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來,農學院是1948年吉林農業大學建校時成立的最早院系之一。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植物保護、目前擁有農學、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各類人才60000余人,種子科學與工程和應用生物科學4個本科專業。
新時期的農學人將秉承先輩們求真務實、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網站勇于進取、開拓創新、爭創一流的優良傳統,戮力同心,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校內排頭、省內一流、國內同類院校先進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學院正積極加強現代生物技術、大力抓好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以提升傳統優勢學科水平,農業工程技術與傳統學科的滲透交叉,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官網 nx.jlau.edu.cn 做精特色。目前,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做大優勢、展望未來。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其中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 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 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 個,省重中之重建設學科2個。學院設有農學、植保、種子科學與工程和應用生物科學4 個本科專業,植物保護專業和農學專業成為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十二五”省級特色專業和吉林省品牌專業。《植物生理學》等3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網站《作物育種學》等7 門課程為省級優秀課程,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 個,獲得國家級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獎二等獎1 項,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學院擁有8個校內教學實踐基地,30 多個穩固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現有在讀本科生1086人,碩士研究生234人,博士研究生48人。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率達35.5%以上,農學專業最高達到45.4%,位于學校首位。近三年,碩士研究生的博士生考取率達50%以上。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現擁有2 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成績顯著,7 個二級博士、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農業氣象、種子科學工程教研室、作物研究室、育種研究室、植物病理、農業昆蟲、菌物栽培、菌物育種、學院本科教學實驗示范中心、農學院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等科室。學院現有教職工103人,其中教師92人,正高級人員26 人,副高級職稱39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52 人。農學院擁有以院士為帶頭人,學歷層次高、學術造詣深、思想活躍、富于創新的師資隊伍,教師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 人,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1 人、蒙古國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 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 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 人,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白山學者講座教授2人,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1人,柔性引進美國、日本等國外專家4人。植物生理、學院設有遺傳學、作物育種、作物栽培。
省部級科研平臺。有菌物、玉米、水稻、大豆、經濟作物等5 個研究機構,組建了16個科研創新團隊。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100 余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 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省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8項,培育農作物新品種80 余個,出版學術專著9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300 余篇。先后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10 多個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學院在社會服務中成為吉林省農業服務典范,并在人才培養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學院教師承擔中國援助贊比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主要建設與培訓任務,先后有5名教師參與援建及技術培訓任務。三年來舉辦18次大型新技術示范現場會,推廣實用技術60余項;科技下鄉786人次,培訓地方科技人員和農民19125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00冊份;接聽12316熱線電話24418人次,解決農民生產實際問題,為地方經濟建設發揮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社會服務理念。學院科研力量雄厚,農業部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等5 個國家、學院設有教育部食藥用菌產業化工程中心。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