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被奉為“仙藥”“上品”“圣藥”,東阿王曹植《飛龍篇》描寫阿膠:西登玉堂,金縷復道,神皇所造,授我仙藥。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登玉堂阿膠產于中國阿膠原產地——山東東阿,屬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序列。曹植詩中所指仙藥就是東阿·登玉堂阿膠,登玉堂阿膠由此得名,這也是登玉堂阿膠的早記載。
2013年6月,獲得香港母公司高能國際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首輪股權投資。
先人一直把登玉堂貢膠作為一種濟世的阿膠,無論皇宮還是平民布衣,都應該一直享用這種福祉,因此登玉堂阿膠一直未改其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因是后宮滋補養顏特制御膳(唐·閻朝隱《鸚鵡貓兒篇》寫道“若處子回眸兮登玉堂”),又是御膳房用得多的貢膠,御賜“登御堂貢膠”。登玉堂阿膠的歷史就是一部阿膠發展為貢膠的歷史,登玉堂在唐宋時期就一直貢奉朝廷。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