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生活服務。
back。參與,了解詳情,加入我們,森林。
保護國際以科學、合作和野外示范為基石,使社會能夠為了人類的福祉而負責地、持久地關愛自然。團結起來共同保護地球,每個人、企業和政府部門都可以而且應該做一些對環境有益的事情。我們確信,如果社會的各個層面都采取“有責任地使用”的理念,是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并創造一個能夠長久維持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地球的核心所在。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保護國際與中國的政府部門、非盈利組織、大學、企業和地方社區進行合作,在我們設定的優先保護區域加強保護力度,將集體力量較大化,從而保護地球的自然平衡。保護國際基金會不僅為合作伙伴提供策略、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還與他們共同努力,評估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共同商討經濟而環保的解決方案。
愿景:渴望一個健康且繁榮的世界,全社會都會為了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長久利益而永遠致力于關心和珍愛自然。
使命:保護國際以科學、合作和野外示范為基石,使社會能夠為了人類的福祉而負責地、持久地關愛自然。
策略:秉承“基于科學、倡導合作、造福人類”的原則,通過和政府、公民社會、研究單位和企業的合作與溝通,確定了自己獨特的作為催化劑、協調者和支持者的定位。
價值觀:在追求愿景和使命的過程中,遵循幾點核心的、永恒的價值觀;激情:因自然而鼓舞并珍惜以任何形式存在的生命。尊重:相互尊重并彼此信任,我們包容彼此不同的文化、才能和經驗。正直:行事誠實正直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樂觀:樂觀地看待地球生命的未來,有信心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取得前所未有的保護成果。勇氣:不屈不撓地追求我們的夢想,勇敢行事并在挑戰面前鍥而不舍。
全球的氣候正在發生著變化,諸如冰山融化,日益頻繁的暴風雨,洪水,火災和干旱,以及珊瑚礁的退化-這些氣候變化的早期跡象已經顯而易見。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物種的滅絕速度盡管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是氣候變化會加快物種的滅絕,如今已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較高水平。與此同時,地球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食物、新鮮的空氣、清潔的水源、減少暴風雨危害以及其他無數的服務的能力正面臨巨大威脅。氣候變化影響著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直接依靠大自然的恩惠的不富裕的人們。
為了面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全世界各個國家和人民必需共同努力,既要減緩氣候變化,有效降低引起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釋放,也要學會適應已經產生的全球變暖的影響。為了減緩及適應全球變暖,加強和保護地球生態系統是極為必要和迫切的。保護國際發揮其專業技能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與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保護和合理利用那些使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類健康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熱帶雨林,海洋以及關鍵的生態系統。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需要全球范圍的合作。各利益相關方(公共和私人的),尤其是當地社區和團體的精誠合作,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挑戰以及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的首要前提。
減緩氣候變化為減少溫室氣體的釋放,當務之急是阻止繼續破壞地球上現存的熱帶雨林,并恢復那些已經遭受破壞的地方。如今,由燒毀和砍伐熱帶雨林而產生的溫室氣體,占人類行為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釋放量的20%左右,這個數字超過了全世界所有汽車,卡車,飛機及火車加在一起釋放的溫室氣體的總和。濫砍濫伐使得地球上每年都有一個相當于英國國土面積的森林消失,這主要是由于工業國家對于木材,棕櫚油,牛肉和其他日用商品的需求,也是為了滿足發展中國家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科學家們警告說,如果不能阻止對森林的濫砍濫伐,那就意味著不論我們采取其他何種措施去與氣候變化做抗爭,全球氣溫都會不斷上升,直到威脅人類的生存。
適應氣候變化
完好的生態系統能夠幫助我們應對,或者適應全球變暖帶來的變化。紅樹林能夠防止沿海地區強暴風雨的增加和海平面的上升。珊瑚礁對于魚類等重要海洋資源的繁衍生息起到關鍵作用。森林生態系統是數以萬計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它能夠為人類提供重要的資源和服務功能。氣候變化將會改變上述生態系統以及其他生態系統的生產力,進而改變食物的產出量,可獲得的資源量,甚至影響人口流動。盡力降低那些我們可控范圍內的威脅,將有助于我們面對那些已經不可控的威脅(如全球氣候系統中已經產生的不可逆轉的變化)時有更多回旋余地。我們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和海洋資源,通過保護關鍵的生態服務體系,提高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以預測并減緩氣候變化。
調整保護重點
現在,氣候變化的爭論主要集中于改變化石燃料作為當今世界主要能源的現狀。雖然這些努力很重要,但這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來實現。類似的,幫助人類和其他物種適應氣候變化的努力也主要集中在建設防洪機制等基礎設施上。然而,這些以人為主體并側重技術開發的方法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價值,大自然能在*時間對氣候的變化做出反應,而且支出少,收益高。保護健康的生態系統及其提供的多重效益,可以作為通往取代化石性燃料的這一長遠目標的橋梁,同時也能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保護國際以其前沿的科學研究,實用的經濟學方法,20多年的實踐經驗以及革新的視角來影響全球的領導者,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促進實施適當的政策和方法,以減少由于熱帶雨林的破環而導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幫助數以億計的人們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保護淡水資源生態系統的服務是生態系統機能賦予人類的財富。其中很多服務對地球上生物的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淡水供應、洪澇災害的抵御、肥沃的土地和糧食供應、清潔的空氣、氣候調節和各種藥品等。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的食物、木材、海洋魚類和狩獵捕魚的市場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然而,生態系統的這些價值在市場與政策上卻沒有得到完全的反應,實際上,地球上超過60%的生態系統服務已經退化或是正在被無節制的利用。
淡水系統不僅給人類提供必需的生態系統服務,同時也承載了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然而,由于水資源的消耗、殘留物的污染、無節制的捕獵、外來物種的入侵和氣候變化等原因,全球的淡水系統及其承載的豐富多樣的物種正在失去他們對于人類的價值。
為了人類和生物多樣性共同的利益,保護國際正在通過“生態系統服務和淡水保護計劃”,探尋威脅生態系統服務特別是淡水問題的根源。該計劃發起于2007年,包括科學、實踐、以及通過杠桿作用來改變政策和行為方式。保護國際正在探尋一個有效的途徑,使得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保護能夠與人類發展、消除貧困和土地利用決策等這些大尺度上的人類福利的提高以商業的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通過與科研機構、國內/國際非政府組織、政府、企業以及其他地方機構的精誠合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這種合作也是我們全部保護策略的基石。
保護海洋如果你住的地方下雨了,別忘了那是海洋在起作用。如果你開車去上班,別忘了是大海吸收了你的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如果你午餐點了海鮮,它們很可能穿越了半個地球才到了你的碗里。無論你住在地球上的哪個角落,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海洋產生影響,當然,海洋也反過來影響著你的生活。海洋所覆蓋的面積超過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二。在過去的50年中我們對海洋的了解,遠遠超過之前人類歷史上對海洋認識的總合。但與此同時,我們對海洋了解的越多,我們失去的也就越多。
人類為了滿足一己之需而捕撈的海洋生物的數量之龐大令人難以估算。同時,很多捕撈方法(如使用炸藥,拖網,投放氰化物等)對現存和未來的海洋生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海洋世界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如今,海洋中處于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已經滅絕了90%。魚類,以及維持他們生長繁殖的海洋群落和生態系統已經幾近崩潰。海底世界如同戰場,在那里,美麗多彩的珊瑚在化學物質的作用下變成了白色。那些海洋生物無法生存的海洋死亡地帶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整個海洋王國蔓延著。
然而,這些嚴峻的事實并沒有把我們嚇倒。我們與合作伙伴聯手開展科學行動,確定出受威脅最嚴重的物種和海洋生態系統,并采取措施拯救他們。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研究已經幫助在全球的關鍵海洋地區保護了三片海域。
公眾宣傳及教育自然保護是誰的責任?在東部發達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已經危及到人類安全和健康的同時,占中國領土面積近一半的西部地區相對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在受到侵蝕和破壞,總體情況不斷惡化。中國西部的自然關系到國家的生態安全、人民生活質量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但是自然保護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仍然處于邊緣,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大眾對于中國西部的自然和生態保護了解有限,參與度很低。
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成立于1987年,是一個總部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際性的非盈利環保組織。宗旨是保護地球上尚存自然遺產和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并以此證明人類社會和自然是可以和諧相處的。保護國際通過科學技術、經濟、政策影響和社區參與等多種方法保護熱點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在南美洲、非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等四大洲的30多個國家設立了項目。保護國際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需求最迫切的地區工作,包括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關鍵的海洋生態系統區,以及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荒野地區地等。
保護國際基金會于2002年在中國開展項目,在2002年至2009年間,保護國際在中國的主要工作地區集中在中國的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在意識到“自上而下”地推動理性的環境與發展政策的有效性的同時,保護國際也注重通過與熱點地區的政府、企業和社區的合作,支持在野外的示范項目。針對這一重要保護地區面臨的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威脅、機遇和能力,保護國際基金會設計了一系列創新、實用和有廣泛示范意義的項目。
中國正處在快速的經濟和社會變化之中。新的威脅和機遇會接踵而來。保護國際正在拓寬思路,在更廣泛的工作地區針對這些出現的威脅和機遇來完善自己的策略。保護國際在中國的最終目的是將保護的理念溶入到發展的主流中去,使保護的受益者不僅僅是熱點地區,而是整個中國,以至于全世界。
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等全球性的生態與環境危機時,企業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及時做出轉變,抓住時機促成飛躍,由生態足跡的制造者轉變為環境友好型的經營者,可以為保護自然發揮積極且重要的作用。保護國際在中國積極尋求與在中國運營的企業合作解決關鍵性的生態保護問題,促成企業伙伴在環保方面的積極轉變,包括在經營過程中切實減少生態足跡,在各商業領域中探索保護自然的創新方法,創造生態保護與商業機構雙贏的模式等。
自2005年以來,保護國際在中國已經和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如3M,美國鋁業(ALCOA),花旗集團(Citi),溢達集團(ESQUEL GROUP),佳通集團(GITI TIRE),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麥當勞(McDonald s),沃爾瑪(Wal-Mart),聯邦快遞(Fedex),萬豪國際酒店集團(Marriott),夢工廠動畫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等通力合作,開展了眾多項目,不僅為企業在運營中切實減少生態足跡提供專業的咨詢和建議,更促成了商業部門對中國的生態保護事業超過6百萬美元的直接投資,所支持的項目涵蓋中國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實地示范, 森林碳匯、水源地與淡水生態系統、生態服務補償等科學研究、長效保護機制探索,以及全國性的“留住美好自然”綠色奧運公眾自然教育宣傳項目等不同方面。
政府部門合作伙伴保護國際基金會不僅與政府的高層合作,使保護國際基金會行動得以優先考慮,并使保護政策法律化,同時還與基層的政府部門合作,幫助他們貫徹實施具體的保護政策。保護國際基金會與國家林業局、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等高層政府部門合作,協助他們制定有效果的保護策略。與此同時,在各種保護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保護國際基金會與青海、四川、云南等省的當地林業部門,地方政府、保護區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目前保護國際在中國的政府合作伙伴有:國家林業局,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以及青海林業局,云南林業廳,四川林業廳等。
非政府組織合作伙伴保護國際基金會不是從事這一偉大事業的*非政府組織,保護國際基金會也不想成為*。所以保護國際基金會會和其他的非政府組織一起,共同改變保護現狀。
社區合作伙伴在保護國際基金會工作過的城市和鄉村,那里的人們已經成為我們較好的伙伴。平武縣新驛村木瓜溪隊、丹巴縣東谷鄉東馬村、曲麻萊縣措池村、理縣薛城鎮馬山村、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李子壩村、平武縣余家山。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