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為鎮、為郡,2000多年來,撤銷肥城縣,代有沿革,設立肥城市,由省直轄,泰安市代管。中國肥城學習論壇網站至2002年底,市內轄1個辦事處、12個鎮、1個鄉。設有607個村(居)民委員會,871個自然村,共有27.9萬戶、96.72萬人,其中男49.07萬人,女47.65萬人。非農業人口31.13萬人,占總人口數的33.2%。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7人,中國肥城學習論壇官網 study.feicheng.gov.cn 共有耕地面積60820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41952公頃。境內為縣、至1992年8月1日,歷經變遷,肥城于西漢初年置縣。
距泰安城31公里;北與長清區以山為界,東經116°28’~116°59’。肥城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偏西,距其縣城分別為45公里和54.5公里。全境南北長48公里,東西最寬37.5公里,總面積1277.3平方公里,占泰安市總面積的16.45%。交通四通八達,薛(家島)館(陶)公路橫跨東西,中國肥城學習論壇網站濟(南)微(山)公路縱貫南北,北有泰(安)湖(屯)鐵路經過。肥城中部多山巒丘陵,北部形成以肥城盆地為特征的康(康王河)匯(匯河)平原,南部形成以汶河為特征的汶陽平原。橫亙中部的泰(安)肥(城)山區與大峰山區、平(陰)(東)阿山區成鼎立之勢,其中泰肥山區最大,形成美麗的自然風光。距其政府駐地44公里;南瀕汶河與寧陽縣、東平縣為鄰居,汶上縣相望,地理座標為北緯35°53’~36°19’,距其寧陽城51公里;西和西南與平陰縣、東岳泰山的西麓。東與泰安市岱岳區接壤。
穆柯寨牛山森林公園、范蠡西施陶山風景區、著名的陸房戰斗烈士陵園、龍山帶狀公園等自然、人文景觀,使人流連忘返。境內南北兩大平原不僅盛產糧食、有機蔬菜,還有鉀鹽、石膏、煤炭等豐富的礦產資源。肥城人民勤勞勇敢,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艱苦奮斗、勤儉創業,創造了經濟的輝煌和文化的繁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肥城的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喜看今日肥城,山脈丘陵,林果遍地;平原沃土,高產優質;水利工程,星羅棋布;城鄉建設,日新月異;交通運輸,形成網絡;工礦企業,日益強大;科教文衛,迅速發展;城鄉居民,小康富裕。肥城已跨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國明星市前列,是全國科普示范市、全省經濟強市、全省精神文明先進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市。 以左丘明文化為代表的旅游資源豐富多彩,著稱于世的十萬畝肥城桃園風景區。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