重慶市北部醫療中心,重慶市醫療急救分中心和救災防病分中心。有醫院30所,衛生院15所,企事業單位醫務室123個,療養院2所,個體診所51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所,二級甲等醫院、全國示范中醫院1所,二級甲等保健院1所。每千人擁有醫師2.4人,擁有護士0.83人、床位4張。
科研截止2013年北碚區有各類科研機構67個,其中部級科研機構3所,中央、市屬大中型企業科研所20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000人,各類科研人員6000余人。儀表材料、工業自動化儀表和煤礦安全儀器、水文、光學、微電子、生物技術等的技術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2002年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準,建立了*大學科技園區。
北碚交通發達,是重慶進出川北的咽喉要地。襄渝鐵路橫穿東西,嘉陵江黃金水道縱貫南北,區間干道連接四面八方。北碚距重慶市中心24公里,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7公里,交通極為便捷。
目前,全區鄉鎮通暢率100%,通村通暢率76.5%。通航河流一條,航道里程48.62公里,港口(碼頭)34個,水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全區所有客渡船完成標準化改造,北碚、澄江等碼頭、渡口已具規模,F有襄渝鐵路、隧渝鐵路兩條鐵路線路過境。境內共有9個等級客運站場,85個客運招呼站。
航空
北碚區城區距離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7公里?沙俗555路公交車或北碚—機場專線大巴抵達機場。
陸路
北碚區公路總里程1124.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82公里、國省道62公里、縣區道215.51公里、鄉道163.57公里、村道613.43公里。
蘭海高速(G75)、繞城高速、渝廣高速穿越全境。重慶繞城高速公路西段起于北碚區,與蘭海高速公路交叉形成北碚樞紐互通。國道212、中環快速、悅復大道等城市干道快速聯通主城核心區。東陽大橋、北碚大橋、朝陽橋、水土大橋、嘉悅大橋、馬鞍石大橋等6座跨嘉陵江大橋連接區內區外。
襄渝鐵路、遂渝鐵路、蘭渝鐵路橫穿南北。襄渝鐵路在北碚區龍鳳一村設有北碚站。
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由北碚通往南岸區茶園,在境內共25公里,建有車站7個,現已開通6個,分別是北碚站、天生站、狀元碑站、龍鳳溪站、向家崗站、蔡家站、曹家灣站(暫緩開通),交通便捷。
水路
北碚區通航河流航道里程48.62公里,港口和碼頭共34個,北碚、澄江等碼頭、渡口已具規模。
北碚區工業產品出口快速增長。2004年全區出口產品在銀鋼集團、橫河川儀等重點出口企業的拉動下,完成出口產品交貨值5.44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全區完成新產品產值10.66億元,比上年增長30.2%,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5%,與上年持平。工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新高。200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7.92億元,增長18.9%,利潤總額2.25億元,為1998年以來的*水平,比上年增長51.6%,實現利稅5.5億元,增長26.5%,企業虧損面為25.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0.7%,比上年提高9.3個百分點。
2007年以來,北碚區強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圍繞“做大做強、翻番升位”這一主題和“扶優扶強”和“招大招強”兩大重點,加快推進北碚區新型工業化進程,努力推動北碚工業經濟更快更好發展。上半年,全區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1-6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86.61億元(總量在主城9區中列第8位,在“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中列第9位),同比增長38.7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8.75個百分點(增幅列主城第2位,列“1小時經濟圈”第6位);增加值26.55億元(總量在主城9區中列第5位,在“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中列第6位),同比增長32.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6個百分點(增幅列主城第2位,列“1小時經濟圈”第6位)。其中27戶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17.79億元,同比增長34.4%。工業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6%,拉動全區經濟增長10.4個百分點。
(二)支柱產業運行情況
1、機械制造業
機械制造業在去年較快增長的基礎上,今年1-6月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全行業實現總產值23.86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5.37%;同比增長29.87%,高出全區平均水平1.65個百分點,拉動全區工業增長10.43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9.63%,企業創新能力增強。
上半年機械制造業較快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受全市汽車、摩托車增長強勁影響,北碚區的相關配套企業得到拉動以及北碚區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力度加大,產品出口高速增長。
增長強勁的企業主要有:環泰機械(66%)、新興齒輪(75%)、田中科技(165%)、華偉聯龍(203%)等。
2、儀器儀表業
上半年,儀器儀表業實現總產值21.1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1.28%,同比增長18.48%,低于全區平均增幅11.39個百分點。全行業增幅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華立電能表公司在“兩網”改造完成后,電能表需求降低(正在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總產值同比下降29.85%;二是嘉陵華光受母公司(重慶嘉陵集團)破產和今年上半年軍品訂單減少等因素的影響,生產下滑,總產值同比下降26.6%;三是大唐稱重因煤炭行業整頓,汽車衡需求減少導致生產同比下降5.4%。
該行業骨干企業中,只有四聯集團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上半年實現總產值12.93億元,同比增長24.6%。
3、資源加工業
上半年,資源加工業快速增長。實現總產值19.22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50%;同比增長41.85%,高于全區平均增幅11.98個百分點,拉動全區增長10.78個百分點。1-6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38%。
全行業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紡織行業受市場回暖影響,1-6月實現總產值3.64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東方紡織、燈塔織造等企業生產增長都超過了60%;二是煤炭采掘、洗選企業生產增長較快,特別是劉家溝煤業、胡安工貿、程凱公司等企業,1-6月總產值增長均在70%以上(關閉了非法開采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小煤礦,打破了原有的供求關系,加之國內主要產煤地區煤企囤煤等待漲價,使國內煤炭價格上漲)。三是典發鋼業快速恢復性增長(產值同比增長382%,凈增1.4億元)的拉動。
4、生物制藥業
上半年,生物制藥業增長速度較低。完成總產值1.42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11%,同比增長23.20%,低于全區平均增幅6.67個百分點。
增長速度較低的原因:主要是大新藥業的洛伐他丁技改擴能項目尚未投產,受國家藥監局案件影響,華立藥業報批的藥號遲遲未能批準,影響了這兩家企業的正常生產。
(三)重點(成長)企業運行情況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28.22%,增幅再創今年新高。其中,17戶重點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9.13億元【不含電力公司、華立藥業和力帆汽車】,同比增長26.63%,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總量的58%;40戶成長型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5.13億元,同比增長25.26%,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總量的22.43%,重點(成長型)工業企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已達到80.43%。主要產品中,汽油機同比增長90.55%、紡織品同比增長82.8%、棉紗同比增長97.54%、自動化儀表及系統同比增長22.17%、摩托車配件同比增長13%,日用玻璃同比增長5.53%、水泥同比下降10.85%
(四)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區工業投資總量快速增長,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入12.69億元,增長35.2%,低于全市增幅3.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32.3%,高于全市1.5個百分點。
全區現有企業技術改造項目76個(41個就地技改,5個遷建項目,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34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7.49億元,已完成投入10.56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總產值42.8億元,可創利稅3.5億元。
已完成技術改造項目24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7個,完成投入2.36億元,計劃產值5.2億元,已完成產值1.27億元,1-5月新增產值8000萬元。
正在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52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27個),已開工建設47個,計劃投入25.13億元,實際完成投入8億元,預計產值37.6億元,38個項目有望年內投產。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重慶順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整體搬遷項目,即將上報國土資源部爭取用地指標;重慶富皇水泥(集團)有限公司4000噸/天新型干法綜合節能水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正在進行土地預審;重慶石壩石膏開發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石膏粉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已進入開工前期準備階段;碚城光電儀表都市工業園、綠色紡織工業集中區、玻璃工業集中區、接納“退二進三”中小企業集中區、三圣石膏工業基地發展規劃和可研報告已進入編制階段。
(五)鎮、街道、園區(基地)情況
重點鎮街支撐作用明顯。北溫泉、水土鎮、天府鎮、歇馬鎮、童家溪、天生街道6個重點鎮街上半年完成總產值54.3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的62.77%;同比增長41.92%,增幅高于全區平均水平6.4個百分點,拉動全區增長18.32個百分點。
其中,北溫泉街道發展形勢較好(光電儀表都市工業園拉動);水土鎮、天府鎮、歇馬鎮三鎮經濟增長的后續優勢明顯(特色工業基地支撐)。
目前同興工業園區已投產企業共有8戶,2007年上半年累計完成總產值2.36億元,同比下降8.89%。產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新投產企業尚未達到設計產能;二是華立藥業青蒿素產品同業競爭加劇,新產品藥號遲遲不能通過審批,不能按期投產;三是銀鋼科技目前銷售不暢,訂單缺乏,生產能力閑置。
入駐在建企業21家,1-6月累計完成投入4.68億元。其中力帆微型車工業園、重慶祥意高低開關柜生產基地、重慶巨融大型電氣成套系列生產基地、重慶苯特鋼構生產項目等項目因決策原因,影響了投入力度和建設進度。
(六)主要生產要素供配情況
1、天然氣供求情況:北碚區天然氣工業用戶主要是玻璃、化肥和摩配企業,另有商業、加氣站和居民。其中,工業用氣需求日均24萬M3,約占全區用氣總量的60%。經過區政府和區燃氣分公司做大量工作,今年北碚區供氣狀況有所好轉,1-6月我區天然氣供給總量為6411萬M3,日均供氣量為35.42萬M3,同比增長18%。受全市天然氣供氣時段性的影響,1-3月,部分工業企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4月以來,我區天然氣供給總量已能基本滿足現有企業生產需求。2、融資情況:2007年上半年,北碚區各金融機構加大了對區內經濟建設的貸款支持力度,1-6月,各金融機構放款7923戶,金額30.14億元,同比增加9.75億元,其中工業企業貸款:戶數445戶,金額13.84億元,同比增加4.31億元;非工業企業貸款:戶數7478戶,金額16.3億元,同比增加5.44億元(其中:企業戶數141戶,金額7.19億元,同比增加2.04億元;非企業戶數7337戶,金額9.11億元,同比增加3.40億元)。
1-6月,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已先后向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推薦工業企業5戶,推薦金額0.67億元。目前,2戶企業的0.14億元申貸資金正在落實中。向三峽擔保公司推薦貸款項目15戶,推薦金額8.54億元(其中:工業企業13戶,推薦金額4.54億元;基礎設施項目2戶,金額4億元),7戶項目正在落實當中,申貸金額5.39億元(其中:工業企業5戶,推薦金額1.39億元;基礎設施項目2戶,金額4億元)。向其他銀行推薦工業企業20戶,推薦金額1.45億元(其中:5戶企業的0.39億元信貸資金已到位,4戶企業的0.27億元申貸資金正在落實中)。
二、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新產品快速增長。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42.58億元,同比增長60.2%,新產品率達到49.2%,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
(二)出口高速增長。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9.66億元,同比增長57.2%;
(三)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綜合指數149.9%(列主城區第5位,列“1小時經濟圈”第16位),為歷史*水平,同比提高21.4個百分點;四是企業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5億元,同比增長86.3%;實現利稅總額5.46億元,增長40.3%,企業虧損面為7.5%,同比下降6.3個百分點。
農業2008年,北碚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0億元,比2007年增長5.1%。2008年糧食播種面積17560公頃,糧食產量達95715噸,比2007年增長3.4%,其中稻谷45194噸,增長10.1%。肉類總產量11630噸,增長5.5%,其中豬肉產量9383噸,增長7.9%。水果產量13472噸,增長0.9%。蔬菜產量158111噸,增長8.0%。2008年完成1.36萬畝農業綜合土地治理和2500戶農戶“一建三改”,農村土地集中經營度達20%。
2009年,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影響下,北碚區農民生產極性提高,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業經濟實現平穩增長。2009年北碚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29億元,比2008年增長4.2%。2009年糧食播種面積17408公頃,糧食產量達94288噸,其中稻谷43027噸。主要肉類總產量11947噸,增長2.7%,其中豬肉產量9631噸,增長2.6%。水產品產量4287噸,增長12.3%。蔬菜產量165863噸,增長4.9%。2009年完成1.31萬畝農業綜合土地治理和3727戶農戶“一建三改”,農村土地集中經營度達23%。
2010年,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有力支持的背景下,北碚區啟動實施促農增收工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經濟健康發展。2010年北碚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80億元,比2009年增長6.1%。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931公頃,糧食產量達93098噸,其中稻谷42700噸;主要肉類總產量11824噸,其中豬肉產量9306噸;水產品產量4500噸,增長5.0%;蔬菜產量201805噸,增長21.7%。
2011年,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有力支持下,北碚區加快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實施促農萬元增收工程,努力提升蔬菜、花卉苗木、經濟林果等特色產業的比重,北碚區農業經濟穩步健康發展。6個村實現整村脫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15個。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村土地股權化改造,流轉土地3400畝。順利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十萬畝蔬菜基地建設全面完成。2011年,北碚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11億元,糧食產量達6.1萬噸,蔬菜種植喜獲豐收,產量達39.41萬噸,同比增長95.3%,出欄生豬12.83萬頭,出欄家禽150.6萬只,肉類總產量達1.21萬噸。
2012年,北碚區按照都市型農業示范區的發展方向,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改革,不斷提升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全年流轉農村土地面積3560畝。蔬菜種植面積13.5萬畝,花木種植面積6.6萬畝,嘉陵江名優魚養殖5000余畝,新增無公害水果基地1個、無公害農產品3個、重慶市名牌農產品8個,“三品一標”數累計達37個。2012年,北碚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77億元,同比增長4.4%。糧食產量6.03萬噸,蔬菜產量41.6萬噸,同比增長5.6%,出欄生豬10.85萬頭,出欄家禽128萬只,肉類總產量達1.02萬噸。
財政金融2008年,北碚區完成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0.61億元,實現兩年翻番,比2007年增長57.5%,增幅創歷史*水平。其中一般預算財政收入為7.77億元,增長35.6%。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19.41億元,比2007年增長50.0%。2008年完成地區稅收15.64億元,增長20.9%,其中地稅6.94億元,占44.4%。完成區級稅收3.85億元,增長29.3%,其中地稅3.06億元,占79.6%。
2009年,北碚區完成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5.22億元,實現兩年翻番,比2008年增長43.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50億元,增長48.0%。實現區級稅收5.55億元,增長14.4%,其中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3大主體稅種合計完成2.68億元,增長20.1%。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26.66億元,比2008年增長37.4%,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2.04億元,增長45.0%。
2012年,北碚區地方財政收入達36.92億元,同比增長22.6%,居主城第1位。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6.81億元,同比增長22.8%。實現區級稅收20.74億元,增長11.5%。其中,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3大主體稅種合計完成6.02億元,增長20.1%。
縉云山風景區:縉云山總占地面積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間早霞晚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觀云霧之奇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
北溫泉風景區:北溫泉是中國開發最早的溫泉之一,其古剎溫泉寺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距今約1600年。景區集山岳江河,溫泉峽谷、溪流瀑布、叢林古剎、奇葩異卉于一體。
金刀峽風景區:主要景點有驚魂臺藏刀洞、懸天飛瀑、天犬洞、神鷹峽、獅頭峽、一線天、沙溪湖、中峽天然浴場千幻古巖、彌樂佛、心形潭等四十多個景點。
金果園風景區:景區集生態農業觀光科普休閑、健身娛樂、購物為一體。園區種有各類水果40多種,形成春夏有桃、李、枇杷、葡萄、瓜果,秋冬有各類柑桔的的生態景觀。雅舍:梁實秋在雅舍寓居七年,創作雅舍小品20篇,反響很大,風動一時。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流傳。
老舍故居:老舍紀念館,陳列有老舍的各類照片160余幅,文獻160多冊,是了解老舍人格魅力、感悟老舍文學精神的重要地方。
張自忠陵園:位于北碚梅花山,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1940年5月16日,張將軍殉國后,忠骸運抵北碚,蔣介石和馮玉祥親自扶靈下葬。
紹龍觀:位于縉云幽谷,是蜚聲海內外的養生勝地,其“紹龍四絕”和道家養生理念充分體現了道教文化在東方傳統生活中的濃厚積淀。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