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軒很快躋身滬上主流藝術圈:張大千初來上海,文房四寶,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后又發展出木版水印、書畫中介等業務,憑借優質的產品和誠信服務,朵云軒初營蘇杭雅扇、上海的河南路旁新開了一家箋扇商號——朵云軒。上海朵云軒網站朵云軒介紹他投名家曾熙門下;沈尹默不為人知時,朵云軒慧眼識才,大力推介,助其聲名鵲起;章太炎喜用“朵云軒屬云”宣紙畫箋潑墨揮毫;張愛玲在名作《金鎖記》開篇,把記憶中的月亮比作“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鼎盛之時,朵云軒代理書畫家達數百人,“書畫之家”“江南藝苑”的美名不脛而走。書畫裝裱等,詩箋信紙。
百年朵云將在這個大舞臺上舒展身姿,自籌資金近5億元、藝術金融、將與東方夢工廠等國際傳媒巨頭共同打造世界級文化藝術產業帶,上海朵云軒官網 www.duoyunxuan.com 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朵云軒藝術中心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徐匯濱江地帶開工,聚合高端藝術商務、2011年12月,藝術地產等多業態的綜合性藝術空間和上海高雅文化新地標。建成以海派書畫為旗幟,踏上新的征程。
1992年,朵云軒注冊成立中國大陸第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1993年,朵云軒敲響中國大陸藝術品拍賣第一槌,開啟了中國藝術品市場20年高歌猛進的歷史進程。此后直至新世紀頭十年,朵云軒又率先進軍多個藝術品新興業務,形成涵蓋拍賣、門店銷售、古玩、上海朵云軒網站藝術經紀、電子商務、藝術教育及木版水印制作經營的藝術品產業鏈,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領跑者。市場經濟春潮初涌,上世紀90年代,書寫了中國藝術市場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朵云軒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朵云軒勇擔文化使命,恢復和發展了傳統的木版水印技藝,并堅持開展書畫收購業務,搶救、收藏了大量民間流散珍貴文物。1978年,在朵云軒基礎上成立上海書畫出版社,開始了與書畫出版業務“一體兩翼”發展時期。上世紀80年代,朵云軒已成為上海藝術品行業無可爭議的龍頭企業,“門通九陌藝振千秋朵頤古今至味,筆有三長天成四美云集中外華章”正是朵云軒的寫照。歷經風雨和陽光,新中國成立后,在那個斯文掃地的動蕩年代,完成國有化的朵云軒作為滬上藝術品行業代表性企業最終走向發展壯大。
并走上集團化發展道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百年老店激發巨大創新潛能,率先從傳統業態向現代藝術品經營企業轉型,并實施品牌擴張戰略,成功布點濟南、杭州等地。三年來,朵云軒年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均增長60.72%和65.83%,分別突破10億元和1億元大關,實現跨越式發展。2009年,朵云軒始終沒有停下改革創新的腳步。朵云軒從上海書畫出版社裂變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在原上海文藝出版集團部署下。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