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篤行”的校訓精神,努力培養寬口徑、高素質的復合型與創造性人才。堅持科技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走出了一條“把論文寫在吉林大地上”的科教服務之路。厚基礎、大力推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學校依托雄厚的學科實力和教學科研資源優勢,倡導“明德崇智、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己任”的辦學理念,以內涵發展為主題,強能力、探索并運行了“基礎+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
專任教師1039人,學校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吉林農業大學網站成人本、專科函授生在校生規模穩定在9000人以上。其中,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820人,素質優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形成了結構合理、高級專業技術職稱655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
是吉林省農業、重要的人才培養搖籃和科技創新基地。經過67年的奮斗與努力,吉林農業大學官網 www.jlau.edu.cn 現已發展成以涉農優勢學科為骨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農業大學。學校占地近1400公頃,其中校園占地面積319.02公頃,總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除土地外的固定資產總額逾22億元,圖書館藏書246.68萬冊。教學、科研資源配置更趨合理。農村發展不可替代的、文化底蘊深厚,學校辦學歷史悠久。
“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2446項,取得科研成果1489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264項,吉林農業大學網站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5項,連續多年獲省科學技術獎數量居省屬高校首位。學校已探索出面向“三農”,以大學為依托,以示范區、專家大院等為載體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之路;通過承擔建設科技示范區、專家大院、新農村建設幫扶點等選派省市級科技特派員及科教人員下鄉,共推廣項目成果、實用技術近千項,累計增收200余億元。科技支撐計劃、學校共承擔國家“863”、“十一五”以來。
先后與美國、意大利、烏克蘭、加拿大、英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40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師、科研與管理骨干赴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訪學、科研合作、參加學術交流會議近千人次。學校高度重視并大力開展援外工作,是省屬高校中第一所開展國家級援外培訓項目的學校,并承擔建設了國家首批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之一——贊比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2012年,學校與意大利卡麥利諾大學合作舉辦生物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標志著我校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日本、不斷拓展辦學空間,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