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塊斷為主,褶皺少見。巖層走向北西60°,傾向北東30°,傾角7°~13°。[2] 各地質時代的地層發育齊全。山區自南而北分布為變質巖、石灰巖、頁巖、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政府網站煤層、火山噴出巖等,丘陵河谷和沖積平原則廣泛分布泥巖,下部為淡水灰巖,上部為砂礫石層及各種土類。形成顯著的東西差異。南北向與北西向壓扭性斷層發育。使斷層兩側在地形、嚴重破壞了古代沉積地層的連續性。這些斷層的垂直錯動與水平側移,兩盤南北向位移15公里,章丘區屬旋扭性構造魯西系的外旋層部位,地質和地下水源等方面,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政府官網 www.jnzq.gov.cn 特別是文祖斷層,地質構造形成普遍為單斜巖層。
西北隔黃河與濟陽縣相望。西鄰歷城區,章丘區是山東省會濟南市的一個市轄區,南交泰安市、萊蕪市,東北與濱州市鄒平縣接壤,地處北緯36°25′-37°09′,位于濟南市的東部,章丘區地勢處于山區、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黃河流經北境。章丘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政府網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1-2]東連淄博市,東經117°10′-117°35′之間。
東經117°10′-117°35′之間,西鄰歷城區,東連淄博市,南交泰安、萊蕪市,東北與濱州市鄒平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濟陽縣相望。章丘區位于山東省省會濟南市的東部,總面積1719平方公里。北緯36°25′-37°09′。
轄11個街道、921個村(居),戶籍人口102.6萬。區政府駐雙山街道府前街1號。截至2016年,9個鎮,章丘區總面積1719平方公里。
章丘概況、視頻專欄、圖片專欄的等內容。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章丘區委員會為你提供了黨務公開、章丘新聞、部門工作。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