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專任教師1708人。留學生1500人。學校全日制在校生3.45萬余人,深大擁有中外院士7名(其中包括中國兩院院士5名,外籍院士2名),“雙聘”院士10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名,教育部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含青年千人)10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名,長江學者4名,深圳大學網站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新世紀優秀人才8名,珠江學者1名,全國優秀教師4名,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深圳首屆鵬城杰出人才獎2名,廣東省領軍學者2人。在崗教師中,外籍教師42名;平均年齡42歲。教授424人,研究生6111人(含博士研生122人),副教授612人;具博士學位1055人,其中本科生2.69萬人,深圳大學官網 m.szu.edu.cn 現有教職工2831人。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期間共承擔科研項目4030項,是“十五”期間的6.5倍,努力建立以代表性成果為評價對象、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級課題、其中“863”、項目293項。近五年,理工科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4項,人文社科類省級以上獎勵33項。2013年,文理科實到科研經費3.74億元。973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杰出青年基金項目連續實現突破。深圳大學網站2013年新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7項!渡钲诖髮W學報理工版》成為英國《科學文摘》(INSPEC)、荷蘭Elsevier《Scopus》、美國《化學文摘》、德國《數學文摘》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源期刊,2013年影響因子為0.950,在全國403種大學學報影響因子學科排名第13位,創歷史新高!渡钲诖髮W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獲省教廳首批省內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資助。以學術影響和社會貢獻為評價標準的科研水平評價模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課題,學校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改革。
圖書354萬余冊,學校繼續完善教學科研設施。圖書館館舍48441平方米,現有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5億元,各類數據庫201種,全文電子圖書200多萬冊,全文電子期刊近8萬種。建有理工類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44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部級9個,市級33個;人文社科類市級及以上重點研究基地15個,其中省部共建基地3個,省級重點基地4個,市級及其他共建類8個。信息化校園建設成效顯著,校園無線網覆蓋主要區域。
學校與境外106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國際交往密切。是教育部公布的54所對外招生院校之一。深圳大學外國留學生教育始于1987年,年度本科交換生314人次。近年來深圳大學每年招收培養1500名以上留學生,增長勢頭日盛。
崇尚競爭”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形成了“視野開闊,熱衷創新,注重實際,10萬多畢業生,絕大多數扎根特區,用人單位總體評價優良,辦學滿意度不斷提高。涌現了馬化騰、史玉柱、周海江等一批創新創業型杰出校友。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