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成果卓著,各院系、南京大學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享譽海內外。是直屬教育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985工程”和“2011計劃”建設高校,科學研究、部門的關心支持,雄厚的辦學支撐,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依托南京大學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學校采用全新的辦學機制和模式,立足江蘇,面向華東,輻射全國,遵循“優化布局、提升內涵、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網站開放辦學、特色發展”的指導思想,沿著應用技術型大學之路,著力推進高水平的教學建設、高標準的學科(專業)建設、高素質的隊伍建設和精致校園建設,致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過去一個多世紀在人才培養、學校的舉辦方——百年名校南京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
積極探索科學發展道路,社會美譽度與日俱增。學校自創辦以來,逐步邁入全國一流行列。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官網 www.jlxy.nju.edu.cn 綜合評價穩居江蘇第一,學校大膽改革,先后被列為“江蘇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近年在同類院校中招生錄取線高居全省榜首,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和院系二級管理體制,綜合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國家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單位”、首批“江蘇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高校”和“南京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并被評為全省首批“教學工作先進高校”、“高校后勤工作先進集體”和“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每年投入專項經費組織開展教學改革,出版了《工程數學》等20余部適應應用技術型大學人才培養的精品教材。“十一五”、學校承擔了江蘇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全面學分制改革”項目,充分借鑒南京大學“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經驗,在優質課程資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網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改革工作得到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充分肯定。與此同時,科學研究工作深入推進,縱向、橫向科研項目均取得可喜進展,由藝術學院主創的2013年南京市重點文化工程之一——老城南記憶館展陳設計,得到市領導與專家的高度評價;同年11月,傳媒學院制作的微紀錄片《孫明經:遠去的金陵背影》亮相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憑借充沛的人文情懷和冷峻的歷史表達,獲得最佳文獻紀錄片獎。“十二五”期間承擔多項國家課題立項項目和教育部教育改革創新項目。
學校始終堅持以隊伍建設為核心,結構合理、精心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充滿活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眾多教學名師與知名學者耕耘在教學第一線,由南京大學資深教授組成的教學督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學校的教學工作,與廣大教師共同維護著教學質量生命線。在引進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的同時,學校采取多元化培養舉措,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多人入選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和“南京人才321計劃”。隨著南京大學優秀教師、雙師型師資和外籍教師的加盟,學校師資隊伍不斷優化。秉承南京大學的優良傳統和人文精神,學校開設名家講壇,每年舉行高水平講座近百場,兩院院士、知名學者和業界名家、社會名流以學術風范和人格魅力感染著莘莘學子。一批南京大學中青年管理骨干構成了學校管理層的中堅力量,他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學校事業得以青藍相繼、薪火相傳。業務精湛。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贏得了教育部專家好評和社會廣泛認可。不斷推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舉措,作為全省同類院校的排頭兵,歷年招生生源足、質量優,畢業生就業率高、去向好。學校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和就業創業能力,連年獲得省教育廳“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多項立項,并大力開展學術科技、文化藝術、志愿服務等大學生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近年來,人才培養碩果累累,各類等級考試通過率持續領先全國同類院校,在各種國家級、省級大學生競賽中屢創佳績,并榮獲團中央暑期社會實踐一等獎,獲獎之多,獎項之高,在全省同類院校中首屈一指。信息學院機器人團隊每年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與北大、清華等高校代表隊同場競技,表現突出,歷年斬獲十項冠軍,名列參賽院校前茅。“431”產學研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