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馬鞍山

介紹:

馬鞍山

首頁3wmas.com

三維當涂。馬鞍山市三維門戶,馬鞍山的三維仿真數字城市。

餐飲,公交查詢,景點,三維地圖。賓館。

歷史沿革/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一)吳、越、楚

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后改屬越國和楚國。

(二)丹陽

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涂縣丹陽鎮)。
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涂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帶僑置當涂縣,江南始有當涂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采石。

(三)當涂

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于皖南一帶的當涂縣徒治姑孰城(今當涂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涂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四)太平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涂、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占當涂,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
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五)當涂縣

民國裁府留縣,當涂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涂屬蕪湖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

(六)馬鞍山礦區

1949年4月當涂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涂縣。
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七)馬鞍山市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涂縣先后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涂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八)新馬鞍山市

2011年0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
2012年09月05日,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涂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旅游景區/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濮塘風景區

位于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雖然與市區相去不遠,但清幽靜謐,有如世外桃源,竹海、古樹、清泉、鐘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現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采石磯風景名勝區

位于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因集;雄、奇、陷、秀;于一體而居于;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文化遺存使其成為聲聞遐邇的江南名勝,建有太白樓、三臺閣、三元洞、采石磯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等景點,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

青山李白墓園

李白墓園背倚的大青山,因李白多次來此停留游覽,亦名為李家山,山高372米,對徑20余公里。山上鳥道迂回,林木蔥郁,面臨長江,地理位置顯要,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青山文物古跡豐富,北麓有著名的晉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窯址,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時曾用此窯琉璃瓦。南齊著名詩人謝眺曾在山南筑室而居并修一池(謝公池)此井至今甘甜,終年不枯。在其舊址旁有一石佛庵,大雄寶殿等眾多寺廟,每年香火很旺,青山主峰有始建于宋代的云霧禪林寺廟。登上主峰可以遠眺長江,近觀層層林海,視野開闊,是旅游登山的絕好去處。

朱然陳列館

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于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墓葬規模*、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南雨山區,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本館始建于1987年,經歷年擴建,占地面積已達110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一組仿漢風格的古典建筑群。目前有朱然墓室陳列廳、出土文物陳列廳、朱然生平浮雕長廊、仿古兵器館、朱然家族墓陳列廳、望樓鐘鼓等場館對外開放,輔助設施,休息場所也十分完備。館外群山遙峙,館內綠草成蔭,春天櫻花爛漫,八月丹桂飄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國東吳歷史文化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一處探古尋幽,休閑娛樂的絕佳旅游勝地。

太白樓

位于古鎮采石西南1公里處。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并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后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后為李白祠。

林散之藝術館

又名“江上草堂”。坐落在采石公園的萬竹塢,與唐李公青蓮祠為鄰,1991年10月落成開館。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藝術館分主館、副館和學術研究館三部分。

佳山

原名家山,主峰高105.2米,位于雨山湖東1公里處。1958年被拆毀,1980年,市電視臺興建于白云庵遺址上。

雨山

原名乳山,位于市區南部,主峰高103.4米,因山有兩峰凸起,狀似乳房,又因有僧于山腰鑿泉如乳色,故名。后人嫌山名不雅,就其諧音改稱雨山。

慈姥山

原名鼓吹山,又名馬和慈母山。位于市區西北,瀕臨長江,距江蘇地界僅500米。西南距馬和輪渡約1.5公里。

香泉湖

地處和縣香泉鎮,距離南京66公里。規劃用地約5400畝,其中水面約2400畝,由周邊低山觀音山、獅子山、陳家山在內六座山峰圍合而成,海拔高度均在100米左右。

陋室

位于和縣城陋室東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并勒石成碑。

霸王祠

又名項王祠、西楚霸王洞、項羽廟。位于和縣烏江鎮東南1公里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于此,后人立祠祀之。原有建筑99間半,傳說帝王方可建祠百間,項羽未成帝業,只得少建半間。

雞籠山

舊名亭山,亦作歷山。坐落在和縣西北約20公里處。狀若雞籠,故名雞籠山。道家《洞天福地記》稱其為“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名山”之稱。山中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6萬立方米,為*森林公園。

“和縣猿人”遺址

位于安徽省和縣西北約45公里善厚鎮汪家山北坡,海拔23米。

凌家灘遺址位于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距今5300年,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凌家灘遺址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納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的100處重大遺址之一。

大漁灘濕地位于安徽省含山縣陶廠鎮境內,面積1萬余畝,大約形成于350年前,是江淮之間為數不多的生態保存完好的大面積灘涂濕地。

古昭關風景區,位于含山縣城北7.5里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

運漕鎮,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鎮,位于含山縣城南40公里,總面積70.3平方公里,4.4萬人口。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含山縣銅閘鎮境內。面積1800公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為砂巖、石灰巖、峰林地貌,有大小山峰20座,最著名山峰有鐘山、鼓山、木魚山、歪山等,主峰太湖山海拔450米。太湖山以奇峰、怪石、寺庵“三絕”著稱。

人口/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200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127.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6.23萬人,非農業人口61.09萬人。

2012年末,馬鞍山市有居民家庭726627戶,比2011年減少9613戶,下降1.3%。年末總人口2283679人,比2011年減少2380人,下降0.1%。在性別構成上,男性人口1178346人,女性人口1105333人,男女性別比為106.6。在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構成上,全市農業人口1468713人,非農業人口814966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64.3%和35.7%。

馬鞍山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至201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中有43個少數民族,人口近2萬人,其中回族約1.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65%。有和縣沈家山、鄭蒲港新區陳橋洲和博望區新祿村3個民族村,16個民族自然村,1所民族小學。

資源/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水力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厘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0.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向,由地勢高的東部向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
土地馬鞍山市土地總面積約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2萬公頃,林地面積2.49萬公頃,交通用地1403.73公頃,水域7.6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960.8公頃。
礦產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七大鐵礦區之一,截止到2006年10月,礦區內鐵礦山有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所屬南山、姑山、桃沖鐵礦及待開發的羅河鐵礦,已探明的鐵礦產地有31處,伴生礦產地10處,鐵礦總儲量16.35億噸,占安徽全省鐵礦總儲量的57.32%,其中能滿足工業開采的約10億噸以上。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礦體較大,儲量億噸以上的有5處,礦石平均品位36.55%,多屬易選的磁鐵礦石,經過選別流程可獲得精礦品位53%~64%。馬鞍山郊區的高村、陶村、和尚橋,當涂縣境內的白象山,廬江縣境內的羅河是潛力很大的后備礦山。硫鐵礦集中分布在馬鞍山郊區的向山、馬山地區,總儲量約2.62億噸。伴生的磷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僅以南山鐵礦凹山礦采場和尾礦壩中含磷計算,儲量達1427萬噸。
動植物馬鞍山當涂縣有良田5萬公頃,盛產水稻、油菜籽、優質棉,是全國重點扶持的500個糧棉大縣之一。全縣有水面3萬公頃,其中可養殖水面1萬公頃,盛產魚、蝦、蟹、鱉等水產品,被列為安徽省沿江水產開發示范縣,全國漁業生產先進縣。全縣水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腳紅毛”螃蟹為古代皇室貢品。和縣全縣耕地面100.38萬畝,宜林面積為19.38萬畝。含山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25%,活立林蓄積量達68萬立方米。

名稱由來/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一直以來,我們大家都認為因為有馬鞍山這座山,所以我們的城市因山命名為馬鞍山市。雖事實如此,但卻并非如此簡單直接。實際上馬鞍山市市名的由來經歷了從山名――機構名――行政建制名三個階段的延變。

山名的來歷

馬鞍山的山名來自一個凄美的傳說,這一點眾所周知。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后,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志》: 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城市高校/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安徽工業大學、馬鞍山師范專科學院、馬鞍山技師學院、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原安徽工業大學南校區)、河海大學文天學院(馬鞍山校、馬鞍山電視廣播大學

地理環境/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

馬鞍山市位于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是安徽省及長三角經濟*活力的城市。安徽省東大門和經濟領頭軍,輻射皖東南的中心城市。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區、蕪湖縣、宣城市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長三角、推進東向發展和長三角城市向內地延伸的重要門戶。

馬鞍山是安徽省的東大門,在行政上歸安徽省管轄,但在經濟、文化層面與江蘇省的聯系密切。馬鞍山是全國距離南京公路里程最近的城市,寧馬高速之間的時間距離僅為40分鐘,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8公里,馬鞍山市區通行江淮官話(洪巢片)與南京話極為相似。馬鞍山被認為是南京的后花園,很多南京人居住在馬鞍山,工作在南京,并不感覺是兩省之隔。

*社會科學院舉行“2009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暨*城市競爭力研討會,馬鞍山被評為生活質量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09年的《*城市發展研究報告》中發布的60個“*城市發展代表”名單上馬鞍山是小城市發展代表的典型之一。

氣候特征

馬鞍山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7°C。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

地方特產/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東華綠松石飾品

綠松石又稱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其工藝名稱為松石,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春秋時代的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是由綠松石雕琢而成的。它特有的藍色光澤,代表著溫馨和生命,是吉祥、永恒和成功的同義詞。在世界珠寶習俗中,綠松石被定為十二月生辰石,象征成功與必勝。馬鞍山綠松石以世上*柱狀形態令寶玉石界人士驚嘆。它由含銅熱液交代鐵礦脈中的柱狀磷灰石而成,其質地純凈,從藍綠到海藍,色澤艷麗豐富,摩氏硬度4-5,已采得珍貴的有十二個柱體的晶簇狀原礦。用這些質地優良的原礦精心雕刻加工而成的各式綠松石飾品和雕件,是個人和機構難得的收藏品和展覽品。

洪濱絲畫

絲畫作品純手工制作,極為講究用色,其作畫用的天然絲棉材料,經過特殊復雜的高溫染色加工,使畫面鮮艷奪目,并且能夠防霉、永不退色。洪濱絲畫工藝精湛,繪畫語言獨特,根據圖案設計出逼真,富于立體感的畫面。很自然的將貓、狗等寵物表現得維妙維肖,山水風景渲染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順其自然,隨心所欲,無物不可入畫,在藝術表現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和高雅的品位,體現出一種大家風范。洪濱絲畫可制成微型擺件,也可做成大型壁畫;既可作為樓室廳館的高雅裝飾,也可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珍貴的禮品,還可當作精致的獎品,創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溫馨。

黃池醬菜

黃池醬菜產自當涂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制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里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這一帶的香菜,它是用經過晾曬的白菜絲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種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壇中經年不壞,吃的時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覺醇香厚味,微辣中鮮味兒直透舌根,另人不忍卒咽。是小酌品茗時的絕配。

采石茶干

“采石磯”牌茶干,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源于清朝嘉慶年間,是清造廷貢品之一。解放后,也為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所贊許,深受廣大消費者鐘愛。產品曾遠銷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獲省、部優和*首屆食品博覽會及92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優質保健品三項銀獎。并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稱號。茶干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折不斷等特色。除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八種氨基酸,以及鈣、鎂、鉬、錳、硒、鍶、銅等十幾種微量元素。在第五屆全國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學會上被一些著名的營養專家鑒定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營養保健食品。同時也是旅游、飲酒、喝茶的*食品。

大H型鋼

大H型鋼采用經濟效益*連鑄異型坯軋制生產和合理的軋機布置及世界首創的H型鋼優化鋸切生產工藝。采用小張力控制、軋輥動態軸向調整、自動輥縫控制等高精技術,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大H型鋼生產過程采用功能優越、性能可靠的步進式加熱爐;大行程輥縫調節的可逆式二輥開坯機組;AGC輥縫自動控制系統和快速換輥裝置的*軋機;世界先進水平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三級自動化控制聯成一體。大H型鋼具有翼緣寬,側向剛度大、抗彎能力強、翼緣表面相互平行,其連接構造比工字鋼更加方便易行,便于切割組裝,易于加工成其它的再生材。H型鋼截面設計比普通工字鋼更合理,在承受相同截面負荷條件下,可節約金屬10-15%。廣泛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的鋼結構、工業鋼結構構筑物的支撐架、石油化工的設備鋼架、火力發電中主廠房和鍋爐鋼架、鐵路、公路鋼橋的桿件、地下工程的鋼樁及支護結構、輕重機械構架。

城市經濟/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綜合

至2011年,馬鞍山有1個*開發區、1個*新材料基地、7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園區、1個省級臺灣工業園和一批特色園區。

馬鞍山2012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2億元,*產業增加值71.5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818.9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341.6億元,增長12.5%。

2013年馬鞍山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0億元,增長11%;財政收入226億元,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55億元,增長14.4%;固定資產投資1440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5億元,增長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00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0元,增長14%。

工業馬鞍山2012年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8.23億元,扣除價格變動因素,比2011年增長13.7%。縣區、開發區和新區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三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0.9%,三區增長30.2%,開發區及新區增長26%。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286.04億元,比上年增長4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增長3.6倍、新能源產業增長23.9%、高端裝備制造業增長40.8%、新材料產業增長27.6%。

農業馬鞍山2012年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21.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5%。全市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達15.32萬公頃,比2011年增長4.9%。糧食作物在農作物所占比重達63.1%,比2011年提高1.8個百分點。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達101.6萬噸,比2011年增長5.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棉花總產量1.6萬噸,比2011年下降5.3%;油料總產量10.24萬噸,比2011年增長0.5%。全市肉類總產量7.74萬噸,比2011年下降1.5%;家禽出欄2965萬只,比2011年增長4.1%;禽蛋總產量1.7萬噸,比2011年增長6.6%;牛奶總產量4.06萬噸,比2011年增長1.2%;水產品總產量10.6萬噸,比2011年增長0.5%;蔬菜總產量67.88萬噸,比2011年增長4.9%;水果總產量2.91萬噸,比2011年增長35%。

對外馬鞍山2012年全年進出口總額36.52億美元,比2011年下降12.8%。其中,出口12億美元,增長51.3%;進口24.52億美元,下降27.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3.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4%。其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79億美元,增長29%。實際利用內資1260億元,增長51.4%。

城市建設/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截止到2008年年末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8.1萬人、國內生產總值636.3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其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先后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優秀旅游城市”、“*人居環境范例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馬鞍山市已成為揚子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社會/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宗教
馬鞍山市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四大宗教,已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367處,宗教教職人員565人,信教群眾約15萬余人,占全市總人口6.5%;有4個市級愛國宗教團體:馬鞍山市佛教協會、馬鞍山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馬鞍山市基督教協會、馬鞍山市天主教愛國會;有10個縣級愛國宗教團體。
對外交往
馬鞍山國際友好城市包括:加拿大哈密爾頓市,日本伊勢崎市,韓國昌原市,西班牙阿爾岡達德雷伊市,澳大利亞高嘉華市(又譯:科克拉市),美國吉獅堡市(又譯:蓋爾斯堡市),墨西哥特拉內潘特拉市,阿根廷薩帕拉市。

交通/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民航馬鞍山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0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十大機場,*五大國際貨運機場,*華東重要的干線機場,是華東地區僅次于上海浦東的第二大國際空港。
鐵路寧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建設中)上的列車均停靠馬鞍山站。京滬高速鐵路南京站距馬鞍山市區約20公里。寧安城際鐵路自京滬高速鐵路是國家鐵路骨干網“八縱八橫”的組成部分。寧安城際鐵路將通過仙西聯絡線與滬寧城際高速鐵路連接,將開通進滬動車組。
公路馬鞍山市高速公路網有寧馬高速、 馬蕪高速(寧蕪高速)、沿江高速(馬常高速)、常合高速、馬滁高速。已建成的馬鞍山長江大橋為世界*座三塔懸索橋。寧蕪高速公路(G4211)和G205國道(山海關——深圳)縱穿馬鞍山,到南京走高速公路僅需半個小時車程。馬鞍山汽車站位于火車站南側的紅旗北路96號,馬鞍山新汽車站即馬鞍山綜合客運中心樞紐站也隨著寧安高鐵馬鞍山東站的建設而建成馬鞍山標志性的交通項目。
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于201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馬鞍山市與江北轄縣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加強與合肥經濟圈的互動,方便了當涂縣江心鄉即江心洲的交通。水運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口岸,是*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距長江入海口僅320公里,通航條件好。
鄭蒲新港,又稱鄭蒲深水港,地處馬鞍山市和縣境內, 鄭蒲深水港是長江水道上直插內陸的深水港,位于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馬鞍山、蕪湖、合肥三市之間,位于國務院批準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核心區域。地鐵南京地鐵規劃將南京地鐵8號線自終點銅井站繼續南延至馬鞍山,稱為寧馬城際S2線,并與南京地鐵8號線貫通運營,使得馬鞍山融入南京軌道交通網絡。
根據2012年07月17日發布的《馬鞍山市地鐵線網規劃》,馬鞍山將建設6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3條城區骨架線。

人物/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著有《千字文》,《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詢:隋創意造軍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于暗室,侯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于他,御制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吊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珰惡舉,終被罷官。
蕭云從: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杰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
徐文靖: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在諸經的研究方面,于《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匯編成集,并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余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涂鄉賢祠。
夏炯:治諸經注疏之學,以及六書音韻學等。尤其對程朱理學,闡述精辟,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很大。
學使羅椒生看罷他的文集后,稱贊它“博洽精核,世罕倫匹”。內務部咨請清史館為他立傳,并將他列入鄉賢祠奉祀。
夏燠:在音韻學方面十分精通,對各種口型發出的語音分辨率極高。寫成《四聲切韻表詳校》行世,在音韻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精于音韻學的研究。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內務部咨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
徐靜仁:實業家。去上海創辦溥益紡織公司,首創萬綻紗廠一條龍生產法。投資創辦大有晉鹽墾公司。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與聶云臺等共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
奚侗:史學家。對*古典哲學、文學很有研究。所著《莊子補注》4卷414條,人稱“解莊自郭氏以下殆無有善于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傳本頗有異同而校核是非。其對老莊之研究,頗受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欽佩。
謝循初: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法學家(紐約大學法學博士)臺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甘蔗學專家。*甘蔗協會*屆理事長。
楊紉章:地理學家。*科學院領導稱贊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里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余部。
蘇里:電影導演,代表作:《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俊: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建筑學家。*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云南工學院建筑學專業及建筑學系。
徐仁:古生物學家。1980年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熱力渦輪機和熱能工程專家。*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工程院士。
李淑錚: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全國人大*—歐洲議會友好小組主席,任*——朝鮮友好協會會長。
駱惠寧:中共青海省委書記。
趙正永:中共陜西省委書記。
邰正宵:著名歌手。出版過《烈火青春》合輯、《理想男孩》、《癡心的我》等專輯,著名歌曲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千紙鶴》、《一千零一夜》。


行政區劃/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全市 戶籍人口為230萬人,市區戶籍人口92萬、市區常住人口102萬。全市土地面積4042平方公里,市區規劃面積715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內轄3區3縣,市人民政府駐安徽省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號。城市規劃區范圍界定為: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范圍,約715平方千米。





市轄區
區名面積(k㎡)人口(萬人)郵政編碼行政區碼機動牌號政府駐地行政中心下轄街道辦事處下轄鄉鎮 
花山區17234.4243000340503皖E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號霍里街道辦事處金家莊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江東街道、沙塘路街道、解放路街道、湖東路街道、桃源路街道、霍里街道慈湖鄉
博望區35118.35  皖E博望鎮工貿路1號博望鎮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 
雨山區17326.0243071340504皖E湖西南路11號雨山街道辦事處 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采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

   縣
縣名面積(k㎡)人口(萬人)郵政編碼行政區碼機動牌號政府駐地行政中心下轄鄉鎮 方言 
含山縣103745238100340522 皖E環峰南路6號環峰鎮仙蹤鎮、林頭鎮、運漕鎮、銅閘鎮、陶廠鎮、環峰鎮、清溪鎮、昭關鎮江淮官話
和縣131954.2238200340523 皖E歷陽東路87號歷陽鎮歷陽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江淮官話
當涂縣99548.65243100340521 皖E太白中路6號姑孰鎮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大隴鄉、年陡鎮、江心鄉、湖陽鎮江淮官話,吳語 

文化/馬鞍山【安徽省下轄地級市】

民歌當涂民歌是流行于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220-589)就有當涂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當涂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涂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吟唱都屬于民歌范疇。清代當涂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當涂民歌的*藝術水平。
1949年以后,當涂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鼎盛階段。
當涂民歌語言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多樣,唱法獨特,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市花桂花是馬鞍山的市花,在馬鞍山有廣泛的栽植。馬鞍山雨水較多,氣候溫和,適合桂花的生長,一般9月中旬至國慶期間,是桂花盛花期。
市樹香樟樹是馬鞍山市樹。香樟樹深受馬鞍山市居民的喜愛,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樹看成是景觀樹、風水樹、寓意避邪、長壽、吉祥如意。
精神馬鞍山精神:聚山納川 一馬當先,充分展示了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征,涵蓋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了開放、包容、和諧的時代特征;表達了馬鞍山人堅持科學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滿懷熱情,切合地方發展實際。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