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先后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研攻關,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同濟大學就業信息網結構抗震防災技術、城市交通智能誘導、城市污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研發、國產化智能溫室、大洋鉆探、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等標志性科研成果。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臺"、國內第一個"海底觀測研究實驗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同濟大學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
以科教濟世"的優良傳統,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社會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為國內橋梁與隧道、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抗震救災、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會、崇明生態島、新能源汽車等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學校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建設"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初期2005年的不足30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220多億元,開創了"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學校長期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和領域,秉承"與祖國同行。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