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教育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新聞媒體聯合發起的一項具有導向性、國內著名大學、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追求真知、全國學聯和地方政府共同主辦,“挑戰杯”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中國科協、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挑戰杯網站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競賽的發展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江澤民同志為“挑戰杯”競賽題寫了杯名,李鵬、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題詞勉勵。歷經十屆,“挑戰杯”競賽已經成為:
——促進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搖籃。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競賽獲獎者中已經產生了兩位長江學者,70%的學生獲獎后繼續攻讀更高層次的學歷,近30%的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挑戰杯官網 www.tiaozhanbei.net 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第五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中國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第八屆、第九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級博士研究生胡鈴心等。6位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
——引導高校學生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渠道。科技創業,成果展示、讓“挑戰杯”競賽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推動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挑戰杯網站技術轉讓。
——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的實踐課堂。高校三級賽制,“挑戰杯”已經形成了國家、廣大高校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工作載體,把創新教育納入教育規劃,使“挑戰杯”競賽成為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平臺。省。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