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90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產業化項目、陜西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計劃項目等重大項目;獲得科技成果獎勵152項,省部級以上獎勵51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十一五”至今,我校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196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174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131篇;共獲授權專利2349項。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數據顯示:在2014年度全國高校授權專利工作排行榜上,陜西科技大學網站我校排全國高校第26位;在2014年底全國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排行榜中,我校排全國高校第38位;該兩項排名已連續4年進入全國高校50強,均位居陜西省屬高校第1位。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浙江(溫州)輕工研究院、陜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陜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學校成立了省級研究院——陜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這些產業化平臺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學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十二五”以來,陜西科技大學官網 www.sust.edu.cn 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包括國家“973”、國際科技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資源與環境學院、理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體育部等14個學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71個,本科專業57個,涉及工學、陜西科技大學網站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醫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有省級優勢學科6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8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建設學科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學校設有輕工與能源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建筑面積118.4萬平米。規劃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環境優美,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灞河之濱、未央湖畔。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類在校學生2290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400余人。圖書館藏書210萬冊。西安校區占地面積1590畝,總面積2003畝,學校現有西安和咸陽兩個校區。
能力為重、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積極構建和諧校園。學校被團中央確定為全國50所、陜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層團建試點單位,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先進單位”“陜西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先進單位”“陜西省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2012年被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陜西省先進集體”稱號,2014年被中共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委”稱號。科大學子在“挑戰杯”、電子設計、數學建模等國家級比賽中摘取多項桂冠,形成了以文化藝術節、科技創新節等為品牌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學生就業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德育為先、學校堅持以人為本。
兩次搬遷、秉承“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恪守“至誠至博”的校訓精神,培養了8萬多名優秀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次劃轉”的奮斗與輝煌,陜西科技大學歷經“三次創業、在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