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車。企業黃頁。
概覽,rs,tt,售后服務,金融服務。
(A)是奧迪轎車的型號
奧迪轎車和MPV的型號是用公司英文(Audi)的*字母(A)打頭,數字越大表示價格越高:
(A1)(已停產)系列是緊湊型掀背車(A1有三種,分別是五門掀背、三門掀背和敞篷車);
(A2)(已停產)系列是小型旅行車;
(A3)(A3 3-Door)系列是小型旅行車;
(A4)系列是運動轎車;
(A4 Avant)系列是中型旅行車;
(A4 Cabriolet)系列是敞蓬車;
(A5)系列是奧迪于2008年推出的coupe跑車
(A6)(A6L)系列是公務轎車;
(A6 Avant)系列是大型旅行車;
(A6 Allroad Quattro)系列是全地形旅行車;
(A8)(A8L)系列是大型公務轎車。
(S)打頭的運動車
(S3)(S4)(S4 Avant)(S4 Cabriolet)(S6)(S6 Avant)(S8)運動車,其中(R8)為Le Mans Quattro Concept的量產版本,也是奧迪的*輛超級跑車;
(RS)打頭的高性能運動車:(RS4)(RS4 Avant)(RS4 Cabriolet)(RS6)(RS6 Avant)(RS6 Plus)高性能運動車;
(Q)打頭的越野車:(Q7)越野車 (Q5)越野車 (Q3)越野車;
(TT)打頭的跑車:(TT Coupe)(TT Roadster)跑車;
(R)打頭的GT跑車:(R8(Le Mans概念車的量產跑車))(R8)GT跑車;
(R)打頭的賽車:(R10)賽車。
直接以“Audi”打頭的轎車
Audi 100 Audi 200 Audi 50等(已停產)。
奧迪集團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奧迪匈特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蘭博基尼汽車公司和Coworth技術公司,奧迪巴西及奧迪塞那利塔。此外,奧迪還在中國、馬來西亞和南非等地設有制造廠。 奧迪汽車公司現為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格爾施塔特,年產轎車45萬輛左右。奧迪集團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奧迪匈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蘭博基尼汽車公司和Cosworth技術公司,奧迪巴西及奧迪塞那利塔。 奧迪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制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采用四環徽標,它象征著奧迪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車聯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汽車聯盟公司涵蓋了德國汽車工業能夠提供的所有乘用車領域,從摩托車到豪華轎車.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百四十二。2008 年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排名第七。
1980年3月3日,奧迪在日內瓦車展上揭開了首款奧迪quattro的神秘面紗,從此翻開了汽車工業革命性的一頁。牽引力更強、操控性更佳、動力性持久穩定、安全性更為出眾——這正是一直以來不斷完善的quattro? 技術帶來的優勢。而截至2005年底,共有超過200萬名用戶選購了裝備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技術的奧迪轎車,這一數字還在繼續攀升。
1982年,奧迪贏得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汽車制造商錦標賽德國品牌*名。
1983年,Hannu Mikkola駕駛一輛奧迪四驅汽車成為世界汽車拉力賽的冠軍。
1984年,奧迪囊括了世界汽車制造商和駕駛員錦標賽冠軍。
奧迪杯
2009年是奧迪品牌100周年誕辰,奧迪公司在日內瓦汽車展之前舉行首屆“奧迪杯”為百年誕辰助興。首屆“奧迪杯”云集了拜仁、曼聯、AC米蘭以及博卡青年四大足壇豪門。最終東道主拜仁贏得了首屆“奧迪杯”冠軍。
2011年第二屆“奧迪杯”,拜仁、AC米蘭、巴塞羅那和巴西國際四大*豪門聚集德國慕尼黑安聯球場。總決賽中東道主拜仁不敵巴塞羅那,0:2告負,巴塞羅那贏得了第二屆“奧迪杯”冠軍。
2013年7月31日-8月1日(北京時間2013年8月1日-8月2日),第三屆“奧迪杯”將在安聯球場舉行,參賽隊伍為:拜仁慕尼黑、曼城、AC米蘭、圣保羅(巴西)。
2013年半決賽賽事:
2013奧迪杯半決賽在安聯競技場先賽一場,曼城5比3取勝AC米蘭,席爾瓦、里查茲和科拉羅夫各入一球,哲科梅開二度。5球落后的AC米蘭連追3球,沙拉維同樣梅開二度,佩塔格納打入一球。曼城進入奧迪杯決賽,將同拜仁慕尼黑爭奪冠軍。
曼城派出三新援首發,約維蒂奇、納瓦斯和費爾南迪尼奧均出場,哲科繼續出任中鋒,席爾瓦和亞亞-圖雷首發。AC米蘭方面,沙拉維和博阿滕出場,巴洛特利未進入比賽名單對陣舊主。
奧迪杯半決賽在安聯球場開始第2場角逐,拜仁2比0擊敗巴西圣保羅。羅本傳中助曼朱基奇破門,沙奇里射中門柱,小將魏澤爾補射擴大比分。諾伊爾撲出定位球門神塞尼的點球。北京時間明天凌晨,拜仁將與曼城爭奪冠軍,圣保羅則與AC米蘭決出季軍。
2013年決賽: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奧迪杯決賽上演,拜仁和曼城兩大巨頭相遇。上半場雙方0-0打平。下半場內格雷多先為曼城破門,隨后拜仁大舉反擊,穆勒先點球追平,曼祖基奇在第71分鐘反超比分,最終拜仁后來居上,2-1擊敗曼城拿到奧迪杯冠軍。
奧迪杯第三名決賽在安聯球場展開角逐,AC米蘭1比0小勝圣保羅,獲得季軍。佩塔尼亞射中橫梁,替補出場的金斯利-博阿滕打進*入球。
賽程安排:
半決賽
7月31日18:15(北京時間8月1日00:15)
曼城 5-3 AC米蘭
7月31日20:30(北京時間8月1日02:30)
拜仁2-0 圣保羅
三四名比賽
8月1日18:15(北京時間8月2日00:15)
AC 米蘭 1:0 圣保羅
決賽
8月1日20:30(北京時間8月2日02:30)
拜仁 2:1 曼城
霍希公司
19世紀,德國已經出現一些汽車制造商,其中一個就是于1899年11月14日在科隆(Cologne)建立的霍希公司。奧古斯特·霍希是汽車工程方面的先驅者,他在自己創辦公司之前,在曼海姆(Mannheim)的卡爾·奔馳公司擔任了三年汽車制造部經理的職務。 1904年,奧古斯特·霍希將公司遷至茨維考(Zwickau),并將其轉為股份公司。1909年,奧古斯特·霍希從這家自己創辦的公司中撤出了股份,另成立了一個新公司,取名“奧迪”。
老奧迪公司
該公司由奧古斯特·霍希于1909年6月16日在茨維考(Zwickau)創立。當時為避免侵權,新公司不能再以霍希的名字命名,霍希想到其名字的德文詞義“聽”在拉丁文中的對應詞為“Audi”,遂將新公司命名為“Audi”(奧迪)公司。1910年初期,霍希又在茨維考(Zwickau)將該公司改造成為奧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Audi Automobilwerke GmbH)。
漫游者公司
1885年初期,兩位名叫約翰·巴珀提斯特·溫克霍芬和理查德·阿道夫·杰尼克的機械工在開姆尼斯(Chemnitz) 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行。不久,他們看到自行車需求量很大,就開始自己生產自行車。他們生產的自行車取名為“漫游者”。1896年公司改名叫“漫游者有限公司”。 漫游者公司1902年制造出*輛摩托車。造汽車的想法雖由來已久,但直至1913年方成為現實,其較早推出的雙人汽車取名叫“巴比辰”(Puppchen),正是這輛車開辟了一個跨越幾十年的新時代。
DKW公司
DKW公司1902年底在開姆尼斯成立,最初名叫萊斯穆森與恩斯特公司(Rasmussen & Ernst)。1907年,該公司遷往厄茨格博格(Erzgebirge)地區的佐鮑(Zschopau)。萊斯穆森與恩斯特公司起初是生產和銷售尾氣分離器、擋泥板、照明設備、硫化設備和離心分離設備。
公司的創始人約根·斯凱夫特·萊斯穆森于1916年開始試驗一種蒸汽驅動的汽車,并將該車商標注冊為“DKW”。1919年,改名為佐鮑爾汽車有限公司的該公司轉而生產小型二沖程發動機,從1922年起,這種發動機成功地安裝于DKW牌汽車。*輛DKW牌汽車1928年投放市場。
開姆尼斯的汽車聯盟(Auto Union AG,全稱:汽車聯盟股份公司)
1932年6月29日,在薩克森國家銀行的主導下,奧迪公司、霍希公司、DKW合并成立了汽車聯盟。同時,它們與漫游者簽訂了購買和租賃合同,將漫游者公司汽車部納入到汽車聯盟麾下。新公司的總部設在開姆尼斯。
合并后,汽車聯盟成為德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廠家。公司的四環標志象征著四個創始公司之精誠團結。它們各自的品牌名稱---奧迪、DKW、霍希和漫游者予以保留。在集團內部,這四個品牌定位在四個特定的市場:DKW負責摩托車和小型轎車,漫游者生產中型轎車,奧迪生產高檔轎車,霍希生產*豪華汽車。
英戈爾斯塔特的新汽車聯盟(Auto Union GmbH,全稱: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
1945年末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汽車聯盟被蘇聯占領軍沒收,公司的精英遂轉移到巴伐利亞,并于1949年在英戈爾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新汽車聯盟,以復興四環標志所代表的生生不息的傳統。新廠生產的*批車是DKW的兩沖程摩托車、小型轎車和小型廂式貨車。
1965年,新汽車聯盟的一款新產品戰后生產的*輛四沖程汽車投放市場。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人們煞費苦心地琢磨著給新產品取個好名字,于是傳統品牌--“奧迪”開始重新閃亮。不久,*一批DKW在英戈爾斯塔特下線,之后,公司便以生產四沖程的“奧迪”為主了。1965年,新汽車聯盟被大眾公司收購,并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NSU公司
NSU于1873年在多瑙河畔的瑞德林根(Riedlingen)成立,創始人是兩位斯瓦比亞(Swabian)的機械師,一位名叫克里斯汀·舒米特,另一位叫海因里希·斯特爾。七年后公司遷至內卡蘇姆(Neckarsulm)。該公司在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一直生產編織機。
1886年公司開始生產自行車,自行車的生產在企業后來的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1901年NSU開始生產摩托車,5年后又生產出*輛汽車。1929年公司停止生產汽車,集中精力生產自行車和摩托車,之后于1958年恢復汽車生產。
1969年3月10日,新汽車聯盟與NSU汽車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為奧迪-NSU汽車聯盟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內卡蘇姆。公司成立日定為1月1日。
奧迪股份公司( AUDI AG)
*一輛NSU汽車于1977年3月下線。之后,公司僅生產奧迪轎車。這時候,公司的決策者們開始考慮簡化公司的名稱。為了讓公司和產品名稱一致,1985年奧迪-NSU汽車聯盟有限公司的名稱被簡化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總部由內卡蘇姆遷往英戈爾斯塔特。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